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 安徽省 质量检测 高三 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8:09: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已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已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个人本位”的,而自我主义是“伦理本位”或“关系本位”的。个人主义的观念中由于没有永久的家庭与宗族基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环境取向便是自我依赖。就是说,他受到这样的制约:他要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用自己的双手以及自己的能力开辟他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人会认为依赖别人是不可容忍的。

自我主义的观念中,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关系网络和环境。关系不同,亲疏不等,个人的选择和取舍标准也会有所差别。在他的一生中,因情境不同而存在种种截然有别的真理。既然持有双重或多重道德行为准则被视为正常,那么这些标准也不会给个人内心带来任何冲突。一切人间事务、一切较高尚的原则,一切超自然事情以及个人的基本价值观,都受到在与别人关系的网络中各自所处的立场的影响。概而言之,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主、自立、自决,而自我主义会随情境或关系网络的变化而调整、改变甚至隐藏个人的观念与行为。

个人主义崇尚抽象的公共权威,自我主义推崇具体的个人权威。“抽象的公共权威”,可以理解为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是一般性的规则尤其是法律。人们对权威的认同或遵从基于正式的公共规则和程序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权力行使者及其个人特质。而“具体的个人权威”意味着,权威是来自具体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情境,在根本上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因人情和面子的参与而获得的,而非在社会地位和角色上获得的。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实际是由私人领域扩张与转化而来,或者受到私人领域的支配,从而使得中国社会的公共性供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与取决于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某个个体或某一批个体的道德。

展开全文

对个人主义而言,“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固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它是一束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是先于任何个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费孝通)。而为儒家伦理所接受和支持的整个中国社会结构,是一个突出“特殊主义”的关系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的强调,终于养成一种强烈的家族意识,而阻害了“个人主义”与“社会精神”的发展。

这样,凡私人关系范畴之外的各种关系,在道德上就都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普遍不愿对这些关系承担道德义务。在自我主义的观念下,“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费孝通)。因此,在特殊主义的观念中;正式规则往往会因为人情、面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被扭曲甚至失效。

在与个人主义比较的意义上以及在公私关系的意义上,伦理本位、弹性的私人关系网络、具体的个人权威、特殊主义观念,构成了自我主义的主要面向。剖析自我主义的主要面向,其意义不仅在于指出自我主义作为思维结构的特征,更在于分析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摘编王建民《自我主义与社会秩序-关于“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孔子“善推而已矣”,是因为孔子最注重就是同心圆式的伦常回外扩张的推字。

B.个人主义讲究每一个人的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力,同时,宪法保护每个人的权力。

C.在自我主义的观念中,个人的基本价值观会随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立场而产生变化。

D.个人主义崇尚正式的公共规则和程序过程,自我主义推崇人情、面子、关系等的私人联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里,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那么被圈子波纹所波及就发生了联系。

B.虽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离不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但是他看到了以“己”为中心主义的相对性与伸缩性。

C.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外在的帮助,全靠自己的体力与脑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则他是受到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

D.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里,人们只在私人关系的范畴内发生联系,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个人主义的现象发生。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B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C.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D.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并指出论证方法。(4分)

5.文本中“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中哪些观点善加利用会对今天社会秩序产生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本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守墓人

石钟山

又是个十年后,人老了,狗似乎仍是壮年,十岁的狗,体力还充沛,动作敏捷,目光有神。人已经七十有八了,腿脚明显不给力了,走几步就喘,似乎胸口压着磨盘,掀也掀不掉,总是一阵阵乏力,浑身的汗毛孔一层层地往外冒虚汗,眼睛也一阵阵发花,冒着金星和银星。真的老了,意识却执拗着自己的身体,还想做出年轻时的举动,守护着房前屋后这山这草,还有树和花。清晨,早醒的鸟在他周边喧闹,鸟的鸣叫是他的闹钟,一年四季他每天都是在鸟的叫声中醒来。他走出低矮的房门,就看到了半山坡上那几座墓地,不论看与不看,那几座墓就在自己的眼前。他望了,心里就坦然了,她们还在,似乎她们是为了陪着他而长眠于此地。他望到她们,心里就多了内容,沉甸甸的,很厚重,也幸福得很,似乎自己是个富翁,拥有了整个世界。五十年了,他就在这个叫二龙山的地方守着她们,她们也不曾远离他,默默地相互守望着,成了一道风景。

五十多年前就是在这座叫二龙山的地方打响了一场伏击战。

那会儿,他刚满二十岁,家住在二龙山的山腰间,三间茅草房,门前依着山坡有一个院子,院子周围扎着篱笆,民主联军撤到这里,他的家便被征用了,做了战地医院。他家门前一下子拥进来一批男医生和女护士,他就是在那会儿认识马花花、张小草这群护士的。后来,他才知道,她们这群年轻护士是联军第一次攻占四平之后才参的军,之前她们是护校的学生,到这场伏击战开始,她们满打满算参军还不到一个月,但她们已经是称职的战地医院护士了。伏击战一打响,便有一批又一批伤员被运送下来,她们忙而不乱,轻伤的由她们包扎处理,重伤的送到医生那里手术缝合。他家那三间房便成了手术室,地下炕上院子里躺满了伤员。

他加入了担架队,和同村的二狗子抬一副担架。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吱吱飞过的流弹。每次抬下的伤员都要和护士们做交接。轻伤员留在院子里,重伤员被抬到屋里。马花花奔跑在这些伤员中间,大声地指挥着,因为忙碌一张小脸通红,一双眼睛睫毛很长,不停地扑闪者,军装外面披了件白色的护士服,护士服已经被血染红了。

村里许多青壮年都加入这场伏击战之中,有的往阵地上运子弹,有的参加了担架队,他们奔波在后方和战场之间。远远近近的阵地已经焦灼了,枪炮声已听不出个数了,像一锅沸腾的粥,他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最初他是慌乱的,甚至惧怕。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

那次伏击,一连打了三天三夜,这是一支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队伍,他们的任务就是死死地钉在二龙山上,阻止敌人追击。据说那次伏击战联军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他不知一个团有多少士兵,总之,三天后,阻击部队撤走时才剩下稀稀拉拉几百人。

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年轻的护士却没有撤走,她们永远地留在了二龙山,确切地说,是留在了他家院子里。

伏击战打到第三天上午,他和二狗子抬着一位伤员从山上撤下来,正往医院赶,离他家院子几米时,他看到一发炮弹在他家院中央炸开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关于她们的记忆在那一瞬间定格了。一群年轻的女护士永远留在了二龙山。

联军撤走的那天夜里,全村男女老少集体出动,就近掩埋了这些阵亡的士兵。几个女兵是被他掩埋的,就埋在他家院外几百米开外的地方,他整理她们的尸体时,仍然记得她们的名字,张小草、马花花、苏婉婉、蔡蓉蓉,一群鲜活漂亮的女孩子,在几发炮弹落下后她们长眠在此。

就是在那次战役中,他参了军,成为一名战士,又过去不久,东北解放了,部队出关南下。队伍一出关家就越来越远,他一直不能忘记那几位护士,她们就留在他的家门前,每当想起家都会想起她们,仿佛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有一双双目光不离不弃地跟着他。

队伍越走越向南,他们已经来到了海南岛,他是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负的伤,一个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就此他失去了右臂。

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他已经是连长了,伤好后组织劝他留在海南。但他异常想家,想家中的父母,还有留在他家门口的那几位女护士,他自己都说不清这种思念和挂记从何说而来,总之他就是从心里思念,仿佛她们不是被掩埋了而仍然活着,就站在他家院予里奔跑着忙碌着。

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只有回到家里,他才踏实。他抬眼望着二龙山,在心里.一遍遍的说:“我回来了,哪儿也不去了。”

不久后的一天早晨,他仍像往常一样,从床上下来挪到门口,狗已经把小凳叼在门前;他坐下倚在门框上,太阳出来了,照在他的身上,晒满了整个小院。墓地在不远处,笼在他的目光里,他一直睁着眼向前凝望着。

他走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生命的审美意蕴。这种意蕴,在石钟山此前众多作品中,并非没有,只是没有像这三部作品展现得如此鲜明突出。这让我觉得,这三部作品对于作家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意义。它意味着作家在这个年龄阶段和时代背景下,对于创作、对于生命的思考都进入到一种新的境界。我把这种境界概括为,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

何谓“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这本是个哲学命题,放置在文学创作领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观念。在这种创作观念的影响下,作家自觉用爱的眼光、爱的触角、爱的思维,去感受生命百态,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意义,进而通过作品表达作家对于生命的审美观念。在这样的作品当中,以爱为核心的情感,成为作品勾连情节、设置矛盾冲突的主要线索;生命成为隐含在作品背后的主要审美对象;爱对于生命的塑造过程及结果,构成了作家表达生命审美观念的载体。

“爱”与“生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生命”直接成为审美对象。此时,情节、人物、环境等故事元素已然被置于次要地位,而由这些元素叠加融合后所传递的观念,则成为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一一对爱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对爱之于生命的认识。

(摘编自栗振字《石钟山三部新作: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里就坦然了”“也幸福得很”“拥有了整个世界”,写出了大山里那几座烈士坟墓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B.村里的许多青壮年都主动参加这场“伏击战”,并用自己的方式战斗着,表现了当时青壮年的识大理、明大义的品质。

C.“他”参军后,无论走到哪里,总感觉“有一双双目光不离不弃的跟着他”,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护士们生命的延续。

D.当“他”回到家乡二龙山,心里一遍遍地想着,“我回来了,哪儿也不去了。”展现了“他”对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到老人在二龙山守墓五十年,从后文“伏击战”的详细叙述中得知守墓的对象是当年参战牺牲的护士们,前后照应,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B、小说几乎没有设置悬念重重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将一个沉甸甸的生命寄托显得愈加厚重。

C.小说对“他”去世的场景描述,作者虽写的很克制,但仍表现出较浓郁的悲伤情绪,同时体现出对“他”这种生命价值的赞扬。

D.虽然一人一狗的守墓生活描写的平淡无奇,但“他”的默默守护却承载着人间的大爱和生命的价值,这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的灵魂。

8.护士们和“他”都在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体现出了某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谈到“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的创作观念,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①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 之。

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义田记》)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时共出纳焉”与“学而时习之”(《论语》)两句中的“时”字含义相同

B.“敝车赢马”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不同。

C.“是隐君之赐也”与“如是而已”(《师说》)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其规模远举”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公有好施舍、助族人的善性,并创办义田;但他的施助并非来者不拒、一概而论,而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标准。

B.范文正公还未显达时,就已在乐善好施方面立下志向,而努力二十年没有等到适宜的时机。后来出任西帅,参与国政,接受诏令才终于实现了志向。

C.作者仰慕晏子好行仁德,又佩服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认为他行事接近孟子所言:亲爱亲族,对百姓就仁爱;对百姓仁爱,对万物就爱惜。

D.作者既批判了世风日下之际自养丰厚、无视族人饥苦的自私之士,也赞美了范公自奉俭约、周济他人的高风义举,同时号召后来人敬仰和学习范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4分)

(2)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4分)

14.用自己的话简述范文正公创办“义田”,救济族人的具体做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志士的爱国热情。首句诗人直接说明了战争残酷,“照”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展现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B.颔联中的“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场面的庄严和隆重。“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C.尾联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投身行伍战斗,表现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国家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D.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本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16.有人说本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公辅佐成王,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曹操在《短歌行》:中表明自己愿如周公一般,希望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他的诗句是:“____, _______”。

(2)我国古代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使乐声具有质感。如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声的圆润清脆,李贺则用“______”表现箜篌曲的时而幽咽时而轻快。

(3)华夏儿女有着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秋风起,蟹脚痒。”螃蟹有没有痒的感觉,我不知道。不过,中国人说这句话,绝非关心螃蟹的痛痒,而是关心自己的舌尖。不仅如此,我们还精准地总结出“九雌十雄”的经验,连最佳赏味时间都要分出公母。中华饮食文化,果然___①___、源远流长。

身为江浙人士,鲁迅不仅是一位大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鲁迅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先生所表达的,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来自很多次失败的实践和一次偶然的成功。我们决不能倒因为果,认为吃螃蟹是 ___②_。从相貌来看,螃蟹绝非善类,你要是被它的大螯夹到,一定是一阵剧痛乃至鲜血淋漓。如果不是能吃,我们一定会把螃蟹归入蜘蛛、蛤蟆、娱蚣、蝎子、毒蛇一类,___③___。

他还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这一段文字,活泼生动且信息量很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材料结尾说画波浪线文字“活泼生动且信息量很大”,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目前核酸药物的转化应用严重受限于其体内递送问题,难以有效到达作用位点。

如果把核酸药物比作快递,作用位点比作收货人,那么核酸药物的体内递送问题会更便于理解。首先,受限于结构、特性等因素,“核酸快递”本身的包装不到位,属于“易碎品”,同时它又是“外地件”,存在中途“破损”“丢件”的可能性;其次,“核酸快递”的“取件信息”-外部标识、内部特征和收货人对不上,___①___;最后,因为“核酸快递”缺一个“认路”的“好导航”,___②___。

因此,充当核酸药物“快递员”的核酸载体也应运而生。在研的核酸载体可分为病毒和非病毒载体,这两种载体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利弊,而新型铁蛋白载体独具特色,具备当好核酸药物“快递员”的潜质。

不仅铁蛋白中空的内腔可用来封装药物,且具有较高的药物装载率,而内腔装载的方式也能有效实现药物在体内递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铁蛋白纳米笼具备可逆的自组装能力,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药物装载。铁蛋白具有天然的肿瘤靶向性,自带“导航系统”,___③___。铁蛋白具有可功能修饰性,通俗地说,“铁蛋白是个筐”,只要略加修改,多种核酸药物都可往里装,因此它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可能性。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21 、和“核酸快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亿万人民一条心,上下铆足一股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B.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中国建筑的特征》)

C.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地球”的星球上。(《宇宙的边疆》)

D.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党费》)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 意。(4分)

四、写作(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5月27日,五星红旗再次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实时高清视频传播;37年、7年半、4年多、33个月,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个“百次发射”所花费的时间;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机成功获颁型号合格证,成为我国大飞机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求、抵达、再出发,中国人向上攀登的脚步不会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追求、抵达、再出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个人主义讲究的平等与宪法观念是在“同一团体”中的。)

2.D(材料二第四段说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的强调,终于养成一种强烈的家族意识,而阻害了“个人主义”与“社会精神”的发展。”所以,原文中说“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个人主义的现象发生。”绝对化。)

3.C(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以“己”为中心的推己及人。)

4.①采用分-总的结构;②先从“伦理本位”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后总结并剖析其意义。 ③采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

5.①个人主义的团体观念,平等观念,法律意识,有利于今天团结平等,民主法治社会 秩序的建设。②自我主义中的伦理意识、亲属观念,有利于今天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建设。 ( 言之有理即可 )

6.D(展现的是他要给护士们守墓的坚定之情。)

7.C(老人走的平静无憾,表现出作者的叹惋和赞颂,也流露出淡淡的悲伤。)

8.①护士们在战火纷飞的场景中,从容地指挥并处理伤员,最后却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表现了护士们沉着英勇,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 ②在这场伏击战中他主动加入担架队,随后参军,直至负伤退役。表现了他肩负民族 大义,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③因当年护士对他的精神引领,在负伤痊愈后他强烈要求回到二龙山,为她们守墓, 直至去世。表现了他守护崇高、敬慕英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

9.①他怀着对护士们的仰慕之情而参军,为她们守墓至死,全文围绕此展开,使情节连贯。②他们都在爱国的信仰中奉献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赋予了生命崇高的意义,表达了对他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赞颂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主题。 ③年轻护土们的牺牲,他的坚持回乡守墓,引起读者深思,引发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爱的认识,对爱之于生命的认识。

10.D(句意: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遗体没有好衣服收殓,儿子也没有钱举办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穷、养育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

11.C(A同为“经常”、“时常”;B前一个为“破的”,后一个为“损害”;C同为“这样”;D同为“全”。)

12.B(不是努力二十年没有等到适宜的时机,更不是接受诏令,而是过了二十年才有财力实现志向。)

13.(1)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靠近外城经常丰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得分点:置:购置;负:靠近;稔:丰收)

(2)丢官在家、等待任用的人就提供给养,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得分点:屏,丢弃、退隐或罢免;俟,等待;仕:出仕)

14. ①有审计:族中年长贤能的人管理收支账册。

②定标准:吃饭、穿衣、嫁娶凶葬各有标准。

③分对象:只资助无现任官职、家境困难的人。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同族中关系亲近而贫穷的人、或者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救济。

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靠近外城经常丰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受灾、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穷乏之时。丢官在家、等待任用的人就提供给养,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尊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过了二十年。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经管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遗体没有好衣服收殓,儿子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丧事 他只是把救济贫困、养育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后代罢了。

从前,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烧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欣赏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亲爱亲族,对百姓就仁爱;对百姓仁爱,对万物就爱惜。”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我看范文正公举办义田这件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那规模的久远和全面,似乎还要超过晏平仲的。

哎!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进他家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其次,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满足一个人享用而已,而本族的亲人,拿着葫芦瓢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在范文正公面前都是有罪的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写了 只是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就把这篇记叙“义田”的文章留给后代的人吧。

15. A(首句说明的是军情紧急也不是直接说明的。)

16.①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片断,写出了由辞京到围敌再到激战的过程,略去了书生如何投笔从戎、如何告别家人、如何急速行军以及如何布阵围敌的细节。(2分)②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每一个跨度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2分)③有力地突了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2分)

17.(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大珠小珠落玉盘 芙蓉泣露香兰笑。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8.①博大精深②理所当然 ③敬而远之

19. ①活泼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雌蟹的卵比作鲜红的石榴子,选用“揭开”“切下”“取出”“翻转”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民间煮蟹、剥蟹、吃蟹、捉“蟹和尚”的经过,体现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2分)②包含的信息有:吃蟹的时节,是在秋高稻熟时分;吃蟹的风行区域,是在江浙吴越之间;吃蟹的精华,是雄蟹的膏与雌蟹的黄;吃蟹的民俗,呼应了白娘子的故事,嘲弄了法海和尚。(写出2点即可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0.①存在“拒收”的可能性;②所以未必能顺利敲开“收货人”的门;③能够装载核酸药物去到该去的地方

21.B(B与题目中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强调,C表示强调,D表示引用)

22.铁蛋白中空的内腔不仅可用来封装药物,且具有较高的药物装载率,而内腔装载的方式也能有效确保药物在体内递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或把“不仅”删除)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