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统统石化!”“急急现形!”“昏昏倒地!”“除你武器!”这些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里的神奇咒语,是不是觉得又熟悉又激动?
当你走在高铁、地铁站台时,是不是总会想起传说中的9又4分之3站台,哈利·波特从那里穿墙进入魔法世界,你是否也幻想着和他一样穿墙而过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
而这些,没想到小北在古人的神仙故事里找到了“同款”!
图为《诸仙纪》(严优著)
严优所著的《诸仙记》中有一章《仙术与法门》专门讲的就是这些颇具奇幻色彩的咒语,这可真是太有趣了!
隐身术、穿墙术、预言、幻术、禁咒术、化物术、时空扭曲……古人的想象力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那今天就让小北带领大家看看这些奇书、幻术究竟是如何“实现”吧。
01
隐身大法好:除了隐身衣,竟还有其他修习法门?
展开全文
能够在众人间隐身是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其目的不在于避开喧嚣,而在于身处喧嚣但是我看得见你你看不见我。这种物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优越,神仙们最懂得了。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隐身”的效果呢?我们知道哈利·波特有隐身衣,而中国古人的隐身术则更为丰富,分为两派:技术派和道具派。
道具派主要是“服用药物”,葛洪在《抱朴子》中多有举例,像“造河龙石室”“乘天一马以游紫房”“入玉女之金匮”等其实都是技术,而服“大隐符”、涂“玉丸”等就是使用道具。但他认为这种方式对寿命无益,只能偶尔用于避险免难。
除此之外,道具派还有“穿着隐身衣”、“隐形草”等。使用者不需要掌握专门技术,只需要取得道具即可,算不上有什么门槛。《酉阳杂俎》提到一种翳形草,即隐形草,但语焉不详,袁珂认为可与《笑林》中所谓的“隐形叶”互参。后者原本是个笑话,讲一个楚人读《淮南方》(一说《淮南》),读到“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便找到这么片树叶挡在眼前,问妻子能否看见自己。妻子原本一直说看得见,后来被问烦了,就回答“看不见了”。于是楚人一叶障目,跑到集市上行窃,被人抓住送了官。
道具派显然和哈利·波特中的情节较接近,回想一下,哈利·波特也正是在刚来到魔法学院时便“偶得”了一件隐身衣,尚未习得任何“魔法”。
图为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
而技术派则是依靠“步诀”,是真正修道的高人。《太平广记》中隐身的李仲甫属于技术流,他依靠步诀隐形。所谓步诀隐形,就是使用步伐与道教口诀结合来达到隐形的目的。步伐当指“禹步”,据说由大禹传下。李仲甫通过隐形,拥有了神一般俯视众生的优势地位。
除了步诀隐形,还有些别的修习法门。《琅嬛记》引《玄观手抄》说,有个叫主父的人,得到神人传授玄女隐身之术后,跑到秦宫去刺杀秦昭王, 可惜因为“秦之世数未绝”, 所以昭王“中之而不伤”。
跟李仲甫相比,主父隐身术的来历更厉害了——玄女天授!能够熟练掌握隐身这门技术的,都是仙道界的高人。一个人如果可以自由处理自己身体与时空的关系,那么基本上对别的变化之术就都融会贯通了。
隐身术作为展示法力的方便手段,不仅受到仙道界强推,于佛家也是见证奇迹的常规项目。《贤愚经》描写佛说法时景象,“佛……于高座上,自隐身,寂灭不现,但放光明, 出柔软音,分别演畅诸法之要。”身体的显隐其实隐喻了哲学本体或者大道真理的显隐。
儒家也喜欢使用“隐身”这种说法,不过指的是隐逸,是远离庙堂,避居江湖。儒家采取入世态度,一再重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人理想,所以隐身草泽是他们仕途不利的退路,是无奈,不是炫技。加上中国的文人往往进儒退道(或退佛),所以当他们退下来隐身草泽时,往往又顺便求道修仙,补充关于自我的精神追求。这么看来, 他们与道释两家神乎其技的隐身法要旨似乎也相距不远。
02
“急急如律令”:竟在仙语之后成为“公文流行语”?
唐代戴孚《广异记》里记载了一则故事,韦氏受梦中神人的帮助,治好了薛义和女儿的疾病,而此“良方”正是一道符咒。符咒的内容是:“勃疟勃疟,四山之神,使我来缚。六丁使者,五道将军,收汝精气,摄汝神鬼。速去速去,免逢此人。急急如律令。”每到疟疾发作时,就持符并念诵此咒,则病可立时痊愈。
我们看到这道咒语最后用了个结语“急急如律令”,就好比今天为官方动员令盖上大红章,宣告此令正式生效。综观道教的各种符咒,基本上末尾都会来这么一句以示郑重。那么,这句“急急如律令”到底有何奥妙呢?
先说仙话的解释。 在仙话中,“律令”是雷部的一个鬼。《搜神记》说:“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而明人张岱在《夜航船》里引《资暇录》说:“律令是雷边捷鬼,善走,与雷相疾连。”明人程登吉的《幼学琼林》也说他是“雷部至捷之鬼”。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这么看:律令在生前是天赋异禀的“神行太保”, 恐怕长跑短跑全都是冠军,死后便因这个特长被吸纳到雷部,其跑腿速度可与雷电速度匹配。吾国神话/仙话中常常鬼神不分,尤其此处,雷鬼律令其实是雷部小神,而不是那类凶恶狰狞的怪物。
按照张载等的说法,“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从律令这个“雷部至捷之鬼”的特性而来。道教施法役使鬼神,咒语要求神鬼行动要快,有多快呢,“像雷鬼律令那么快”—呃,在音速和光速之间。
图为道士召唤律令(雷玥溪绘)
律令是雷部至捷之鬼,奔速可与雷电相匹,故符咒召唤鬼神速来常云:急急如律令
另有一种现实版解释。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说,“急急如律令”五字,本来是汉代往来公文的常用语;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是汉代人,在创制道教驱遣鬼神的符咒时,就借用了当时的公文格式,加上“急急如律令”几字,后来相沿成习。
按照这个说法,“急急如律令”的意思是“这事必须迅速去办,如同法律命令般(严肃苛刻)”。律令就是律令,为什么要加个“如”字呢?我是这么理解的:这里的“律令”当是偏义复词,偏于“律”,即法律 条款,话语地位坚实;而军令属于“令”,有偶发性、临时性,虽然也严厉,但理论上没有“律”那么强大而持久的效力;汉人说“如律令”, 其实是让接收者视“令”如“律”。
汉代重大公事多用符印(至今有虎符存世),“急急如律令”一句押在公文后面, 就相当于重申“符到奉行”,生怕被下面的人怠慢了。
因此,“急急如律令”一开始虽然是“仙界”用语,但后来却逐渐成为“古代公务员”爱用的“公文流行语”,韩愈、柳宗元等人都使用过,甚至成为被化用到“医术”中!
韩愈《曲江祭龙文》最后要求龙神“时降甘雨,以惠兹人,急急如律令!”柳宗元《逐毕方文》(驱逐引起火灾的毕方鸟)最后说“皇不怒兮永汝世,日之良兮今速逝,急急如律令!”《全后汉文》中收录的《祝曲文》(祝祷制酒顺利)文末说“神之听之,福应自 冥,人愿无为,希从毕永,急急如律令!”不管事情是否真的那么紧急,最后都来上这么一句,以示严正而重要。
可见这句咒语的传播面非常广,影响力也很大,如果没有它,似乎前面说的一大篇话就没有力量,不足以驱使鬼神卖死力。
03
“她下来了”:幻化成型的纸美人是真的吗?
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出入图画”,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法术或现象。我们儿时看过的一部非常“惊悚”的电视剧《新聊斋志异之画皮》,女主梅三娘就是从王安旭的画纸中幻化成型的“纸美人”。
图为《新聊斋志异之画皮》的梅三娘
在古人的叙述中,最常见的设定便是画中美人在梦中突然都走到现实中,与男主人公发生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里的壁挂画、报纸也都能“动起来”。
仙话中有许多人、物在不同维度间穿梭的故事,比如费文祎所画黄鹤就能一会儿在墙壁上,一会儿飞下来。仙话并没有人物只能出画一次的潜规则(但张僧繇画龙点睛这类故事中的出画似乎确实是一次性的)。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壁》中,朱孝廉被寺庙内“天女散花”壁画上的垂髫少女深 深吸引,竟然进入了壁画中的世界,与画中少女发生了一段“人仙之恋”(《聊斋志异图 咏》清刻本 )。
图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壁》
“科学”地看,仙女通过被画,与人世建立起了信息上的链接,画像就是两个宇宙的交界面;一旦她们的信息被人类反复读取,她们就会在人世被激活。从仙话的角度看,这正体现了语言的巫术力量。
这让我们想起了秦始皇偷画海神像的往事。很有可能,这是历来画界的秘传只要将神仙画像,再死缠烂打一定日子,神仙就能附魂。
其中,仙女画像想必尤其抢手,很可能在当时已形成了产业链。欺软怕硬的社交原则,在神仙界是同样适用的。偷偷画像卖钱、百日呼名死缠烂打、抽冷子灌酒定形这些略显猥琐的动作,人类都只敢用在得罪得起的小神仙身上。
不然,有本事你悄眯眯照着雷神画个像试试,你连续百天呼唤阎王爷试试,你给王母娘娘灌口百家彩灰酒试试……
百家彩灰酒这个道具,大概是取多种彩符或异种花木等有色仙道物体烧成灰,再泡酒制成。功能上是一种显形剂、定形剂或凝固剂。地仙作为神仙,暂临凡世可以有神无形,百家彩灰酒的作用,就是在其灵魂的框架内暂时赋予皮囊。
图为陈季卿乘竹叶舟畅游山水(元杂剧《陈季卿 误上竹叶舟》刊行本插图)
还有一类神画故事,画面不是实体的降维化,而是两个不同世界相交的界面,是异世界的入口。《慕异记》记载,有个叫陈季卿的人旅途中在青龙寺看到一幅《寰瀛图》,叹息道:“如果我能从渭水泛黄河、经长江再回到家,也不算白出门一趟了。”旁边的一位终南山翁听了,便折来片竹叶作舟,放到图中的渭水上。陈季卿不知不觉进入画中上了船,果然如自己所愿泛河济江,花了十来天到了家。
这种观念在当代余绪未绝,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这么理解神画的:太乙真人将哪吒带入一幅画中尽情游玩,以此避免他在人世惹是生非。
这两类神画故事,一类是“她 / 他下来”,一类是“我进去”,不管哪一类,都体现了人类对于不同维度空间关系的思考与想象。诶,说真的,谁还没有过想做会儿纸片人的时候呢?
04
所谓“穿墙术”,真的能实现吗?
传说中的9又4分之3站台,哈利·波特从这里穿墙进入魔法世界,“麻瓜”则会被拒之门外。而在古人的想象中,“穿墙术”属于神仙的基本能力,《聊斋志异》《淞隐漫录》等书中都提及,同样被视为“不用学就应该会”的入门技术。
图出自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为神仙或者得道者,穿墙越户是基本能力,因为他们已经进入逍遥自由之境,忘我,无我,万物都该无碍,这才符合教义。清人王韬《淞隐漫录》卷十二写一个叫燕剑秋的年轻人,机缘巧合服下了女冠芸仙修仙的丹砂,便“骨节通灵,能两手高举蹑空而行,能穿墙壁了无窒碍”,就是这个意思。
严格地说,穿墙不宜单列为一种术,它只是穿行术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已。如果穿墙算一种术,那要不要再专门列出穿门术、穿窗术、穿竹帘术、穿篱笆术、穿栅栏术呢?所以穿墙术在得道者的技能储备中只能算末技,好比一个健康人会走路,这是起码要求。早中期的仙话中关于穿墙术的专篇很少,大概就因为穿墙其实只是神仙(当然鬼魂也行)具有无障碍行动能力的一个表现而已,不值得单拿出来说。
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记载了王七向崂山老道求学穿墙之术的故事。
“弟子百里前来拜师,就算学不到长生术,师父好歹教个小法术,也算没白来啊。”老道问他想学什么。王七说:“弟子平时看师父行走十分自由,连墙壁也不能阻挡,如果师父能教穿墙术,弟子就满足了。”老道笑着答应了。
老道向王七传授了口诀,把他带到墙壁前,对他说:“进去吧!”王七看着眼前的坚壁很害怕,不敢往里闯。师父说:“没事,照我教你的,试着进去。”王七将心一 横, 念着穿墙口诀,从容地走到墙壁前,又止步了。老道说:“遇到墙壁, 低着头一下子走进去, 千万不要犹豫!”王七便后退几步,小跑着往前去,过墙时感觉空若无物,一回头,自己果然已经在墙外了。
王七大喜,连声向师父道谢。老道说:“回去后要记得保持心地洁净,否则法术就会不灵。”王七连声答应。老道给了他一些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七回家后向妻子炫耀自己学到了穿墙术,妻子不信。王七便走到离墙数尺的地方,念着咒语跑过去。没想到,他的头砰的一声撞在坚硬的墙壁上,蓦然摔倒,头上肿起一个大包。妻子揶揄道:“哟,这就是你学会的穿墙术啊?”王七又羞又恨,大骂老道是个骗子。
图为王生向妻子展示穿墙术(《聊斋志异图咏》清刻本)
这个有关穿墙术的故事编排得可谓是独具匠心。
首先,穿墙不成就会“碰壁”“摔跤”,这很直观地照应了文末“异史氏曰”的点题:“……逞暴之术……初试未尝不小效……(以此横行天下则)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以一种轻松揶揄的方式,对上位者提出了深刻严肃的警告。
其次,这也算“试心”主题的一种变体。老道问王七想学什么法术,含有试探和考验之意,王七毫不犹豫回答想学穿墙术,如果我是老道,这个答案我只能给负分。穿墙掘穴、穿墙破壁的行为经常与盗贼行径相连,比如《水浒传》里鼓上蚤时迁就是“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放着那么多实用而且足够嘚瑟的法术不挑,偏偏挑了穿墙,这王七心里到底有什么龌龌龊龊的小打算?
故事结局的写法挺内敛:王七没来得及祸害外人,在家内试术就铩羽折戟了。这样首先显得此术对道德要求高,连存了丝毫炫耀之心都不行;再者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比如, 倘若首次就去穿邻居的墙会怎样)。
在留言区分享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仙术”
2位幸运读者将获得赠书
比小说还好看的“国潮神仙”知识大全
诸仙纪
作者:严优
从人到仙的进阶,展现中国式奇幻想象力。洞察中国仙话背后的民族心理,窥见神奇仙术隐藏的文化奥秘。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书
-End-
观点资料来源:《诸仙纪》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申遗成功的“中国茶”,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叶朗讲《红楼梦》: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那个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缅怀逝者 | 冯天瑜:要对历史有一种“理解的同情”和“理性的批判”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收藏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