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联合贷款巨头的信贷风险几何?
去年罚款逾亿元,今年一季度超4200万
3月13日,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渤海银行被央行连开10张罚单,同时被处以警告、罚没1696万元,另有9名相关负责人遭警告,共被处罚款43万元。
渤海银行的违法行为中,包括时任渤海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高级现场监督及项目评估管理经理助理赵某东,因对该行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8.2万元罚款。渤海银行称,此次违规行为发生于2020年,目前已完成整改。
今年一季度,渤海银行已经连续几次收到监管部门的罚单。2月17日,银保监会通报称,渤海银行因多项贷款违规行为被罚1660万元。其中,对渤海银行总行罚款430万元,对分支机构罚款1230万元,并对1名责任人员予以警告。
2月24日,银保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公开信息表显示,因13项违法违规事实,渤海银行被罚款860万元。
也就是说,一季度尚未结束,渤海银行被罚款金额已经高达4216万元。当然,这对渤海银行来说不算什么。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渤海银行至少收到9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过亿元,罚没金额在全国银行中排名第三。其中,仅2021年5月银保监会向渤海银行开出的一张罚单金额就高达9720万元。
渤海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几年其内控合规问题不断引起外界关注。例如,2021年10月,多家媒体报道称,江西济民可信下属两家子公司存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遭银行方莫名质押为第三方提供贷款担保。随后,渤海银行称,发现异常后已报警。
28亿存款“被质押”引发的罗生门事件至今仍未解决。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证券监管部门关注。2021年11月12日,证监会国际部在官网发布一份“境外上市反馈意见”,要求渤海银行详细说明存款人为第三方提供质押担保的情况,公安机关是否已立案侦查,以及该行相关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或不当操作的行为等。
展开全文
在2022年半年报中,渤海银行针对上述28亿存款“被质押”纠纷披露称,本行与个别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本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该案尚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结果以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为准。
联合资信在渤海银行的最新评级文件中指出,“近年来,渤海银行由于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违规募集资金向房地产项目融资、未落实授信审批条件发 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等事由受到银保监会处罚,体现出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不足;渤海银行已针对上述问题实施全面整改,并对涉及责任人进行了问责,目前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仍需持续关注。
截至目前,渤海银行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要求。
2022年半年报显示,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与上年末持平;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贷款减值准备236.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7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36.30%,拨备指标符合监管要求。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7%,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从从187.73%一路下降至158.8%和135.63%。
互联网贷款狂飙后缓慢收缩
过去几年,渤海银行最为外界关注的还是其互联网贷款业务。从2017年起步到2020年,渤海银行仅用三年时间,就将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做到了千亿以上,成为城商行中为数不多的互联网贷款千亿巨头。
渤海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只有88亿元,在该行个人贷款中占比7.4%;2018年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猛增至485亿元,在该行个人贷款中占比28.89%;2019年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继续大涨至956亿元,近乎翻倍,在该行个人贷款中占比40.96%;2020年,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1170亿元,成为为数不多的联合贷款千亿巨头。
2021年以来受互联网贷款政策影响,渤海银行开始逐步压降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截至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1037亿元和980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个人贷款总规模的28.8%;比2019年末的40.96%有较大下滑。
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
渤海银行在2020年的上市招股书中称,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已与超过100家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通过各种已有场景获得互联网用户28.15万户,同年这些在线平台的合计交易量达到420亿元。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通过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442亿元及925亿元,分别占个人贷款总额的2 .9%、26 .4%及39 .5%。
2019年6月,在一带一路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渤海银行曾披露27家合作机构名单: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腾讯金融、小米金融、国美金融、苏宁金融、乐信、360金融、维信金科、51信用卡、美利金融、品钛、大数金融、即有集团、数尊科技、米么金服、挖财、神州优车、汽车之家、玖富、千方小贷、瑞信瑞蚨小贷、平安普惠、金融壹账通、众信普惠、狮桥资本、同程金服。
在上述名单中,有多家已经因各种原因停止运营,如美利金融、米么金服、挖财等。
某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称,渤海银行互联网贷款已上线合作平台为22家。
渤海银行在2020年年报称,该行重点抓住与头部平台的在线消费信贷合作项目,新增投产“招联消费贷”、“唯品会消费贷”、“微信分付”、“借趣花联合贷款”等产品;还推出了面向商用车融资租赁客户的“狮桥租金贷”。
微信分付为腾讯旗下的品牌,类似支付宝中的花呗;招联消费贷为招联消费金融旗下信贷产品;“借趣花”疑似为去哪儿和携程旗下的消费信贷品牌;
据渤海银行披露,在与互联网平台发放联合贷款时,渤海银行为主要出资人,并有权设定利率及收取利息收入;第三方平台主要提供技术服务及推荐客户;各方出资人根据出资百分比从贷款中收取相应的利息收入。
除了与互联网平台联合放贷外,渤海银行也曾试图发展自营线上贷款业务,但受限于获客与风控能力,这些业务规模都微不足道。
例如,2017年初,渤海银行推出在线消费金融产品系列“渤乐e贷”,额度最高30万元,贷款期限为1个月至36个月。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末,“渤乐e贷”发放的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6.29亿元、11.83亿元及9.28亿元。
2020年2月,“渤乐e贷”推出面向专属客群的在线个人消费类贷款。2020年2月推出“抗疫勇士贷”, 累计受理申请3.5万笔,累计授信15.5亿元,实现放款13.5亿元,余额9.92亿元。
2018年,渤海银行又推出了“渤银代代贷”及其配套的APP “渤银贷吧”,用户可申请1000元至30万元的循环授信额度。不过,目前,“渤银贷吧”APP界面显示,不再支持新用户注册,也无法查看具体贷款产品,似乎已经停用。
与同行相比,渤海银行在互联网贷款方面的软肋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同为千亿巨头的南京银行2021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175亿元,其中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联合贷款规模为486亿元,其自营互联网贷款“你好e贷”贷款余额264亿元;自营为主的CFC消费贷款余额419亿元。
在互联网贷款被迫压降后,渤海银行立刻快速发展了另一项新业务:个人经营贷。
2019年末,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余额仅有67.12亿元,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余额猛增至256.65亿元、461.86亿元、539.29亿元。3年时间,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增长近8倍。
渤海银行官网显示,该行有一款针对个人生产经营抵押加保证担保贷款-“渤易贷”,借款人在申请渤海银行个人生产经营房产抵押类贷款的基础上,再申请续做保证担保贷款的业务。房产抵押加保证担保贷款由房产抵押类贷款部分和保证担保贷款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房产抵押类贷款部分可循环使用,但保证担保贷款部分不得循环使用。房产抵押类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保证担保贷款部分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对渤海银行的处罚中,有一条就是渤海银行将银行员工、公务员等个人商用房贷款计入普惠型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主贷款统计口径;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
2021年11月,渤海银行深圳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审慎,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回流”等3项违法违规事实,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160万元。在深圳这个频繁被爆出银行经营贷款被用于买房炒房的热区,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也引发外界关注。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猛增
渤海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突飞猛进,快速迈入千亿俱乐部,但留下的后遗症也颇多,其中之一就是不良率连续几年升高。
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63%、1.83%、3.43%和4.45%,不良率连续走高,凸显渤海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风控能力不足,资产质量堪忧。
受互联网贷款影响,渤海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也不太好。近年来渤海银行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逾期贷款规模上涨明 显,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下行压力。2019—2021年,渤海银行分别核销不良贷款10.41亿元、29.49亿元和63.16亿元,核销金额三年增加了5倍。
此外,渤海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数据披露方面不严谨,年报数据前后矛盾。例如,2020年报披露的2020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126.98亿元,但2021年报中披露的2020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又变成了1170.05亿元,凭空增加了43亿元。
渤海银行年报并没有对这一数据的误差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