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清 山泽 美的 诗意 本书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 这本书中,有中国人至美的诗意生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2:46:0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清嘉录 · 正月 · 开门爆仗》: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

你有没有想过,

古时的中国人怎么度过一年365天?

逢年过节时,古人有怎样的讲究?

我们现代人的风俗习惯与古人又有何异同?

在清代道光年间,一部系统地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著作诞生了,它就是《清嘉录》。

民国初年上海进步书局印本《清嘉录》

而写出这本重要著作的作者,便是清代苏州名士——顾禄。

顾禄,字总之、铁卿,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苏吴县人。

展开全文

开始酝酿这部著作时,顾禄年仅二十五岁。当时他的母亲亡故,他在家中守孝,每日无事,便与父老乡亲闲谈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各种风俗。久而久之,所见所闻的多了,他便将其付诸笔墨,整理成书,受陆士衡《吴趋行》“土风清且嘉”诗句启发,他为此书取名《清嘉录》。

以月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清嘉录》叙述了许许多多风土人情,大量征引古今地志、诗文、经史资料,叙述详备,堪称中国民间岁时节令的百科全书。

因此,要了解过去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岁时节令,我们绕不开《清嘉录》这部经典著作。

《清嘉录·二月·春台戏》: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蔡云《吴歈》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

一年365天,这本书有242种讲究

文 | 胡杨文化

01

《清嘉录》

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岁时读物

《清嘉录》初刻于道光十年(1830年)。然而成书不久之后,太平天国战事波及江南,导致原刻本毁于战火。

幸而当时中日通商,商品中附有书籍,此书遂传播到了日本。

传至日本后,学者朝川鼎读完这本书后,对其十分推崇,恨不能“填海为平地,缩地为一家”,亲耳聆听顾禄谈天说地、纵古论今。

根据《清嘉录》日刻知言馆藏本封底版权页可知,当时日本京都、大阪、江户三大城市都有专门负责发行此书的书肆。此外,还有包括皇室“御用御书物所”的青云堂在内的多家书肆也进行了翻刻。

由此可见,当年的《清嘉录》在日本多么畅销,连皇室都是它的读者!

日本和刻本《清嘉录》

《清嘉录》在日本大受欢迎,拥有从民间到皇室广泛而多层次的读者群。民国时期,它重新传回中国,受周作人等文人的推崇,遂成重要著作。

周作人对《清嘉录》的喜爱无以复加,常在随笔中反复称引。

文献学家来新夏也高度评价:“其能以月令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叙地方风土人情,娓娓详备,兼能参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当以《清嘉录》为最。”文史专家王伯祥称《清嘉录》“读之历久弥甘”。吴世昌、谢国桢、俞平伯等文人学者也对《清嘉录》赞赏有加,现代日本汉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对《清嘉录》专门进行了研究。

《清嘉录·五月·挂钟馗图》: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李福《钟馗图》诗云:“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幺么技,免使人间鬼画符。”

《清嘉录·五月·长寿线》: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

02

一本民间生活方式

和生活美学之书

为何《清嘉录》如此有魅力,以至于这么多大家都为之倾倒?

这本书的魅力或许在于,它详细地记录了中国民间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映射出风物清美的生活美学。

全书242条笔记,包罗生活的方方面面:

节日活动,如除夕守岁、初一拜年、行春打春、闹元宵、盂兰盆会、中秋妇女盛装走月亮、重阳登高、冬至拜冬等;

祈福禁忌,如除夕忌狗叫、正月初一开门爆仗、初三不乞火、斋田头、祭火神雷神、跳钟馗、口数粥等;

饮食习俗,如春前吃春饼、清明吃青团、夏日卖凉冰、立秋吃西瓜、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吃螃蟹、念四吃糖元宝等;

民间工艺,如葵扇、牙筹、健人、雄黄荷包、独囊网蒜、老虎肚兜、灯挂挂锭等;

节气农时,如看参星卜旱涝、储梅水、开蚕党、卖新丝、拔草风、起荡鱼等;

休闲玩乐,如放烟火、春台戏、谷雨三朝看牡丹、逛茉莉花市、晒书、唤黄雀斗鹌鹑、养叫哥哥等……

正如周作人所说,我们对于岁时土俗的兴趣,就在于我们从中看到平凡生活里的小小变化,看到一年之中日用人事随岁时而连续变更,且受天文地理与物候的推移影响,生出种种花样来,组成了中国民间独特而细致的生活情趣。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如何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富有仪式感、充满诗意,

《清嘉录》生动地描述了生活之美和风物之美,令人爱之不尽。

《清嘉录 · 六月 · 晒书》: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潘奕隽《六月六日晒书》诗云:“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

《清嘉录 · 八月 · 走月亮》: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清嘉录·十二月·腊八粥》: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03

中国岁时著作的典范

《清嘉录》十二卷,每月一卷,按月份分条记录岁时节令风俗,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记载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岁时民俗生活的专著,并为其后岁时民俗志的编撰体例树立了典范。

现今的《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从《清嘉录》中收录了岁时条目170余条,占《清嘉录》的72%以上,且其中又有110余条引文出自《清嘉录》,“春台戏”“解天饷”“判花”“天日”等30余条都是根据《清嘉录》来立条目举例。

相较于普通岁时辞典,除了一般性的解释外,《清嘉录》擅于描绘民间生活的细节,使人如置身于古人生活场景之中,富有阅读趣味,其又援引众多谚语,充满民间智慧。

难能可贵的是,《清嘉录》的242个条目,每个条目都经作者细细考证,厘清了习俗来源,丰富了习俗内涵。

顾禄注引的古籍达百余种,客观上保存了大量的史料,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风俗的流变。

这些史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史著,如《史记》《汉书》《国语》《三国典略》《唐逸史》等;诸子百家之书,如《庄子》《礼记》等;辞赋诗文,如《全唐诗话》《吴中竹枝词》等;地理方志,如《菽园杂记》《宛署杂记》等;小说,如《搜神记》;医学著作,如《千金月令》《本草纲目》等;佛道经书,如《高僧传》《道经》等;天文月历,如《农家谚》。

顾禄博采群书,写就当之无愧的中国岁时节令生活百科全书。

此次出版经过全面精译,并配以连环画画家王弘力先生的风俗百图,普通读者也能通读欣赏。

论丰富、论趣味、论知识、论细节、论美学,《清嘉录》都是无与伦比的岁时之书,可谓一本《清嘉录》在手,岁时之美了无忧。

中国人的节日之书

全新再版

附赠《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