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洞 滨州市 疑云 探秘 移民

滨州市明初洪洞、枣强大移民疑云探秘(十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04:42:08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滨州市明初洪洞、枣强大移民疑云探秘(十一)

——滨州市明初移民多元化构成初探

邢恩和

滨州市明初迁入移民毫无疑问以枣强为第一大主体,洪洞次之。历史是具体复杂的,移民史更甚。除了这两者之外,迁入滨州的明初移民还有那些来源呢?

一、移民来源

1.以永平府为主的河北

按照移民南下主线的说法,滨州的第三个主要移民来源是位于滨州正北方的永平府。

(1)无棣寺门前王氏:洪武三十五年,始祖王飞鸿从二长兄王飞鹰,自北直永平府迁安县大王庄,迁居无棣东南关大觉寺前,务农为业,因居寺前,故名“寺门前王”。永乐二年又迁居县城东北九十里许沙井台,投灶为民,煮盐为业。始祖长兄王飞燕,世袭军户居迁安守祖。

(2)无棣西门里王氏:

始祖晟迁自河北永平府迁安县榛子镇(今河北滦县),始祖晟,世祖母带二世有才、有德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迁居武定府海丰(今无棣县城)西门里路北,为区别其他王氏,称西门里王。

(3)海丰张氏:始祖张增于明成化(一说弘治)年间由京师永平府(河北迁安)迁至海丰(无棣)邓王庄定居,明末清初移居海丰城里。

(4)海丰吴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吴士安携妻张氏,带子吴高治,从永平府迁安县南门里千里迢迢来到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南关村,“以文教兴家、以科举入仕”。

(5)沾化傅氏:沾化始祖正、通二公。于前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拨民之令旨搬迁数次,后由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于家寨入籍山东,定居沾邑久山里傅家庄(今冯家镇傅家村)。

(7)无棣张氏族谱:始迁祖英,明成祖时自直隶迁安县,再徙海丰(今无棣)东乡大流河。

(8)无棣谷氏:明朝洪武年间由三河迁无棣。明朝万历年间,谷中虚以进士身份官至兵部左侍郎。

(12)无棣刘氏:明朝洪武年间由迁安迁无棣。明朝成化年间,刘昂以进士身份官至浙江参政。刘昂从孙刘三顾以举人身份官至陕西按察使司副使。

(13)无棣王氏:明朝洪武年间由迁安迁无棣。清朝开始,人才不断。顺治年间,王珽选取岁贡生。王珽子王梦弼,选取拔贡生。王珽孙王克孝,考取举人。王珽曾孙王定国,选取拔贡生。都以教官闻名。王珽元孙王子温,以举人官枣阳知县,来孙王本鲁以举人官荆门州同知。

展开全文

(14)无棣王氏:明朝洪武年间由迁安迁无棣。清朝顺治年间,王继善三次考取副榜。同治间,王文棨以进士身份官至福建台湾府知府。家族一直延续。

(15)无棣张氏:明朝永乐年间,由迁安迁无棣。明朝嘉靖年间,张璜以举人官至滦州知州。张璜曾孙张邃以举人官荥阳知县,张逸以进士官延平同知。

(16)无棣义井张氏:明朝永乐年间,由昌黎迁无棣。康熙年间,张为仁以进士官广东提学佥事。

(17)无棣吴氏:明朝永乐年间,由迁安迁无棣。清朝初年,吴自肃以进士官河东道布政司参议。吴自肃孙吴绍诗以荐举官至礼部尚书,曾孙吴垣以举人官至湖北巡抚,吴坛以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其后,吴家后人吴式敏以翰林官至湖北道台,吴之勷以举人官至湖北道台,吴式芬以翰林官至内阁学士。吴重憙以举人官河南巡抚。

(18)无棣王氏:明朝永乐年间,由乐亭迁无棣。清朝康熙年间,王清以翰林官至吏部左侍郎。

(19)无棣李氏:明朝成化年间,由宁津迁无棣。康熙年间,李道昌以进士官大理寺卿。

(20)无棣张氏: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由迁安迁无棣。张映汉官至湖广总督。

(21)《沾化区地名志》:明洪武三年,颜回第六十代孙颜文昌、颜文智同胞兄弟自直隶永平府滦州迁至沾化县,颜文昌住颜家口,颜文智住马家。后为耕种便捷,颜文智迁住堤圈村。

(23)无棣余家巷乡邢家磨徐:燕王扫北时,徐姓藏在磨台底下,幸免被杀,故取村名磨徐庄。据《邢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自直隶滦州邢氏兄弟四人偕来,占籍盐山者三位,吾始祖初占沾化北耿庄,次占无棣之邢家河,嫌其漥下,又移至无棣邢磨徐庄。

(24)无棣埕口镇邢家山子邢氏家谱载:始祖于明永乐二年从直隶滦州府到此建村,因村南有一条沙岗,(亦称山岭),故取村名邢家山子。一支闯关东定居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杨木林子村。

(25)无棣小泊头镇邢郑王:

明永乐二年,郑、王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住在一个破庙里,又据邢氏谱书载:“同年邢姓由永平府卢龙县白庐龙迁来,同郑、王二姓一起建村,以三姓取村名为邢郑王。

(26)无棣车镇乡邢家邢王邢氏谱书记载: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直隶滦州府卢龙县迁来,王姓变相继迁此,两姓一起建村,故取村名为邢家邢王。

(27)沾化《丁氏家谱》记录最早的始祖是丁帖,本蓟州人氏。明朝洪武初年,丁帖的儿子丁子诚,迁居沾化县城东郑家店,因此沾化丁氏家族尊丁帖为始祖,而以始迁沾化的丁子诚为一世。

(28)惠民县民国20年《陈氏族谱》序文:始祖由沧邑先迁潍县,后迁无棣信阳,再迁惠民陈家庄。

(29)无棣县城内李氏:先祖本是即墨县人,明朝初年,迁居直隶河间府宁津县。明朝中期,李龙携胞弟李虎、李豹,迁居无棣县的渤海岸边,亦耕亦渔。因落户在高岗之上,遂名李山子。

(30)沾化《周氏谱志》:

清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自原籍直隶省永平府迁安县迁入济南府沾邑南关(今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南关村)。

2.以青登莱三府为主的山东

滨州的第四个主要移民来源是山东境内的青登莱三府。

(1)阳信劳氏:始祖劳为能、劳为善,明代自青州府乐安县迁居济南府阳信县城东范家村,后更名劳家店。

(2)《沾化房氏宗谱》记载:始祖(聚)由平度洲迁到沾化。

(3)五修《滨州姜氏族谱》记载:沾化姜氏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高密西行迁居至渤海西岸一带。

(4)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二十日修无棣《丛氏谱书》序:鼻祖系山东登州县人也。时在洪武既崩,永乐初立,因化子军残害生民,则海邑地尽成荒土,人烟萧索,鸡犬不闻。邻封奏于圣上,皇帝忧于宸衷,有臣奏曰:“欲立其地,应移庶民。”由是旨下文登,莫敢违旨。

我始祖行二,其名曰英,泣别父兄,回顾桑梓,于永乐二年,随群黎就路,迁于州曰武定,居于县号海丰城北四十里庄系乐善营。此始祖之由来也。

(6)沾化吴氏:元朝末年,江浙吴氏一人,迁居山东平度州,至明朝成化年间,其五世孙吴宣辗转来到沾化县烽台李村,入赘于该村李姓人家,遂改为李姓。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吴宣六世孙李汝为考取进士,于是,奏请皇上恩准,恢复吴姓,称吴汝为。后世修家谱时,发现平度家谱“世系略而多缺”,遂尊吴宣为始迁祖。

(7)惠民城内袁氏:明朝宣德年间,袁家始祖袁仲评由青州府乐安县迁居惠民城内。

(8)惠民县永利镇(今桑落墅)胡氏:始祖本姓周,博兴县人,明朝正德年间避乱,赘于胡氏,因改姓。清朝康熙年间,胡文华官至南赣巡抚。

(9)沾化苏氏:明朝成化年间,苏氏先祖由今莱芜迁沾化城苏家楼,至嘉靖年间,苏纶又由苏家楼迁居沾化东街。

(10)无棣韩氏:由蒲台县迁无棣。三代显荣。元朝忽必烈皇帝期间,韩佑与他的儿子连续担任无棣县令,多有惠政。

(11)无棣蔡氏家谱记载:永乐二年(1404年)吾祖孝先公,自滨州秦台(东门外)迁至今山东省无棣县帝赐街村。

另外,笔者曾驱车到滨城区大河于村考查于氏祖莹碑,碑已半埋地下,揣读可知始迁于文登八里泊。

二、移民原因

1.政府移民

通过上面的随机举例,可知无棣移民来源多在省外永平府,沾化移民来源多在省内青登莱三府。这就不像是自发移民了,迁出地和迁入地如此集中,只能是政府行为。虽然说正史没说(再说正史也不可能全说),但盛名如洪洞、枣强之外的家谱里攀附和遥寄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比较可信。

这个移民话题向来无人谈及,不能大意。那么,在方志里能不能找到依据?

无棣和沾化县志里没有相关记载,在《阳信县志》倒有一条相关资料,多数人拿去解释枣强移民,因为按一般说法,阳信是明初武邑、枣强移民的集中地,虽然说解释得一塌糊涂。现在佐以家谱,用来解释无棣、沾化现象倒是非常合理。康熙《阳信县志》卷三:“洪武十三年,红军为祟,十村九墟,迁直隶、东三府民以实阳信。”这一记载与上面的家谱记载吻合无痕,“直隶”即指永平府,“东三府”指青登莱,充分证明了这两地移民无棣、沾化的真实性。如果此条不虚,此说合理,同时也印证了阳信移民“武邑、枣强说”是正确的赢,因为“武邑、枣强”也属于直隶。其迁出与迁入的对应关系,大体还原勾勒如下:

(1)永平府☞无棣(直接南下,近一点)

(2)武邑、枣强☞阳信(东南下,比去无棣、沾化相对近一点)

(3)青登莱三府☞沾化(比去无棣、阳信相对近一点,当然可能还迁入到滨城区一部分)

2.自发移民

永平府设于洪武四年,领州一个,辖卢龙县(永平府所在地)、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地域包括现唐山市大部地区、秦皇岛市大部地区和辽宁西南部地区。永平府,西边连接蓟门关,东边抵达山海关,北面是燕山山脉,南边是渤海,四面皆为险要之地势,为北京东部之门户重地。与枣强一样,所处的地理位置乃兵家必争之地,正好直面东北崛起的辽金,在朝代更替之际,老百姓很难安居乐业。历史上,永平府有三次自发大移民——西晋年间、安史之乱时期、南宋靖康时期。一直到金元时期,永平府地区有大量的外族入主,种族压迫,圈田占地,过沧州南下,直指滨州,在明朝之前移民人数应该不少,当然目前笔者尚未看到相关家谱,猜度而已。但明朝的例子上面甚多,其中“永乐二年”“永乐年间”的移民当为自发移民,是受燕王扫北的影响而移民的。

当朱棣刚刚在北平起兵的时候,先派兵去攻略其周边的诸多县城,居庸关、怀来、蓟州等重要地区都被朱棣给顺利拿了下来,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由千户郭亮和指挥赵彝一起镇守的永平。当他拉着军队去永平时,郭亮和赵彝两人非常识时务地投降了,就这样不费一兵一马地解决了北平的后顾之忧,对于郭亮和赵彝,朱棣仍然让他们在镇守永平。永平一归附,已经不担心屁股问题的朱棣方才敢带着大军南下,在真定一带同朝廷的耿炳文大军交战,并成功将其击败。当时,朝廷在辽东地区的两个镇将江阴侯吴高和都督杨文,见此机会赶紧带着一支人马过来,将永平城给牢牢包围起来。对此,郭亮进行顽强固守,成功等到了打赢真定之战的朱棣率军回援,内外合击,成功将吴高和杨文给击退。“既而辽东镇将江阴侯吴高、都督杨文等围永平,亮拒守甚固。援师至,内外合击,高退走。”《明史·列传三十四》不久之后,朝廷有人去中伤吴高,使得他在辽东的职位被罢免,并让杨文去全权代管辽东军队。很快,杨文再一次带着一支军队前来进攻,郭亮和另一位将领刘江成功将其合击击败,此战过后郭亮就因为出色的发挥而被提拔为都督佥事。

纵观这段历史,虽然燕王没“扫”永平府,可明军将领吴高和杨文先后“扫”过两次,这也许就是永乐时永平府百姓自发移民滨州的原因。

至于山东境内百姓自发移民滨州的原因,个体性很强。有避乱的,如惠民胡氏;有为官的,如无棣韩氏,等。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一些历史和寻根问题,如果你是阳信、无棣、沾化、滨城等地人,如果你洪洞、枣强寻根不果,不妨换换方向。

为了进一步揭秘滨州移民真相,继续我们的寻根之旅,欢迎朋友们参照上面的模式,在留言板上上传自己姓氏家谱序言里的溯源信息,注意要直接引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