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历来讲究“书画同源”,
所谓“画法全从书法出”;将书法在书画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到了至高的境界。谢赫“六法”之首的“骨法用笔”,更是强调了书法的线条在书画创作中所占的主导作用和灵魂地位。
展开全文
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积淀,业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法创作理论与思想体系。历代书法家无不遵循这一传统理念并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精华。作为当代书法家来说,要想在书法领域有所作为,取得一定的成绩,也一定要深入到传统中去;
--“汲古之妙法、抒己身情怀”。非若此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要想在书法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可谓难矣。河南书法家张国强先生对此则有着清醒的认知和相对精辟的见解。作为上世纪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书法家,无疑是当代书坛颇具实力,相当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既有传承、也能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法层面的探索,更能深入到对书法艺术本源的一种探究和精神关照。可以说是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
他为人素宽和介朴、洒脱率真;为人游艺、皆以宽蔼为宜,有谦谦古君子之风。故世人多喜与之游洽。兄书艺取法高古,碑帖兼容;下宗魏碑、上朔秦篆,金文甲骨、皆有涉猎。是故书艺大进、日趋佳境。兄初以古为师,寒暑经年、执笔不辍;从而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从书法大师王建国先生游艺,良师益友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兄之获益匪浅,日渐精进。是以诸体兼善,历届书展皆有斩获。古人曾谓:“书者、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扬子文集》“若拘于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像外,方厌膏腴,可谓精妙也”。(南齐谢赫《画品》)所说的是一种境界,书与画皆为“心画”,即由心现;更是心灵的表现,性情的流露。书法的境界与绘画类似,也是通过笔墨、线条、构图、章法、干湿浓淡等笔墨语言来体现的。所不同地是书法仅依靠线条和黑白对比,主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强调“表现”,但又要求寓“表现”于描述中,使“意造境生”,通过“摄情”和“写貌物情”,达到“滤发人思”。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线条变化,黑白对比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观者在感情化的“不尽之美”中,受到感染,领会其“景外意”以至“景外妙”,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细读国强兄的书法作品,可谓深谙其个中之三味。其运笔苍劲朴拙、酣畅灵动,疏而不散、密而不塞,纵敛得宜,错落有致,率意挥洒,气韵天成。既有跌宕腾掷、苍劲浑穆之姿,又有静谧古雅、精微清逸之态;洒然自得、雅澹天成,诚逸品是也。
吾与国强兄相识也久,兄在司法机关任职。暇余别无他好,唯倾心于翰墨。兄善饮,常召集同好寒夜围炉而聚,酒酣耳热之际,喜解衣磅礴作大幅篆草,可谓笔走龙蛇、纵横恣肆、酣畅淋漓。书毕掷笔而饮,尽得晋人风骨。
“书如其人”,斯言不谬也。国强兄书法取法高古、道法自然。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又能将自身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融汇到作品中去,通过笔墨的“形式”语言,将自身的学养与创作才情真实地流露于笔端,从而传达给观者一种独具个人特色的书法形式美感。
古诗有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纵观国强兄之书法,才气、豪情溢于碑帖之中,起止转合、抑扬顿挫、态势腾掷、方圆融汇,尽得孙过庭《书谱》之妙法精髓。蔡邑在《书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庶几可概括为书法艺术的本质与精神内涵。国强兄在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视作品的风度意韵,寄奇崛于清和、融跌宕于空逸;不徐不疾、信手写来,朴拙而苍润、恣肆而醇绵。他的书法汲取了魏晋的朴拙天真、率意烂漫;又糅合了唐宋的端庄大气、法度森然;更上朔到先秦小篆、金文甲骨;化机天成,古意盎然。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作品的风骨与气度,重视体现作品的神韵与书法本质的精神内涵。他的书法结体严谨而不失意趣,笔墨灵动而寓刚健。提按使转,皆见心性。诚如刘熙载《艺概》所言:“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反观国强兄之书法,正从侧面印证其斯言不谬矣。
壬辰年冬月草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
张国强,1969年生于郑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梅花篆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河南省小楷书法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河南省黄河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惠济区书画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展(尧山杯新人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孔子艺术奖书法大赛,河南省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原书法大赛优秀奖、古井贡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贞元杯全国书法大赛,建文杯全国书法展,四、五、六文化庙李全国书法展并获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