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长安十二时辰》。
一边看剧我一边想:剧组做饭阿姨,应该就没给雷佳音留过盒饭。
因为剧里他吃得已经足够多了。
胡饼、面片汤、炖狼肉、火晶柿子、水盆羊肉......那叫一个齐全。
改编之后的这部剧,或许更适合叫《舌尖上的大唐》。
而剧中超过八成的“吃”戏,都少不了雷佳音。
即使靖安司形势再严峻,哪怕突厥狼卫再嚣张。
不良帅张小敬(雷佳音饰)也放不下,那个装着宽面的大碗......
出狱的第一件事是吃;
展开全文
跟李必(易烊千玺饰)汇报情况在嚼;
即使考验个人性,也离不开食物这个终极话题。
可以说,是将马亲王的精神贯彻地不能再彻底了。
彻底到让我怀疑:
雷大头之所以选择做演员,是不是就为了剧组里骗吃骗喝。
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我发现:
蹭饭拍戏,不止是他节省生活经费的理财之道,还是他塑造角色的隐形技能。
如今,在杀姐眼中,
雷佳音
不仅仅是致力于将吃播文化,发扬到电影艺术殿堂的当代大师;
简直就是潜心于把烟火气,生动带入表演的宝藏艺人。
有美食的地方未必会有雷佳音,但有雷佳音出现,就一定会有美食相伴!
通常我们会把演戏入迷的人称为戏痴,
雷佳音显然早就修炼到了下一个阶段——
戏吃。
好了,我们先把彩虹屁放一边。
下面,准备单独聊聊雷大头此人。
提到雷佳音,被cue到最多的,一定是裴伦(《绣春刀II》)。
这个人物本身的设定就相当复杂。
职业生涯上,他在锦衣卫下设的两个部门都任过职,也遭过贬。
在相对不多的戏份里,要将人物的丰富经历表现出来,不可谓一大难题。
性格方面,这个人城府很深,既要亲身调查案件,又有很多台词。
但凡对角色的把握稍有偏差,就很容易演成精分现场。
那雷大头是怎么解决的?
吃。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就拿在永安寺吃斋饭的那场戏来说,
他悠哉悠哉在一边吃着饭,站在身旁的和尚却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紧张到浑身僵直。
吃饭本来是个轻松亲切的事,但当它和紧张、严肃的情绪出现在一起,气氛立刻就诡异起来。
一个显然是恶名远播,不肖什么场面与下马威,吃饭也不过是枚烟雾弹。
另一个则深知对方的手段狠辣,每一句话,每个举动,都如履薄冰。
双方状态上的强烈反差,只要一眼就能告诉你,这个的锦衣卫不是善茬。
对雷佳音来说,食物不仅可以用来塑造人物,还能用来把控表演的节奏。
还是拿《绣春刀II》举例。
裴伦第一次见沈炼(张震饰)时,隔着老远就秀起了手里的小点心。
见面第一件事,不是自我介绍,而是掰了一块小点心递过去。
好似在说,有好吃的要不要尝尝,
缓解了初见的生疏之余,表达自己想要认识一下的意愿。
谨慎的沈炼并没有接,裴伦则一边介绍自己,一边吃了起来。
这么自来熟的举动,将之前的小尴尬化解于无形,还顺带告诉沈炼:咱俩之间不必拘束。
可沈炼的戒备心不是那么轻易能放下的,裴伦一看便了然地望向别处,咀嚼的幅度也随之变大。
随便应付两句,也就不想再聊了。
你可以说点心在这里就是个道具,剧情还不是跟着台词走。
但如果没了这块点心,两个人的初次见面,还怎能表现得出二人之间的心照不宣?
先不管这是受导演的授意,还是雷佳音自己揣摩。
反正除了上述两处外,他吃过的东西可不少:
青菜汤面、斋饭配萝卜、荣悦斋的小酥饼......
只是,这部戏之后,雷佳音参演的电影越来越多,却很少出现这么精致的表演(吃播)了。
然而,他吃的东西、手段却越来越神奇。
《心花路放》里演的那个小黄毛,嘴里必须叼根荔枝味的棒棒冰。
好不容易在《超时空同居》中当了一回男主,吃了回臭豆腐不说,还把花生米+豆干配出烧鸡的味道。(所以吃货的终点都是厨子?)
到了《流浪地球》变身成为黑市商贩的他,就是男主孝敬的蚯蚓干都来者不拒。
细细算来,雷佳音从影这些年,居然吃过这么多东西,还都安然无恙。
杀姐这里真想为《大宅门》里的郑老屁,鸣个不平。
了解杀姐的人,都知道杀姐很少写电视剧。
之所以沉迷《长安十二时辰》一方面是没禁住屠屏的安利,
另一方面也是雷佳音的吃戏实在太下饭。
本来就是么
谁能抵住,东北亚80后第一食神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