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征 传诵 首诗 途中 写下

曹操北征途中写下一首诗,其中1句话非常经典,千年之后仍被传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07:59:03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三国》武将们之间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其中曹魏的霸主曹操,更流传许多奇闻轶事。除了战场上的英姿之外,曹操其实非常善于写诗词,虽然没有达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程度,却也留下几段经典的话语,其中源自于作品《步出夏门行》的1段话,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曹操当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因为太过经典,流传至今。(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最早在建安十二年完成。文学体裁为四言诗,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夏门是洛阳北面西边的城门,汉时叫“夏门”,魏晋时叫“大夏门”。

整首作品分成五个部分,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描述了他的心境。《步出夏门行》的内容,乍听之下,可能很多人没有印象,但里面却有一句话,相当经典,也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组诗借乐府旧题写时事的一组诗章,除开头一篇《艳》(序曲外),下面分为《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每章内容不同,可以独立成篇。各章末尾两句是入乐时加上的,和正文无关。

展开全文

根据历史记载,这组诗写于曹操北征乌桓期间。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初夏从邺城率军北上,八月到了辽西,奏捷后,九月自柳城引军还,次年春正月回到邺城。诗中各章除《龟虽寿》外,都是叙述途中 所见。

▲除了打仗之外,曹操也相当有文学风采。(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

老骥伏枥的原出处,是来自于《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五篇“龟虽寿”,原文诗词内容如下: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当时曹操53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因为文学上的成就,他与曹丕、曹植一起被后人称为“三曹”,诗歌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有所创新,他的诗语言多古朴质直,少华美词藻;情调悲壮,激昂慷慨;音调昂扬,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善用比兴。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胸襟,不加润饰。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