“城市北跨,拥河北跨”,西安迈出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步;“新型消费”,老菜场等街区释放新魅力;“重磅发布”,秦始皇帝陵又有新发现……继“西安年”火爆出圈之后,西安再度收获超高关注!
北跨发展 全网关注
新年伊始,伴随1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西安“北跨”发展“集结号”正式吹响。
“这一举措将拉大城市骨架,强化渭河两岸功能协同,助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这将为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产业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2月16日,新华网刊文《记者观察:西安“北跨”何以被誉为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对西安“拥河北跨”充满期待。该报道还细数了西安“北跨”发展的部分项目清单:“既有空天·未来高科技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有北辰大道北延伸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还有燕园秦汉科教园等民生保障类项目。这些项目清单里无不彰显着‘北跨’发展‘向新向绿向民生’的关键底色。”
人民网推送文章表示:“随着城市‘北跨’,一个拥有更高发展能级、更有效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西安呼之欲出。”央广网报道指出:“‘北跨’区域将成为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此次“北跨”战略主要涉及的区域和助力“北跨”的重点项目,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西安市高陵区与国际港务区加强合作共建 助推西安“北跨”发展》《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西安全面“北跨”》《西安经开区吹响“北跨”号角之后……》《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助力都市圈“北跨” 西安第3座跨灞河大桥南北主栈桥贯通》等报道频频见诸光明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日报网、环球网等媒体平台。
“新型消费” 央媒点赞
新的一年,西安不断拓展、创新消费场景,释放出消费新活力。
2月2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开好局 起好步”专栏报道《多措并举 提振信心 释放消费新活力》中,点赞西安“创新消费场景”——“在西安大雁塔商圈,新媒体互动展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今年,陕西策划组织6大系列100场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新IP。”央视报道称。
2月26日,央视网报道《“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迸发消费新活力》再次将镜头聚焦于西安。“在西安建国门里的老菜场,早上这里是中老年人的舞台,可从下午到深夜,更多的年轻人汇聚到这里。老式的厂房、复古的灯光,咖啡、酒吧,文艺范十足,都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不少外地游客也选择到这里打卡消费。”
作为运动活力之城的西安,上周末迎来一场乡村马拉松。2月25日,在西安鄠邑区,千余名跑步爱好者奔跑在墙绘、雕塑和民宿之间。新华社记者记录精彩瞬间的同时,也拍摄下秦岭的初春风光。
世界泳联2023年跳水世界杯首站将于今年4月在西安举行。之所以成为首站比赛的举办地,“中国曾举办过7届跳水世界杯、14届跳水世界系列赛和13届跳水大奖赛,其中西安在2000年至2002年间举办了三场大奖赛。”中国新闻网报道如是说。
“秦俑排列” 初步搞清
日前,秦兵马俑一号坑取得重要考古成果,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围观报道。
2月22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文称,秦兵马俑一号坑军阵排列规律初步搞清。此次发掘还明确了特殊俑的职能,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以《再解千古之谜!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考古取得重要成果》为题,聚焦此次发现。
2月21日,中国新闻社“东西问·镇馆之宝”专栏推出报道《西安碑林“镇馆名碑”如何实证唐时文化交融?》,文章专访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景亚鹂,向读者网友分享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景教碑》缘何成为“镇馆之宝”,以及一些具有文化交流“印记”的名碑石刻故事。
2月21日是藏历水兔新年,新华社融媒报道《西安:汉藏学生共庆藏历新年》,聚焦陕西唯一一所西藏班初中学校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汉藏师生们通过表演歌舞、情景剧及藏乐器弹唱等节目,以及举办陕藏美食文化展等活动,共庆藏历新年。”报道说。
据统计,本组报道经新华社外文专线发布后,被共同通讯社、韩国内外新闻通讯社等10余家外媒采用。(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