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
【同期】天鹅用翅膀来说话,(它们)飞到这个地方,所以这就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
【同期】黄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近年来,我们依托优良的黄河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同期】近几年我们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通过我们的监测数据就表明,(中华鲟放流)入海的比例得到大幅提升。
【同期】交配期过后,“临时群”便自动解散,各自回归“独行侠”的日常生活。
【小标题】节水惜水 建设大河两岸幸福新高地
【解说】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与河同长的绿色廊道建设,带动沿岸文旅等富农产业发展,给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最后一批白天鹅排成长队,穿越刚刚吐绿的三门峡百里生态廊道。
【同期】摄影爱好者 张明云
白天鹅像我们的老朋友一样,每年都会准时到三门峡天鹅湖来,从最开始的几十只到后来的几千只、上万只,我一直在跟拍它。
【解说】今年63岁的张明云是当地一位摄影爱好者,近几年,到三门峡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张明云成了留守的“向导”,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
【同期】摄影爱好者 张明云
过去这个地方,就是个臭水沟,也就看不到天鹅。天鹅用翅膀来说话,(它们)飞到这个地方,所以这就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
【解说】三门峡是黄河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境内流长206公里。2019年,三门峡启动黄河湿地修复与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实现全线贯通,生态红利也逐步显现出来。
【字幕】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
【现场声】
刘洁:对咱们这环境还喜欢不?
游客:特别好,窑洞里非常非常舒适,也不需要空调,也不需要暖气,温度可以。
刘洁:对,现在这个季节就是住起来比较舒服。
【同期】民宿负责人 刘洁
毕业以后我放弃了出国读研的机会,回到家乡开了云岫民宿。沿黄的生态廊道修好以后,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水林田、鸟语花香,我突然间就意识到,我的家乡就是我梦想中想要去的地方。
展开全文
【解说】刘洁把自家老宅进行改建,打造出了一座特色乡村民宿。如今,这座民宿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同期】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山头村村民 刘春晓
我以前是在外地打工的,在家门口工作,能照顾好老人、孩子,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平常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解说】沿黄百里生态廊道以21.6万亩湿地、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打造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富民带。这条绿色廊道蜿蜒前行,它不仅守护着沿岸群众的幸福生活,也守护着这条母亲河。
【同期】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裴宗杰
(生态廊道)有效提升了区域内水土保持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
【解说】把节水调沙、夯实防洪保障纳入生态廊道建设统一规划中,牵牢了三门峡水利枢纽水沙调节的“牛鼻子”,也为河道行洪夯实了安全基础。
【同期】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李海龙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改善沿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治理水平,进一步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
【解说】如今,这道宛如给黄河镶了道绿边的生态廊道,将函谷关、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地连点成线,正续写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小标题】山东高青: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
【解说】每到节假日,位于山东高青的“大河清风·黄河廉洁文化”主题展都会迎来大批的参观者,一睹黄河文化风采。近距离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成为当地青少年学生的最爱之一。
【同期】高青县黄河文化专家 王术青
希望你们到时候多去了解黄河,回去传播黄河文化,见了人就给他们讲黄河文化的故事,这是我们的责任。
【解说】黄河在山东省高青县过境47公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加强黄河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利用,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青县成立了黄河文化研究会。当地群众自发建立了7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参观人次累计超过30万。
【同期】高青县第二中学学生 孙伊婷
母亲河滋润这方土地,哺育我们长大。我们要争做感恩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志愿者,讲好黄河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解说】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在高青变活变火,“万里黄河最高青”的城市品牌逐渐叫响。依托黄河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非遗文化,高青打造出黄河流域首个国际温泉慢城,举办了日接待游客8万人的黄河大集。黄河百里绿色廊道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河会客厅,沿岸群众吃上了旅游饭,黄河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河”。
【同期】高青县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 司国营
黄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近年来,我们依托优良的黄河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年)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0.8万元提高到去年的3.5万元,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小标题】20万尾中华鲟分批放归长江
【解说】10万尾中华鲟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放归长江,持续补充长江中华鲟物种资源。此次放流共分3批,共计20万尾。这是三峡集团联合国内相关中华鲟保护机构,连续第68次开展流域化中华鲟放流。
【同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 姜伟
中华鲟主要在海洋里面生长,平时摄食会包括一些海洋的鱼类,它摄食的食物里面的营养,跟淡水里面就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就会注重做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这些都是有利于它后期繁殖鱼卵质量更好。
【解说】在本次放流活动前,科研人员给接近性成熟的大规格中华鲟打上卫星标记,后期将通过卫星标记监测,评估中华鲟在我国近海海域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其野外存活及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 姜伟
近几年我们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通过我们的监测数据就表明,(中华鲟放流)入海的比例得到大幅提升,现在平均的入海比例大概是60%到70%的水平,最高的时候,我们监测到入海比例是73%,绝大部分鱼都能顺利到达海洋里面。
【解说】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
【同期】湖北宜昌夷陵中学学生 张知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环保理念,我们放流中华鲟实际上也是在贯彻这个理念。
【同期】湖北宜昌夷陵中学老师 汪沅
我们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参加了66届这样的放流活动。每年通过这样把中华鲟子二代放流到母亲河里面,让它们回归长江的怀抱,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经历这样一种环保意识。
【小标题】秦岭野生大熊猫开启年度“组团相亲”
【解说】近期,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多次邂逅秦岭野生大熊猫。与平日独来独往不同,这时的大熊猫常常“组团出现”。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秦岭野生大熊猫一年一度的“相亲大会”,雄性大熊猫们聚集起来,竞争异性的青睐。
【同期】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雍立军
野生大熊猫被称作“竹林隐士”,它们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各自划定地盘,平时互不交流,只有在春天到来时才开启一段短暂的聚集的“临时群”,遵守独特的熊猫“家规”谈情说爱,以解决种群延续大计。交配期过后,“临时群”便自动解散,各自回归“独行侠”的日常生活。
【解说】佛坪保护区内的秦岭大熊猫通常在每年2月底开始聚集,交配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往往是一只雌性大熊猫坐在树上观战,三到八只雄性大熊猫以“攻擂”和“守擂”的方式决定谁最终成为“新郎”。
制片人:李杰
编导:汤谷涵
记者:杨琳 杨金鑫 朱晓光 潘志伟 付瑞霞 姜辰蓉
报道员:张新 周嘉良 水伟杰 张震 胥超 刘艳 刘祚华 龙婕 博言
统筹:王健 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