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捞钱 造假 获奖 质疑 引发

一张获奖照片被质疑事件“造假”,是捞人还是捞钱?引发社会热议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7:09:03 浏览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见义勇为者奋不顾身下水救溺水者的漫画

见义勇为,作为当代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一直被人们议论纷纷。我们提倡它,是因为别人有困难或者无助的时候,自己伸出一把援助之手,可能帮得上忙,甚至在危急时刻能救活一条鲜活的生命。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负面的情况,好心帮忙反遭讹诈,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甚至救人成与不成,自己都有可能搭上性命。

不过,在2009年发生了一起见义勇为事件,是属于第二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救人者下水救人时不幸溺水身亡,遗体在水里被船上的人开条件,要求谈好价钱才愿意打捞上岸。

获奖照片引发争议:打捞救人英雄遗体被认为是“挟尸要价”,还是有意炒作

获奖摄影作品《挟尸要价》

2009年,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的三名大学生,为救两名溺水的小男孩不幸溺亡。本来是一件平常的见义勇为的事件,但一张照片的发布,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展开全文

这张照片在2010年8月18日第18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颁奖典礼上,被业界评委全票通过,评选为年度优秀的摄影作品,最终作者斩获了“金镜头”突发新闻类单幅金奖,这个奖项是国内新闻摄影最高荣誉奖,可以认为是分量很重的奖项。

此照片的拍摄者是《江汉商报》的一名25岁新闻记者,名叫张轶,他为照片取名为《挟尸要价》。

“金镜头”奖的获得者张轶(左)

2009年11月3日,张轶将他的摄影作品《挟尸要价》,首次公布在《华商报》,之后就有其他新闻媒体对此进行转载。令人不解的是,他当时在照片下面的署名并不是用他的真名,而是使用“真真”这个名字。

不过,这张照片获奖后的第二天,就有人提出强烈的质疑声,谴责照片的拍摄者在取名和文字说明上不具备真实性,对事件的阐述进行造假,误导大众,从而引导舆论的走向,使得事件不断发酵,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此人正是长江大学负责宣传的领导李玉泉,当时他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质疑拍摄者张轶对新闻照片歪曲事实,并列举出几点疑问,建议评奖活动主办方对张轶的作品重新审核和调查。

李玉泉

李玉泉反映的问题,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8月20日,针对质疑声,“金镜头”组委会对此很重视,立即成立调查小组。

如果当时没在事发现场,单从照片的名称中无法正确和客观地辨别出背后事件的真假,那真相究竟如何?是不是像照片里传达的那样,捞尸人为了金钱,不惜践踏救人英雄的遗体?

事发经过:十五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跳进水里救人,其中三名救人男生遇难

大学生下水救人

2009年10月24日,在荆州宝塔湾江边,有十五名来自长江大学的学生,聚集在这里游玩。

当天下午两点多,正当他们进行野炊时,突然听见岸边的不远处,有两名溺水的男童张志鹏和陈天亮,在水面上挣扎着,并大声呼救。

这些大学生马上跑到岸边想办法施救,其中有同学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掉,就直接跳进水里。其他不会游泳的学生,手牵手拉成一排,从岸上延伸到江里,想以“人链”的方式形成一条生命通道,将落水者救上岸。

被救的张志鹏(左)和陈天亮在三名救人英雄的追悼会上

不过,当时水流湍急、暗流涌动,学生们在水里很难站稳,就在他们这条“人链”被水冲断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危急关头,百米开外的三名冬泳队员鲁德忠、杨天林、韩德元见状,马上冲过去下水帮助救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落水的两名儿童才成功脱险被救上岸。

幸运的是,两名落水者是救活了,但不幸的是,在施救的过程中,有三名男学生因体力不支,溺水身亡。三名救人英雄的年龄只有十九岁,是长江大学在读的大一学生,都是湖北人。他们分别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

陈及时(左)、何东旭(中)、方招(右)

随后,有船只靠近,这些船是附近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岸上的同学们请求船上的人员帮忙将三人的遗体打捞上岸,但船员却开口要价,一具遗体12000元,三具就是36000元,他们才肯打捞。

对于打捞船员的行为,有些人实在看不下去,认为他们是在漫天要价、趁火打劫,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救人英雄的侮辱。

因为来时匆忙,现场的师生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最后只凑得了四千多元,交给了打捞公司的负责人陈波,并跟对方承诺这笔钱作为定金,剩下的钱随后有人会送来,将其补上。

三名救人英雄的追悼会

傍晚五点多,三具遗体被打捞上岸,并紧急送往医院。三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很多人。

他们的追悼会当天,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们纷纷赶到现场,手拿白花祭奠,为三名救人英雄送行。荆州市授予这十五名救人大学生为“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称号。另外,湖北省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烈士”称号。三名救人英雄成了2009年《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

获奖照片引起质疑,是真实报道,还是造谣作假

王守海等人正在打捞遗体

那天,记者张轶刚好在现场,他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很多事发时的瞬间。

在他所拍摄的众多照片里,其中有一张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大爷站在船头,举着右手好像在谈论什么,而他的左手正拉着一条带钩子的绳索,一端勾住了浸泡在水中死者的衣服,他后面另外一个人也拉着绳子,绳子的一端绑在死者的手腕上。这名死者正是为救人而溺水身亡的大学生。

船上的白衣老人名叫王守海,事发时72岁,是当地的渔民,他家就在事发地宝塔湾对面的埠河镇三八村。

王守海

张轶获奖的照片《挟尸要价》,他在照片底下配了文字,大致表述打捞者向岸上的师生问钱到位一类的话,已经谈好了三具遗体要36000元,等钱付清后,才能继续往岸上拉,他只听老板的。

但李玉泉在博客中对张轶的图片配文提出了四点质疑。

质疑一:避免滑落水中,不是停止打捞

王守海之所以用绳子绑住遗体的手脚,不是要中断打捞作业,而是因为要防止遗体滑到水里随波漂走。

质疑二:挥舞手臂是指挥,不是要钱

王守海站在船头挥舞着右手,是跟岸上的人示意配合,指挥他们行动,共同将遗体拖上岸边,而不是张轶所谓的“挟尸要价”。

质疑三:照片发表人使用假名

照片首发是在《华商报》,署名并不是张轶,而是“真真”,但在获奖后,署名却变成了张轶。名字前后不一致,因此照片拍摄者的名字有造假嫌疑。

质疑四:照片发表后,严重影响到打捞者的生活状况

照片公布之后,打捞者成了千夫所指,遭到打骂,他们的生活变得愈发困难。

对于李玉泉的这些质疑声,张轶只好将事发那天所拍到的九十多张照片一一发布出来,为此证明自己客观报道的真实性。张轶还在照片底下注释了拍摄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概要。

2009年12月24日16点41分左右,第二具遗体被王守海等人从水里打捞出来,他们待在船上等待。到了16点46分,他们在遗体的右手臂上绑上绳子,随后将上半身从水里拉上来。

16点47分,学校的人员赶到现场协商打捞尸体的事宜。16点50分,王守海向校方开价三具遗体打捞费索要36000元,这就是照片《挟尸要价》所发生的时间。

16点51分,在岸上的师生不断答应保证给钱的情况下,王守海等人才愿意将第二具遗体拖到岸边。

第二具救人者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16点52分,老师和同学们抬着担架,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抬到车上,并火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师生抬着遇难者紧急送去医院

17点08分,由于剩下的三万多元打捞费还没有给,王守海等人就停止打捞作业,坐在船上抽烟等待。

17点37分,学校的人才筹齐三万多元,将这笔钱交给了陈波,他现场点钱的样子,好似一场交易的完成。

数着学校付的打捞费的陈波

从张轶提供的照片并结合他注明的时间线来看,王守海在打捞第二具遗体到拖上岸,中间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是停下来的,这不免让人产生他们有意再拖延时间的嫌疑。

但这不一定表明王守海他们中途停止打捞的原因就是要钱,也有可能是在休息或是其他的。因为这些照片配文都是张轶自己阐述,属于一面之词,不够客观,因此不足以有说服力。

据王守海讲述,张轶获奖的那张照片说他是钱没给到位不靠岸,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当时正在指挥后面的船只朝那个方向靠岸,所以挥手示意,根本没有谈及打捞费用的事。

老人还解释说,遗体在水里绑着,不能拖上船,是因为他们这里有一个习俗,死人是不能抬进屋内的。同样道理,他们渔民以船为家,每天几乎都要待在上面作业、吃饭和睡觉,因此死人不能放在船上,这是很忌讳的事。

捞尸渔船正在作业

不过,对王守海的说法,当地的居民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据事发当天目击者表述,王守海他们先打捞两具遗体后,到第三具遗体却停止打捞,原因是钱给得不够。

王守海说当时打捞遗体所使用的钩子是他自制的,他们管这工具叫滚钩,是专门打捞遗体用的。

这种滚钩是在绳网上系的四百多支小铁钩,看起来密密麻麻的,数量太多,因此作业完后,整理起来就要花半个多小时才能弄完。就是这个原因,中途停下来是为了打理网子,而不是别人所说的是在拖延时间停止打捞。

王守海展示的滚钩

打捞遗体时,两只船并列开来,中间带滚钩的绳网拉开呈弧形,船向前划行,只要钩子碰到水里的遗体,就会被勾住。船上的人再把网一收,遗体就被拉近船边,将遗体慢慢拖到岸上。

两只船中间放着绳网

对于这件事,双方各说各有理,那么,在事发当天,同时参与救人行动的冬泳队员,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又是如何?

据一名冬泳队员讲述,当时第二具遗体被打捞的时候,渔船中途停在江面上不动了,遗体没有立即被拖到岸上。在岸边围观群众的谴责压力下,他们才慢慢将船靠岸。

另外,李玉泉还质疑了一点,就是从照片上看,船周围是有水波纹的,这说明船是处于划动状态,而不是说索要钱才停止不动。

不过,他的观点很快就被冬泳队员否定掉,因为船经过的区域是流动的水,如果船桨不动的话,船就会被水流冲走。因此,冬泳队员认为李玉泉完全不懂其中的基本情况,而随意下定论。

事发时,李玉泉没有在现场,对情况不是很清楚,他提出的第二点质疑,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王守海挥舞手臂的意思是要钱,还是在指挥?

捞尸行业乱象丛生,在利益的驱使下毫无人性可言

事发地还有渔船停泊在岸边

根据王守海的说辞,他们只负责捞人,收钱是老板的事。老板陈波跟他们是同一个村的人,每当有人需要打捞遗体时,陈波就会给王守海打电话通知他们去办事。如果打捞出一具遗体就给王守海他们几百元的报酬,如果没打捞到,就给一包烟。

据打捞公司负责人陈波表示,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三名大学生是因为下水救人而身亡的。但他的说法却遭到事发时目击群众的声讨,他们认为陈波不可能不知道。那天现场有很多围观群众,事情影响这么大,并且他还是打捞公司的老板,说不知道肯定是说不过去。

2009年11月,这起事件终于有了反转,专门对此事件展开调查的部门,发现陈波不仅收取36000元的高额打捞费用,而且还向学校的人员索要了额外的香烟和矿泉水,这些物品总共价值300元。他这种行为被指责物品到手后不开工,已构成敲诈勒索罪。最终陈波被拘留15天,并处罚金1000元。

调查人员认为陈波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应当受到大家强烈的谴责。不久之后,陈波因受到舆论的压力,将之前到手的36000元打捞费全部退还给了学校。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此慢慢平息下来,大家又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可没想到,在事发第二年,事件又起波澜。

张轶的获奖照片《挟尸要价》成了导火索,照片发表在《华商报》的署名是“真真”,但“金镜头”奖的获奖名单上的名字却是张轶。

《华商报》的署名是“真真”

“金镜头”奖的拍摄者是张轶

对此,张轶是这么解释的。他说,当时照片在他们报纸上发表不了,《华商报》的一位老师说,把这些照片发给他。最后,照片和配文就首次出现在《华商报》上。

刚大学毕业的张轶在2009年入职荆州《江汉商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他发这些照片时,是使用匿名,而且是在异地发表的。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据张轶表示,原本他发这些照片是想引起社会上的共鸣,可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却被影响到,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对方扬言要打断他的腿,恐吓要做了他,因此他非常害怕。

张轶说得对方正是事发当天的荆州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对于这家公司,当地群众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它是“皮包”公司,也有的说它是“垄断”公司,专门做死人生意。

荆州宝塔湾的水流很湍急且凶险,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在这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现溺水身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打捞遗体就成为了当地渔民的一种新兴行业,有利可图就会衍生出生意的丑态。因此,许多渔民在打渔的同时,还兼职打捞遗体。

事发当天除了王守海他们的捞尸渔船以外,另外在附近还有两艘卖鱼的渔船,也帮忙救起了几名学生。可是,在10月29日,这两艘救人渔船的渔民来到宝塔湾卖鱼时,却惨遭群众的围攻。

救人的两艘渔船

这就是李玉泉提出的第四个疑点,事件发生后,很多不明白事情真相的群众,误把救人的渔民当成捞尸的渔民泄愤。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据当时在场的学生和目击者表示,事发时有几名大学生救人时出现了体力不支的情况,在水面上不停地挣扎,离他们最近的渔船大概三米远左右,但船上的人员没有出手相救,只是站在船上看着。其中船上有一个男子原本准备拿竹竿时,被他的老母亲阻拦了,斥责他救一个活人才多少钱,要等他死了才值钱。最后,男子听从母亲的话,放下了竹竿没救。

后来,在岸边的其他学生不停地哭求之下,渔船上的人才向水面上仍出了一个救生圈,以及伸出一根竹竿,这才救出一名救人大学生和落水的男童。

不过,这些渔民为什么丧失了人性的怜悯之心,对溺水者如此冷漠,可以说是见死不救,背后却另有隐情。

目击者说,他们亲自听见渔船上那位老太太跟陈波说话的内容,陈波特意叮嘱她,不允许她和村里的人在江面上救人。

据说陈波这个打捞公司垄断了整个荆州市捞尸行业,存在着不正当的经营行为。经查询,这家打捞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所经营的范围是沉船和沉物的打捞作业,而打捞尸体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

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

2010年8月23日,那张被质疑的获奖照片《挟尸要价》的真实性调查的结果出来了,“金镜头”评委会确定照片的内容真实有效,因此评委会不会改变原来的评奖结果。照片和文字内容是客观地反映出当时所发生的事,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体现。

无论是要价的捞尸船员,还是岸上焦急的师生,又或者是拍摄者张轶,他们三方站在各自的角度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就整起事件来说,打捞船只在作业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中途停止打捞的情况。

对于打捞公司这种漫天要价的做法,实在是有违背公德心,如果说请他们帮忙给些打捞费可以理解,但是趁人之危收取过高的费用就有些灭绝人性。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钱,别人的命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社会乱象啊!

唯独有偶,2010年8月16日下午5点多,在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西山脚村,同样发生了一起让人唏嘘不已的溺亡事件。一名女子跪在水库边,在她面前还点上了几炷香,因为她的丈夫在水库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她付不起一万元的高昂打捞费,无奈之下,只能在边上等着丈夫的遗体浮出水面。

女子跪在水库边等着丈夫的遗体浮出水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照片《挟尸要价》获奖的三年后,也就是2013年5月22日下午两点左右,张轶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陕西渭南不幸离世,享年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