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溪管道
北溪管道究竟是谁炸的?《纽约时报》为美国开脱,甩锅给了“亲乌克兰团体”,没想到报道一出,直接遭到多国专家打脸,德国更是警告说,这就是个“幌子”。上个月,美国资深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曝猛料,称美国和挪威政府策划炸毁了北溪管道,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报道披露的细节令人乍舌,比谍战片还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本人2月9日发布的文章。
美国经常说自己的基础设施遭到了攻击,指责这是“恐怖主义行为”,但现在美国却成了北溪管道被炸案最大的“嫌疑犯”,这也让拜登政府感到了舆论压力,因此急忙为自己开脱。本周《纽约时报》就发布了消息,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爆炸是一个“亲乌克兰团体”所为,同时还特别强调,爆炸既和美国拜登政府无关,也和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无关,换言之完全是民间团体的自发行为。报道甚至还说,这个“亲乌克兰”团体中不仅有乌克兰人,还有俄罗斯人。
没想到的是,这一消息立刻遭到多方打脸。北溪管道事件在欧洲的被关注度非常高,虽然俄气公司是北溪管道的最大股东,但德国、荷兰、法国公司都持有部分股份,管道被炸也给欧洲人的生活带来了直接影响,因此欧洲人也迫切地想知道,究竟谁是幕后黑手。
图为北溪被炸现场
展开全文
德国《明镜周刊》随后做了大量调查,追踪了一艘帆船的航行轨迹,据说这就是所谓“亲乌团体”执行爆炸行动时搭乘的帆船,结果发现了诸多疑点。首先,爆炸刚发生的时候,丹麦和瑞典政府就曾发表消息说,爆炸威力相当于几百公斤的炸药,事后还有专家指出,引发爆炸的炸药可能高达2吨。然而这艘帆船并不大,报道质疑一艘帆船是否能搭载如此多的炸药,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北溪管道在水下80米深的地方,需要非常专业的潜水技能,每一潜耗时长达3小时,而两次爆炸发生的地点相距4公里,要安装炸药,至少需要4次下潜和几天的时间。此外,类似难度的行动,还需要给潜水员准备潜水减压舱,一艘小帆船,怎么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行动?
图为德国防长
德国官方也立刻做出了回应,说对于这艘帆船,德国早就在今年1月对其进行过搜查,但是并没有得出确定结论,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就明确说,这个行动很可能就是个“幌子”,是为真正的袭击打的掩护。行动中故意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假护照,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转移侦察方向。
面对这么多个版本的猜测,我们究竟相信谁?对这个问题,德国联邦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冯•诺茨说了一段话,个人认为具有参考意义。他说爆炸很可能是“国家或者准国家行为体”所为,因为要把巨量的炸药秘密运到波罗的海的指定地点,还要将其安装到水下,让它们以计划的方式爆炸,这种难度的行动,是一般恐怖分子能做到的吗?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是“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因此需要“幌子行动”来打掩护。
图为朔尔茨
不过,最后还有必要说一点,弄清楚事件的策划者固然重要,但有必要追问一句,即便查清了幕后真凶,德国又能怎么做呢?假如是美国策划了爆炸,德国敢把真相公之于众吗?这会对北约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是乌克兰策划了爆炸,德国政府是否还要继续对乌克兰的援助?以前提供的援助又该作何解释?这都是比北溪管道被炸更大的难题。德国政府可能也知道背后的利害关系,因此在调查北溪被炸的问题上,德国最终的做法很可能是“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