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银行”)双双发布公告,前者持有的光大转债已完成转股。这也意味着,中国华融成为光大银行主要股东。
自3月9日以来,中国华融连续增持光大银行可转债,截至3月8日、3月9日分别持有光大转债7881.88万张、1.22亿张,占光大转债总发行量比例从20.27%增长到40.56%。随后3月13日,光大银行曾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当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华融拟成为公司主要股东的议案,并将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核准。
从3月16日双方公告来看,上述转股事宜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中国华融持有的约1.40亿张光大转债(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6.73%)已转为A股普通股,转股后持股比例或在7%以上。
缓解光大银行资本压力
上述光大转债(债券代码“113011”)系光大银行2017年3月17日向社会公开发行,总数量3亿张,对应发行金额300亿元,期限6年,同年4月5日起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同年9月18日起可转股。2023年3月16日是光大转债到期日和兑付登记日。按照《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3月13日为光大转债最后交易日,3月16日为最后转股日。
截至去年年末,尚未转股的光大转债金额为人民币241.99亿元,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约为80.66%,中国华融持有数量占比已经超过未转股数量一半。按照光大银行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转股价格3.35元/股计算,上述约1.40亿张光大转债转股后,对应中国华融持有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数量约为41.85亿股,仅次于去年三季度末该行第三大股东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42亿股(占比7.77%)。依据光大银行披露的最新股本数,中国华融持股比例在7.75%左右。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分析,中国华融此时大幅增持光大转债几乎没有套利空间,而是作为战略投资者溢价转股,此举不仅降低了光大银行到期偿付压力,还能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缓解其资本压力。
其他持有人中,光大银行第一大股东光大集团截至去年6月末还持有票面金额约29.09亿元,占比12.02%。据倪军此前测算,若光大集团和中国华融持有光大转债均选择转股,光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至少提升0.10pct至8.79%,超出监管要求约1.04pct。
中国华融有何考虑
根据光大银行公司章程,所谓主要股东是指持有或控制该行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或持有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不足百分之五但对本行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其中“重大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向该行派驻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协议或其他方式影响该行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决策以及中国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据记者了解,此次中国华融增持光大转债并转股均是使用自有资金。不过,中国华融为何“突击”借道可转债“施以援手”?“亏本”入局光大银行对其自身经营有何影响?
3月13日光大转债收盘价为104.91元,已接近到期赎回价格105元,按照当日A股收盘价3.06元/股,转股溢价率约为14.85%。这也意味着,中国华融此时买入光大转债后转股将面临近15%的损失。从3月16日最后转股日表现来看,光大银行收盘价3.13元/股距离转股价3.35元/股仍有7%左右空间。
“对中国华融来说,相同的股份,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会引起价格波动,每股实际成本可能会超过3.35元,溢价转股反而相对划算。”倪军在研报中分析,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华融应对光大银行未来发展持有较大信心,近几年光大银行每年分红比例一直位于25%~30%区间,未来成长性和高分红也将弥补这部分溢价损失。
3月19日,中国华融发布盈利警告:经初步测算,该集团2022年度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276亿元左右。其中,2022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实现减亏101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