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上贷款打折券、分期免息券以及外卖券、打车券、观影券、购物券等为一体的“超级会员”“年卡会员”“尊享会员”,正成为助贷平台们的心头好。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贷款市场上,出现了各类形形色色的所谓会员制,以此作为吸引用户、营销促活、创收利润的工具,虽然看似小额,但有中部助贷平台已做出了月度千万元的规模。
不过,在用户群却也产生不少争议,不少用户反馈部分会员产品名过其实,增加了负债成本,还有很多称并未享受到权益,且后期退费也成难题,对此,如何摸清产品边界,让用户诚心买单,也是不少机构仍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热衷会员费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多家助贷平台均已推出对应会员权益,整体产品设计大同小异。以一头部贷款平台为例,其在贷款页面开设了“免息会员”入口,主要以VIP季卡、半年卡、年卡等向用户展现,其中季卡88元、半年卡149元、年卡398元。
以年卡为例,其宣称开通预计可省3660元/年,其中权益包括借款特权,具体为3.8折息费券、150元/月的借款免息券、2000元的年卡尊享提额和最高可借30万元额度的会员尊享贷等。
除借款特权外,该年卡还包括微零花特权,其中覆盖100元/月的消费免息券,以及3元/月的外卖券、打车券、观影券等,除此之外,该会员权益还覆盖了话费充值、美团外卖、油卡充值等生活特权,以及爱奇艺、腾讯、优酷三选一的影音会员等。
除了前述头部助贷平台,另有一中部电商类助贷平台同样在App端内开设了会员频道,从页面来看,其宣称立即开通可享受会员提额、更快审核、拒就赔付、多买多送以及生活权益等十大类特权。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该会员权益的开通与用户的信用贷款捆绑,点击开通会员权益,必须先进行个人用户认证,且需要完成身份证信息、单位信息、联系人、个人信息等填写,并同意相关融担服务、个人征信授权等协议先获取贷款额度。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用户是平台生存的基础,增加服务深度和交互性才能更好地留住用户,增加服务广度和项目类型,将有助于用户提升和转化,还能够帮助助贷平台增加收入。但此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用户个人资料共享给第三方的情况,但目前监管规定,用户的审核风控环节都必须由持牌金融机构完成,不能外包,因此对于助贷平台来说,推荐此类会员费产品,仍应对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上持续关注。
“推出这一会员产品,本质就是为了提高平台和用户的互动,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毕竟本身我们也有商城,除了其他平台的一些会员权益之外,也有自己商城的一些优惠券,也算是商城的一种营销方式。”前述电商类助贷平台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
实际上,目前这类会员费产品在各类助贷平台上并不少见,有的会在首页面直接向用户展现,还有的更为隐晦,仅面向部分用户群体推荐。针对为何推出这类会员产品,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平台一一求证采访,但后者回应均较为谨慎,主要目的就是为营销促活、留住贷款用户、提高用户复借。
“整个消费贷市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拉新更是难上加难,我们通过会员权益,主要也是想留住已有用户。”一头部助贷平台相关负责人说道。
创收利器?
展开全文
除了营销促活,更重要的还有创收。
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机构采访过程中来看,大多对会员用户规模、营收数据三缄其口,有的称该产品仅是试水,尚未形成规模;有的称仅面向部分用户开放,并未将其视作重要业务发展;还有的称该产品主要为满足用户需求,到目前为止公司对其未有业绩要求。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其中一家平台的合作方处了解到,这些看似小额的会员费,尽管平台称未成规模、仅是试水,但实际上已成为部分助贷平台的一笔不菲收入,以一家中部助贷平台为例,据其合作方透露,其会员费规模已达千万元,以此粗略计算,其年度创收可超上亿元。
另外,还有不少互联网平台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其也在谋划配置这一会员权益,不过考虑其风险也在持续观望。一是观察到目前有不少用户反馈会员权益名过其实,增加了负债成本;另外也有不少平台到目前仍未摸清此类会员产品的合规边界。
对此市场现象,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分析,随着行业政策愈发收紧以及贷款利率的逐步下降,通过做大贷款业务量来增收的传统路径对于某些助贷平台来说可能难以为继,因此,越来越多助贷公司入局会员产品主要是为了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对于平台来说,会员卡最重要的收益还是刺激了用户来平台更多的消费。”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认为,助贷平台的会员卡,如果逻辑上和消费平台的会员卡相似,那么个人认为在审慎的前提下,可以尝试。
“从目前助贷公司推出的这些会员产品来看,确实有利于拓宽收入渠道、丰富收入品类,从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此类业务来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类产品比较畅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苏筱芮分析,对于机构来说,重点还是要关注其中的消费者保护工作,尤其是涉及到贷款产品相关额度、期限、利率、费用等金融类“权益”,要与持牌机构厘清各自权责,对金融消费者开展详细说明。
王蓬博同样提出,用户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基础,助贷公司的业务天然需要大量的用户支持,而从今年消费金融行业可以看到竞争更加激烈,也促使着助贷机构进行自身升级,预期此类产品会是助贷行业未来运营的一个趋势,但建议还是要关注合规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不能变相加重贷款成本
机构端对会员权益产品跃跃欲试,但用户侧却有不少对此并不买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助贷平台对此类会员产品过度宣传,增加了负债成本,还有的甚至称,虽然购买了会员但未享受到对应权益,导致最后退款难。
正如一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说到,他曾在一家贷款平台购买会员费,没有使用任何借款权益,平台当时承诺未放款可退,但申请很久了依旧没有处理。
而这类情况对于不少平台来说都不鲜见,除了营销宣传争议较多外,售后退款也时常引发用户和平台的扯皮。
“一般这种情况我们确实不会直接退款,除非打给客服说明情况我们才能评估。因为除了借款特权外还有一些生活类消费类权益,我们也要进一步核实用户是否使用,再来评估退款的问题。”一助贷平台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确实平台会存在有部分用户不满权益的问题,甚至部分用户会通过外部投诉来实现退款。
争议仍然存在,机构端仍需不断完善产品设计。对此问题,于百程认为,助贷平台的会员卡在设置上应该符合几个前提,一是平台要给用户是否购买会员卡的自主选择权,会员卡不能成为是否向用户批准贷款的条件;二是平台在会员卡设计上,不能变相加重用户的贷款成本,不能设计套路,应以监管方倡导的降低用户贷款成本为目标,从实现提升用户黏性的目的;三是在权益上,可以加强与消费平台的合作,通过会员卡促进生活、影视等消费来扩大营收,而在引导用户的借贷上要谨慎,不要成为刺激用户非理性借贷的工具。
苏筱芮也认为,目前助贷平台推出此类会员产品,仍要关注产品属性及相应的使用规则、门槛等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夸大、诱导等违规情形,应当对产品详细信息进行有效说明,若客户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引导至帮助中心、人工客服等渠道进行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