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 历史名人 如何 牛舌案

历史名人:包拯如何巧断“牛舌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4:14:08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包拯,又称包青天,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民间都知他断案如神!因流传至今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戏曲及评书《三侠五义》,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今天,讲个有关包拯鲜为人知,却在历史上真实断过的案件——牛舌案。

那是在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为父母服丧期满,被朝廷任为天长县县令,到任后,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

当年秋季农忙时节,这天,包拯在大堂办完公务,刚想下田去视察一番,忽听外面有人击鼓鸣冤,于是,便令衙役将告状之人带上大堂。

很快,一个淳朴的庄稼汉浑身颤抖地跪在堂下,包拯闪目看去,捋须问道:“堂下之人,姓甚名谁,有何冤情?”

那人闻声,顿时泪如泉涌,嘴里喊道:“包大人,您可得为小人做主啊,有人要加害小人,小人实在是冤枉啊!”

包拯听得糊涂,叫他不要紧张,只管据实讲来,本官自会为他做主。

告状的庄稼汉这才喘了口气,慢慢讲起事情的原委。

原来,此人名唤王三,妻早亡,膝下有一独生女,父女二人靠租种地主田六家的几亩薄田为生,也就是上交完租税后,再用所剩的粮食糊口,如果赶上旱涝灾害,还要忍饥挨饿。

今秋,因王三年岁有点大了,加上长年劳作,腿脚也不太好,女儿才十四,更受不了田间重活。因此,父女一商量,为了快些抢收庄稼,便向地主田六租了头耕牛,虽然要多交些田租,那也没办法。

谁知,耕牛刚租来两天,到了今早,王三正要拉车下地,忽然发现牛嘴流血不止,他用手掰开一看,牛的舌头昨晚竟被人割去,耕牛吃不了东西,跪伏在地,眼瞅奄奄一息,行将倒毙。

王三父女吓坏了,因为耕牛一死,不但无法收割庄稼,还要向地主田六高价赔偿。

展开全文

这还不算,按大宋律令,但凡蓄意杀害耕牛者,一旦被人告发,那便是杀头之罪,是要承担王法的,王三因此急忙赶到县衙,恳请包大人能为他做主。

包拯听完,遂派两名衙役到王三家查验一番耕牛,果然如他所讲,耕牛眼瞅快要不行了,可现场被王三父女弄得混乱,根本无法查找凶手的线索。

听完汇报后,包拯捋须沉思,觉得此案颇为棘手,又转念一想,那凶手只是割去耕牛的舌头,这分明是要栽赃王三,欲置其于死地……

想到此,包拯灵光一闪,心中有了计较,于是言道:“王三,凶手一时无法找寻,你不如把耕牛杀了,偷偷把肉卖掉,或能减少一些损失啊。”

王三闻言吓坏了,连忙摆手道:“包大人啊,需知屠宰耕牛犯法,一旦有人告我,那我更是必死无疑啦!”

包拯一听怒道:“本官让你杀你就杀,只是别对外声张,悄悄卖完牛肉了事,但有其他后果,一切由本官承担,你先回去吧。”

王三胆战心惊地起身,抹着眼泪回到家,父女按照包拯所言,便将耕牛宰杀,牛肉悄悄卖与周围乡亲。

而包拯等王三走后,便不再把此案放在心上,继续办其他公务。

七、八天后,有个管家模样的人,击鼓告状。

包公连忙升堂审案,那人叩拜后,言说自己是地主田六的管家,奉主人差使,状告本村佃户王三,因他租借主人一头耕牛,过后却将耕牛杀死,把肉悄悄卖给村民,因此,王三触犯律法,理应问罪!

包拯“嘿嘿”冷笑两声,俯身问他:“那么,你家主人为何要把那耕牛的舌头悄悄割去呢?”

那人闻言便是一惊,正要狡辩,只见包拯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竟敢陷害他人,意图何在,还不快快从实招来,本官或能给你一条活路。”

管家仍是死不承认,包拯微微一笑道:“你也只是奉命前来,若本官将你关押,再去传你家主人,只说你全都招了,你猜后果会怎样?你不如现在说出事实经过,也算戴罪立功了!”

那人一听,沉思半晌,“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向包拯叩头,道:“求大人开恩,小人只是奉命去割牛舌,其他全然不知啊!”

包拯闻言,哈哈一笑,令人送上供状,叫他画押按上手印,暂且关进大牢。

随后,令人去传田六,当把管家的供状给他一看,田六顿时蔫了,只好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实情。

原来,田六为富不仁,风流成性,看中了王三家里还未出嫁的女儿,几次派人前去说媒,要纳她为妾,但王三不想让女儿进火坑,因此父女二人誓死不从。

此事过了半年后,恰逢王三前来租牛,那管家为巴结主人,便献上一条“割牛舌”的毒计,想以此加害王三,然后在他女儿走投无路时,就能轻松纳为小妾了。

包拯闻听到此,遂令他也画押,随后上报案情。一个月后,刑部发下批文,判处田六家产充公,本人发配边疆,管家行凶按律当斩,王三免其罪责,所卖牛肉钱归为己有。

消息传出,全县佃农无不拍手称快,另有其他收租地主忙收敛恶行,包拯大名因此传扬天长县,当地百姓都夸,可算来了一位真心爱民的“父母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