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陶芬贝格 希特勒 刺杀 假如 走向

行动目标希特勒:假如施陶芬贝格完成刺杀任务,那战争走向会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7:52:02 浏览9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44年7月20日12点42分,位于德国境内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希特勒作战大本营“狼穴”内传出巨大的爆炸声,整个现场都是血肉模糊一片狼藉。虽然有数名高级将领当场身亡,另有多人严重受伤,但希特勒本人却幸免于难,只是头部和腿部被轻微炸伤而已。

这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是由德国最著名的反战组织“黑色乐队”策划的,由时任后备军参谋长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亲自实施,取名“瓦尔基里行动”。在2008年,由好莱坞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所主演的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就是取材于这段真实的历史。

1944年6月6日6时30分,以英美联军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突然跨越英吉利海峡并且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主力纷纷从此涌入法国,成功在欧洲大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迅速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其实,早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红军就已经展开了战略反攻。为了扭转颓势,纳粹德国多次发动大型战役,可依然无法阻挡自己在东线的败退之势。

诺曼底登陆后,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开始从东西两侧并进,使德军在两线作战中渐渐不支。受此影响,德国国内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政策,质疑纳粹对德国的统治。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最主要的战败国,自然遭到了英法等国的严厉制裁。通过《凡尔赛合约》,德国不仅背负了巨额的经济赔偿和借款,而且国家还被遭到了分割,军事实力更是一落千丈。

从1924年开始到1930年,德国为了偿还巨额的战争赔款只得不断发行国债。在遭遇经济危机的直接肆虐后,国内的各种矛盾已经迅速激化。

展开全文

希特勒开始浑水摸鱼,通过“啤酒馆暴动”逐渐确立了自己在纳粹的地位。之后,他大力鼓吹和宣扬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政策,承诺一旦上台执政将拒绝战争赔款,将重新打造德国。

以这种“合法”旗帜为幌子,希特勒带领纳粹党欺骗和愚弄了德国民众,并且还通过议会选举掌握政权,一步步成为了强权主义者。1928年时,纳粹党在大选中只有2.6%的支持率。可是,到了1930年9月时,纳粹党竟然以18.3%的支持率成为了议会的第二大党。

到了1932年7月,纳粹党终于以37.2%的支持率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占据了230个席位,希特勒也一跃成为德国总理。一年后,随着兴登堡总统的去世,他终于成为了德国至高无上的元首。

从此以后,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带领下,德国被推上了战争的快车道,义无反顾地开始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在此背景下,青年时期的施陶芬贝格变得越来越“意志坚定”,成为了一名狂热的纳粹支持者。参军后,他辗转于多个战场,凭借赫赫的战功屡屡得到晋升。

1943年,施陶芬贝格被调往了北非战场,在战斗中失去左手两个手指和整只右手,而且右眼还完全失明。已经无法在前线作战的他,只得奉调回国,担任了后备军参谋长。

在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后,施陶芬贝格出现了明显的思想转变,开始审视这场战争的意义所在。在日记中,他曾经这样写道:

作为士兵,我们首先要赢得战争,但当我们凯旋的时候一定要清除家里的瘟疫(希特勒)。

事实上,像施陶芬贝格这种反思战争和厌恶战争的军官已经不在少数,在与政客们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地下组织。这个组织为了反对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而积极行动,数次策划并且实施了针对他的暗杀。

1938年,早在二战爆发前夕,“黑色乐队”就策划了第一次旨在推翻希特勒的行动。当时,他们试图在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突然逮捕并且公审希特勒、戈林和希姆莱等人。

不过,这份计划完全建立在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失败的前提下,只有这样才能导致希特勒在德国民众中的支持度下降。可是,德军竟然在纳粹党的率领下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黑色乐队”只得终止了计划。

1940年,“黑色乐队”又策划了第二次行动,准备策反开赴西线的德军装甲师趁乱夺取柏林。这个计划能否成功取决于英、法等国是否承认“黑色乐队”,在他们秘密进行谈判时,希特勒党卫军却在荷兰绑架了两名英国情报官员,以此迫使英国停止谈判。

不久后,德军绕过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通过闪电战成功击败了比利时和法国,这个计划自然以流产告终。

1943年,施陶芬贝格从北非战场调回柏林,秘密加入了“黑色乐队”。很快,他以其高贵的出身和卓越的军功,以及极具煽动力的演讲而在组织内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核心成员。

根据国际局势,“黑色乐队”一致认为德国最好的选择就是能立即停火,同时与美国、苏联和英国等同盟国进行谈判,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了尽早达成此目标,只有加速推行刺杀计划以消灭希特勒和纳粹政权。

同年底,“黑色乐队”针对希特勒的第三次暗杀计划开启了。施陶芬贝格联络了一名死士名叫克莱斯特,准备对希特勒进行近距离自杀式袭击。

为了鼓舞低迷的士气,为了提振民众的信心,希特勒准备对一批青年中下层军官进行检阅并且发表公开演讲,而克莱斯特就是其中的一名军官。他在事先将高浓缩炸药绑在自己身上,计划等希特勒检阅部队时主动引爆与之同归于尽,

原本计划非常顺利,可是由于盟军的突然空袭而使得希特勒临时取消了这场阅兵。从而,这场精心策划的自杀式袭击也宣告失败了。

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贝格又展开了第四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他在向希特勒和戈林等纳粹高层汇报工作时身系炸弹,准备亲自进行自杀式袭击,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时机而被迫作罢。

面对前四次的刺杀失败,“黑色乐队”和施陶芬贝格都没灰色,进而制定了第五次刺杀计划,比前四次都更为严密,也就是文章开篇的“狼穴”爆炸事件。

1944年7月20日早晨,施陶芬贝格获得准许前往“狼穴”参加由希特勒亲自召开的军事会议。在自己随身的公文包中,他安放了两枚小型炸弹和一个简易定时器,准备实施近距离的引爆。

不过,希特勒临时决定接见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原定于13点才召开的会议被提前到了12点半进行。计划被突然打乱后,施陶芬贝格只得躲进厕所紧急调节定时器。

由于他只有三个指头可以动弹,所以重新组装炸弹非常困难,匆忙之下只得丢弃了一枚,只装好一枚炸弹就进入会议室。此次无奈之举,成为希特勒伤而不死的最重要原因。

施陶芬贝格将装走炸弹的公文包放在桌子下面,之后借故离开了会议室。听闻巨大的爆炸声,他急速离开“狼穴”去柏林并且通知“黑色乐队”希特勒已死,要求他们按照计划行动。

“黑色乐队”利用仅存的军事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同时在柏林和慕尼黑等大城市开始行动。他们不仅控制了通讯设施,而且还包围和抓捕了党卫军的高层领导,通过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宣布政变取得成功,积极着手由贝克等人组建过渡政府与同盟国展开停战谈判。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被炸死,他只是轻微受伤而已。随着公开亮相,一切关于他被炸死的谣言立即不攻自破,军队纷纷表示继续效忠于他。

随后,希特勒立即对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先后有7000多人遭到逮捕,其中绝大部分都被处死。除了施陶芬贝格上校以外,被逮捕并杀害的“黑色乐队”核心成员还有陆军元帅维茨勒本、德军谍报局长卡纳里斯上将、前德军总参谋长贝克上将……。甚至于,就连并未直接参与政变的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和京特·冯·克鲁格元帅也都被牵涉其中,因为知情不报而被迫自杀。

假如这次刺杀和政变能够取得成功,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无疑会早一年就倒台,战争中更多的军人和平民也将幸免于难。

令人遗憾的是,施陶芬贝格的这次英勇之举并没能赢得德国民众的理解,并没能真正唤醒他们。对于这次刺杀行动和政变计划,德国后世多以批评为主,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二战结束后,无论是德国的左翼还是右翼政党,都没有给予施陶芬贝格应有的评价。反而,很多人都认为他作为德国人却刺杀自己的元首,是对日耳曼民族的一种背叛。

1994年,在纪念这次刺杀行动五十周年之际,时任德国北威州州长,后来还担任过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竟然这样表示:

不要把1944年7月20日的那些人视为英雄,而应把他们作为在矛盾中的人去理解。

直到2004年,随着德国民众对于希特勒和那场战争的评价更为客观,施陶芬贝格的伟大之处才真正被人理解。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代表德国政府表示:

施陶芬贝格等人的行动,证明早在德国战败前一年时,德国人已经在试图结束纳粹的统治。

从此以后,德国在每年的7月20日都会进行纪念活动,纪念像施陶芬贝格等人为德国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019年7月20日,在德国政府举行的纪念仪式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进行反纳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抵抗纳粹者的记忆应当保持活力,有时候,不服从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