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的背景下,不少学生选择加入岗位竞争,不少学生选择提高学历,加入研考行列。
研考上岸并不容易,据统计2023年报考人数达到470万,尽管今年国家线有所下调,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陪跑。
以为上岸就结束了吗,其实你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学生用一组图片表明研一到研三的心态,研究生表示太真实了。
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本科生越来越多,学生想在求职中可以更出众,免不了提升学历,使得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
考研上岸本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初试、等待国家线、复试等阶段都是煎熬的过程,哪个环节失误都会影响考研的结果。
每年考研报名的人数都有几百万,最终成功上岸的却少之又少,考研的魅力就在此,考研上岸的学生都有一种“范进中举”的感觉。
能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那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刚上岸那段时间,各种立flag,向导师表决心,发誓要追随导师。
展开全文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迷茫了很久的求职者,终于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刚刚入职的那种心情。
但有些话就是不能说的太早,不然将来转变不好收场了怎么办,经过研一一年的磨练,研二就“站起来”了。
但当然不是目中无师和不服管教了,毕竟科研学术还要仰仗导师,尤其是与钱有关,学生恨不得原地认义父,宛如戏精上身。
到了研三就变得忙碌,每天研究资料,改写论文,忙的焦头烂额,头发就像不要钱一样,大把大把的掉。
写论文已经让学生暴躁了,面对导师对论文的指指点点,怒气值直接拉满,尽管心里有千军万马奔腾也是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
学生不断的改写论文,导师不断的提出意见,学生早就不耐烦了,但对于导师还是面带微笑回复收到,然后自己面对自己的论文“无能狂怒”。
毕竟论文与自身的学业相关,可不敢一时冲动毁了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的成果。
导师也很心塞,已经教了两年多,写出的论文还是漏洞百出,只得不停地提出意见不停的改。
学生用这组图表明了研一到研三的真实心态,研究生:“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
导师以为学生“学术垃圾”是自嘲,没想到是对自己的“清晰认知”
每个研究生都逃不掉写论文,这也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一项,上岸之前或许可以用“精神稳定”形容,读研的过程就是在“精神”和“神经”之间反复横跳。
“导师,我的论文改好了”,学生信心满满等待导师回复,“文章写的不错,是打算发故事会还是意林”,不得不说这位导师也是很有梗。
撰写论文之前,学生曾跟自己的导师说自己“学术垃圾”,导师还以为是过于谦虚才说出来的,看了论文之后肯定了学生的说法。
“导师,论文写完了,哪里需要修改呢”,“两个建议,一个是根据内容改题目,另一个是根据题目该内容”,学生也很懵啊,“我是谁?我在哪”。
导师教导了两年多,最后就换来了学生大面积借鉴前者的论文,还借鉴到导师本人头上了,你说巧不巧。
考研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不过也不要过于紧张
大环境的压迫下,提高自己的学历可以在参加工作时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在读研时可以丰富自己,开阔眼界,考研除了难没有什么缺点。
考研不仅要有上岸的决心,也要有读研的态度,并不是上岸之后就可以放松,读研不是混日子,稍有疏忽就很难毕业,之前的努力就都白搭了。
考研上岸固然好,每个考生都希望上岸那个人是自己,但是即便是考研失败也要坦然接受,重新考虑发展发现也未尝不可。
心态和努力缺一不可,自身心理强大,学习效率自然能提高,与其祈祷国家线降低,不如多付出实际行动。
笔者寄语:
“尊师重道”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尽管每位研究生遇到的导师性格不一样,但学生也要保持自身的心态,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
导师和论文都是影响研究生毕业的关键,导师耐心教导自然是希望能让学生能够写出更好的论文,不要认为是导师故意刁难自己。
今日话题:你的导师耐心负责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