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民俗博物馆(唐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旧称三水)城西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是一处清代民居。鼎盛时期有院落87个,约2700多间,被称为渭北高原上的民居瑰宝,现仅存二进三院。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位于三号院内,1970年制作,1971年作为阶级教育展览内容展出,曾引起很大反响,每日有上千人参观,院内配有十几位讲解员,1979年关闭。199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唐家大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民俗博物馆三号院外景
唐家民俗博物馆三号院彩塑群是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泥塑群,它用几十个真人大小的人物和上百个小塑像组成四组情节性构图,把中国传统寺庙和民间泥塑的观念、技巧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写实手法有机融合,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地主剥削农民、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抗压迫、解放军解救人民、以及劳动人民拥军支前的情景。因此,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第一组修复前
展开全文
第二组修复前
第三组修复前
第四组修复前
由于年久失修、环境因素及人为破坏的影响,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在修复前损毁严重,圆塑、壁塑大量结构失稳、松动,塑像局部损毁、缺失、移位、表面多处裂缝,颜料层脱落,壁塑与天花板连接处几近坍塌,仅靠几根木桩支撑固定,地台塌陷空洞,地面局部酥粉硝碱。2012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受馆方委托进行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方案编制,2013年完成,2014年获得陕西省文物局批准。2016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以招投标形式承担了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2017年12月31日完成现场保护修复工作,2021年4月项目顺利通过陕西省文物局专家组评审验收。
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共有大塑像39尊,小塑像106尊(最高270厘米,最小20厘米),壁塑、浮雕及影塑面积约220平方米,处理地面地台约100平方米,壁塑结构矫形补强加固约46平方米。针对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的表现形式,在对唐家民俗博物馆现场全面详细调研取样的基础上,对彩绘泥塑的制作工艺及本身材质的分析检测,揭示病害的因果关系,从而指导病害治理材料、配方的研究及环境治理的措施。进而研究病害治理的材料、配方和措施,并将研究结果用于病害治理的工程实施中。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是全方位接触彩绘泥塑的过程,也是对彩绘泥塑进行再认识和再研究不可或缺的机会,修复实践中曾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唐家民俗博物馆三号院彩绘泥塑的创作背景。在查阅大量文字资料的同时,通过旬邑资料馆找到塑像院为数不多的珍贵照片,并走访了建馆亲历者:原唐家民俗博物馆负责人年近90岁的秦忠谦老先生、参与泥塑院塑像制作的唐老先生,通过多重手段了解当年泥塑院修建的相关背景、材料选择、制作工艺、人物造型表情、复原塑像手持物品、塑像原始位置等,为保护修复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唐家民俗博物馆三号院彩塑用泥为当地的红胶泥,通过调查得知原取土处为唐家民俗博物馆前的沟中,此次保护修复工作所用土均使用这种红胶泥。
原唐家民俗博物馆负责人秦忠谦
参与泥塑院塑像制作的唐老先生
工作人员沟底取土
制作样块
其次是结构稳定性处理工作,稳定性出现的病害会给这类彩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壁塑、浮雕、影塑组成群塑形式,靠内部的网状结构大骨架支撑;圆塑横竖交错的主骨架承担着整个塑像的受力,对整体稳定性的研究和修复至关重要。处理好稳定性问题才能根治结构性病害,是做好保护修复的基础。因此我们把所有失稳、移位、松动、断裂的塑像进行加固补强、矫形、归位,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塑像群的壁塑顶部外斜45度角的支撑体失去平衡,变形、下沉,依靠外搭木桩支撑避免倒塌;第二组、第三组塑像群的地台大面积塌陷,形成深坑,真人大小的塑像就在深坑边缘,随时有倒塌的风险;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塑像群的部分塑像主桩断裂,倒塌在地面上。
第三是对损毁、缺失部位进行补塑、补配。唐家民俗博物馆壁塑大量脱落、缺失,大体量圆塑的头、四肢也多有脱落、断裂,工作人员收集掉落物件,经过前期研究考证和资料比对后修复、复位、补配,以及每个泥塑人物缺失的手持工具和物品进行补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修复前
修复中
修复后
制作手持工具、物品
唐家民俗博物馆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秉持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遵循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最小干预,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等保护原则,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走访、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艺流程和规范的组织管理,较好地完成了该项目的保护修复工作,达到了恢复历史原貌、消除病害隐患、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使这批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遗存能够长久保存下去。项目验收时也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后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后对比
第一组修复后
第二组修复后
第三组修复后
第四组修复后
(通讯员张芳 刘林西)
[责任编辑: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