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陈健 罗文辉 吕伟全
在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深溪社区鸡仔寮山地,一座高7.07米的纪念碑在松柏掩映中肃穆耸立,正面镶有五角星的碑文上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在纪念碑下,埋着当地刘大刚、刘明合、刘亚民、刘眯目、刘镇坤、刘亚盾、刘德丰7位烈士的遗骨。
每逢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深溪社区守碑人、66岁的退役老兵刘燕坤,便一遍遍地向大家讲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原潮阳县第九区深溪乡共产党员刘大刚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发动农民闹革命,组建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并与彭湃、徐向前领导的红四师汇合,先后率队夜袭深溪乡公所、伏击进犯南山的敌军,并取得赤放伏击战、排金山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后来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时任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的刘大刚遭敌逮捕,英勇就义,年仅27岁。
1971年3月,为纪念刘大刚及另外6名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深溪籍烈士,原潮阳县人民政府在他们曾战斗牺牲的地方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英雄立碑是大事,纪念碑建成的那天,县里专门搞了仪式,十里八乡的干部和村民们全都赶过来向烈士致敬。”当时年仅14岁的刘燕坤至今仍清晰记得立碑当天的情景。1976年,从小听着同乡先辈们英雄事迹长大的刘燕坤,义无反顾地选择报名参军,在海南某海军部队服役。
1980年,服役4年的刘燕坤退役返乡。此后,每逢清明节祭祀先祖,刘燕坤都会带着家人顺路到纪念碑前扫墓祭奠。2005年,为了方便干部群众扫墓纪念,潮南区政府对纪念碑进行重修,还在纪念碑周围建了广场、烈士石雕像和纪念亭,并建设了一座42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了场地管理和设施维护,社区干部找到在家务农的刘燕坤,希望聘他为专职看护员,刘燕坤一口答应了下来。
从此,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刘燕坤每天都会步行几里路来到山上,认真清扫卫生、仔细擦拭墓碑。日升来、日落归,刘燕坤用心守护着心中的英雄。为了纪念馆的建设,他还主动配合地方相关部门,跑遍十里八乡搜集文物展品,日夜协助整理烈士英雄事迹。
那段时间里,他得知隔壁山镇一位村民家中有赤卫队杀敌时使用过的大刀,刘燕坤带人来回登门劝说,最终让这件展品成功入馆。为了核对刘大刚牺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他在档案馆里连续泡了几个月,几乎查遍了所有的历史档案。刘燕坤说:“为英雄修史立传是大事,我们不敢有一丝马虎!”
展开全文
“碑在人在!”这是刘燕坤当初对社区干部的承诺。去年10月的一天,附近一位村民给刘燕坤打来电话,告知他纪念碑附近的山上起火,刘燕坤抄起拖把就直奔山上,一个人与火魔搏斗了一个小时,避免蔓延到纪念碑。村民们告诉记者,因为纪念碑紧邻山林茂密的翠峰岩风景区,加上当地焚纸祭祖风俗隆盛,17年里,像这样的险情,刘燕坤经历过几十次。
区森林消防大队与烈士纪念馆一墙之隔,一位大队领导告诉记者,大队刚成立时,得知刘燕坤不仅当过兵,而且十分熟悉附近的山情,所以想请他加入消防队伍。刘燕坤却一口谢绝了,他说:“你们缺人容易找,熟悉山情的人也很多,但是愿意一辈子守这一座碑的人不多。”
“这块碑我守了17年,如今它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了。”6000多个日夜相守,刘燕坤不仅对纪念碑和纪念馆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7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烂熟于心。如今,修缮一新的烈士纪念碑及配套设施,每年都会迎来上万人次前来瞻仰祭拜,无论家中多忙、事情再多,刘燕坤都会赶到现场,耐心地义务为大家讲解。他告诉记者:“我要把烈士们的事迹讲给更多的年轻人听,在他们的心中树起一座爱国的丰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