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背如流 少时 文言文 中人 中意

“少时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丨那些倒背如流的文言文,你还记得多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9:15:04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始建于公元960年的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其地下室深藏着大英4000多位先贤的墓碑,包括了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多位英国国王墓碑,还有牛顿、达尔文、狄更斯、丘吉尔、布朗宁、霍金等世纪名家。

但在群星闪耀、做工上乘之间,这一块非常朴素且做工粗糙的无名老墓碑,让所有进入教堂的人们深深震撼,看过无忘。许多国家政要与名人看到这段碑文时都感叹不已,包括年轻时的曼德拉,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有人说,这就是一篇最精华的人生教义!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得到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一出场就把顺序搞错了!所以后来即使殚精竭力也杯水车薪甚至中医齐声碌碌无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曾经倒背如流的至理名言,你还记的多少?

展开全文

孟子:《鱼我所欲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当初美好的理想以及宏伟的目标是很容易树立的,但是树立了理想和目标之后,路就 会变得很坎坷。能够守住初心,坚持原来美好的理想、宏伟的目标,从而善始善终却非常难。

你踏出的每一步,走出的每一段,都是一段“始终”,上一步的结束即下一步的开始。路中不要忘记踏上这段路途的“本心”,便是每一段都是“始终”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走过弯路,才更确定当初最想要的是什么。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草枯了,来年继续发芽,花落了,明年还会再开,而人,只有一次生命。

罗翔老师说: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毫不犹豫的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那些逼着你成长的方式过程也许不值得感谢,但依然有意义,也只能这样。珍惜你的低谷,你会看到很多现实: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攒力量。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生出向死而生的勇气”。

《菜根谭》中说:“人情翻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如果前路不通,是否应该尝试先改变自己?

《春风渡》写到:

春风牧月千里客,化雨衔云百姓家。

陇上青泉多老柳,枝头绿萼绽新芽。

朝耕半亩门前地,午煮三杯普洱茶。

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荀子:《劝学》

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万维刚说:

如果你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对抗岁月最有力的良药。《认知突围》中有句话:

"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黄金时代》里说:

“人的一生,可以自己选择的事情非常少。我们没法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选择怎么爱、怎么活。”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道:“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夜晚的星星不会问为何这么晚还有人在赶路,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心中若有桃花源,处处都是水云间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余秋雨说: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若晴天和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声。

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时光逝却,就珍存过往。

所谓:心存阳光,必有诗和远方;心中有爱,何惧人生苍凉?

刘禹锡《陋室铭》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周国平说: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无论任何年纪,都要为自己寻找一处这样的港湾:或是书籍,或是三五知己,又或是一门充实内心的特长。于流年中丰盈内心,于温情缺乏的人世滋养一方净土。

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有人用一段话总结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不只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贤臣。但最后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让无数英雄泪满襟,遗憾!

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春日獭祭鱼,东风解冻,桃花灼灼,柳絮作雪飞;夏日熏风长,雷雨阵阵,梅子金黄,满架蔷薇一院香;秋日寒蝉鸣,白露降,晴空一鹤排云上;冬日万物蛰伏,备下红泥小火炉,温三杯两盏淡酒,等待风雪夜归人……山川四季浩浩汤汤,卷走个人的悲喜。

花开时,看花;花落时,观云;风来时,听风;风静时,看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随心而活的勇气。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人生最好的自愈,学会释然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生不过几十年,过好自己的生活,远比满足他人的期待重要。就像房琪说的:“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烦恼是自寻的,快乐也是自己给的。人生最好的治愈,就是放过自己,学会释然。

写在最后:

少年已逝,时光已老。曾经懵懂的日子,都已随风而逝。

而如今,我们也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少时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尽管如此,也还是望你经历再多,也知世故而不世故;饱经风霜后,依旧能够过好此生。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