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卫师 赤色 斧头 师长 失踪

“斧头将军”黄开湘:失踪多年的赤色警卫师师长,后来怎样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2 08:01: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前言

图|黄开湘烈士(画像)

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公开出版,引起了各方的热烈关注。

有天,老将军家中来了一些客人,杨成武询问以后,才知道是江西弋阳县县委办党史办的人。

原来就在杨成武回忆录出版以后,其中第一节《忆长征》中,讲述了杨成武率领红四团在长征时期作为先锋团的经历,当时杨成武任红四团政委,而在书中还提及了一个人,时任红四团团长王开湘。

弋阳县党史办的人注意到,杨成武所提到的“王开湘”,很有可能就是失踪多年的赣东北赤色警卫师师长黄开湘。

杨成武一听来人是老战友“王开湘”家乡来的,顿时热情地接待,在采访中,杨成武与众人才一起还原了事实真相。

“你们江西弋阳口音中,‘王’‘黄’不分,他说他叫‘黄开湘’,但我们都听成了‘王开湘’。”

从杨成武将军的口中,我们逐渐地听到了一个英雄团长黄开湘的故事。

“斧头将军”

1924年,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江西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方志敏在江西弋阳县创建了当地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漆工镇小组,吸引了大量的有志青年参加,而黄开湘就是最早跟随方志敏参与农民运动的人之一。

1901年,黄开湘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一个农民家庭,与方志敏是同乡(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

幼年时黄开湘家庭生活贫苦,尽管只是作为一个箍桶匠,却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加上一米八的大个,善使斧头,舞动起来虎虎生风。

展开全文

1926年,方志敏回乡领导农民运动后,黄开湘利用箍桶匠的身份做掩护,走街串户,联络了近百个村子建立农协会,后来在方志敏的介绍下,黄开湘光荣入党。

黄开湘是赣东北红军中出身的一员猛将,从他擅长使用斧头对敌就很容易看出来。

图|方志敏

1928年,赣东北红军建立后,黄开湘调任赤色警卫团团长兼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第二年春天,黄开湘陪同方志敏一起到德兴县参加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

两人从弋阳县磨盘山出发,刚走到白马岭,就遭遇了反动靖卫团,敌人一见是方志敏,顿时兴奋地大喊:“他就是方志……”

一句话还没说完,黄开湘手中的利斧就飞了出去,正中敌人脑门。

黄开湘一个人就掀翻了敌人一个哨所。

1930年7月,方志敏、周建屏率领红军独立团从弋阳县芳家墩出发,准备夺取景德镇。

走到半路时,独立团换装为国民党军保安团,抵达景德镇后,方志敏一行正准备率军入城,结果被城上保安团识破是红军,马上下令关闭城门。

趁此机会,黄开湘携带斧头,当先一步赶到城门脚下,将斧头卡在两扇城门的缝隙内,周建屏趁机往里面扔了几颗手榴弹,炸开了城门。这一战红军缴获长短枪支500多条,黄金5000余两、银元50万元,还吸收了一大批煤矿、瓷器行业的工人参加红军。

随着赣东北红军逐渐扩大,黄开湘也逐渐地由团长升任师长。

1933年初,黄开湘、邵世平、周建屏率领红十军南渡信江到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并带去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等物资。

对黄开湘这样一员猛将,朱德、周恩来都十分喜欢。

周恩来亲切地称呼黄开湘为:“程咬金式的斧头将军。”

说着还从自己手上摘下一块手表交给黄开湘:“我这块表送给你,给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

朱德听说黄开湘经常手持利斧与人搏斗,于是将自己的配枪从腰间解下来交给黄开湘:“今后就不要用斧头肉搏了,我这把枪就送给你了。”

图|红十军军旗

1933年6月,红十军改编为红七军团,黄开湘调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红七军团担任19师师长。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开始以后,红军供给极为困难,尤其是前线作战的红军将士,中央军委调黄开湘任红军供给部政委后,在他的首创下,建立了一批兵站,为前线作战的红军将士提供补给,极大的改善了前线战斗的困难。

战事最激烈的当口,黄开湘主动找到周恩来,要求调任前线工作,中央军委考虑后,让黄开湘接替谭政红一军团一师政委,并于师长李聚奎一起参加了广昌保卫战、石城阻击战、老营盘穿插战等等。

遗憾的是,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

湘江一战,红军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折损过半,红军缩编后,红一军团下辖两个师,在周恩来提议下,黄开湘调任红一军团2师4团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

至此开始,红四团在长征途中,作为红军的先锋团,始终一往无前,为大部队红军开辟出一条生路。

遵义会议时,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红四团在松坎警戒了7天,为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事实上,这次任务也成为黄开湘一生中最高兴的一次,就在遵义会议结束后,黄开湘手持遵义会议的决定通告全团:

“我们一直盼望着毛主席指挥的心愿实现了。”

图|杨成武

土城战役时,黄开湘率领一个排的兵力,掩护朱老总突出重围,其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事后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之后红军长征途中的每一战,红四团都是作为先锋团,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突破腊子口天险,都有红四团的身影,就连毛主席也表扬:

“有了‘斧头将军’黄开湘和‘白袍将军’杨成武,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阔别离乡20年,始终杳无音讯

1933年初,黄开湘率领着赣东北红军到中央苏区,他离开家乡时,家里除了老母亲郑梅莲外,还有妻子以及一个七岁的女儿黄菊花。

黄开湘临走时,只给母亲留下了一枚闽浙赣苏区的铜元:

“妈妈,儿子要走了,不能再孝敬您了,儿子不在家,您好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等到革命胜利以后,我一定会回来的。”

黄开湘的母亲郑梅莲尽管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但她老人家深明大义,所养育的5个儿子后来都参加了红军,到黄开湘离开时,兄弟五人中只有黄开湘一个活下来,尽管如今黄开湘也要离开,郑梅莲却并没有过多的挽留,而是嘱咐道:

“开湘,你四个兄弟牺牲了,你又要离开姆妈,姆妈其实舍不得你,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黄开湘临走时,流着眼泪抱了抱女儿,并嘱咐她:“你一定要好好听奶奶的话,要自立自强,长大后孝敬奶奶。”

自此以后,黄开湘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家里少了一个壮劳力,仅剩孤儿寡母的郑梅莲一家过得十分艰难,更为艰难的是,红军主力部队撤离以后,国民党军对弋阳等苏区实施了清剿,大肆搜捕红军家属。

黄开湘的妻子安顿好家里后,走上了寻找丈夫的道路,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最终于途中病故。

郑梅莲带着年幼的孙女黄菊花与大部分红军家属一起躲在山上,靠吃野菜、树皮度日。

图《杨成武回忆录》

尽管如此,国民党军搜捕过程中,也时常放火烧山,一家人避无可避,为了孙女。郑梅莲只好悄悄走下山来,祖孙两人一起乞讨度日。

为了不让自己的孙女饿死,郑梅莲只好狠心将黄菊花送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时隔多年后,黄菊花回忆起这段经历,仿佛仍然觉得历历在目。

当童养媳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吃了很多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烧水做饭洗衣服,还要到地里去干活,黄菊花每当想起去当红军的父亲,总是会不自觉的流下眼泪,每当思念父亲的时候,黄菊花总是一个人望着村口红军离开的方向,可一年一年又一年,父亲始终都没有回来。

后来,黄菊花做童养媳的那户人家儿子去世了,她就嫁给了邵坂村的邵育科,邵育科也是一名红军老战士,14岁就参加了红军儿童团,曾给红军送过信,还当过苏区弋阳县邵坂乡的乡长,邵育科建国后还担任过弋阳县公安局副局长、水利局局长等职,夫妻两人后来育有6个子女。

郑梅莲后来回到了老家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当时老家的房子已经被烧成一片白地,老人只好找村里的人帮忙,搭建了一处茅屋,郑梅莲老人就守着茅屋过日子。

就这样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郑梅莲始终没有等到儿子的消息。

郑梅莲、黄菊花几次打听黄开湘的情况。

1950年,江西弋阳县档案馆曾派人调查黄开湘的下落,但因为年代久远,没有资料证明,县档案馆调查无果后,草率的给出了一个结论:

“此人在长征途中吃不了苦,逃离革命队伍,现下落不明。”

郑梅莲老人去世后,黄菊花就承担了寻找父亲的任务,却始终没有任何结果。

图|黄开湘女儿黄菊花晚年

一直到1985年,看到了公开出版的《杨成武回忆录》,才得知了杨成武将军写的“王开湘”,其实就是父亲“黄开湘”。

弋阳县党史办公室主任李松和敲响了杨成武家的大门,一听是老战友家乡来人,杨成武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李松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记得十分清楚:

“听说我们是黄开湘的家乡人,将军站起来,热情和我们握手。”

李松和询问了黄开湘的情况,杨成武将军回忆了一下,缓缓道来:

“遵义会议前夕,耿飙团长调师部,黄开湘被派到四团任团长,我任政委。他是江西弋阳县人,是赣东北红十军锻炼出来的干部。”

那么黄开湘是怎么成了“王开湘”的呢?

杨成武老人有些愧疚地说:

等到确认以后,杨成武缓缓讲述了黄开湘的一些事迹:“土城狙击战、飞夺泸定桥、夺袭腊子口,场场都是恶战、险战,他的指挥才能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表扬。过草地是毛泽东点的将,要我们四团为先锋团,黄开湘一马当先、英勇果断,确有大将风度。”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之后,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红军主力因船只不够,无法搭载数万红军过河,沿着西岸边北上,毛主席一声令下,要求红军夺取泸定桥。

黄开湘、杨成武所率领的红四团,是5月28日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的:

“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顺利夺取了泸定桥,红军东西两岸主力部队在相互配合下,成功守住了泸定桥,为大部队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长征结束前夕,忽然病倒了。

图|杨成武将军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杨成武将军记得很清楚,当时中央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黄开湘参加完会议后,还与大家一起进行了会餐,结果第二天就病倒了。

黄开湘生病,主要原因是在前往中央驻地甘泉县途中,走了50里山路,出了一身大汗,结果又被雨浇透了造成的,不仅仅是黄开湘,就连杨成武自己也病倒了。黄开湘病情尤为严重,高烧几近40°,甚至说起了胡话。

当天晚上,黄开湘在高烧中,误以为还在前线指挥战斗,下意识地摸出了枕头下的手枪……

就这样,一员功勋赫赫的战将,不但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反而因为病情的原因,最终去世。

由于条件限制,当时现场所有人,几乎都认为黄开湘是自杀,只有杨成武不这么看,时隔多年后他还对采访他的人说:

“黄开湘意志坚定,参加革命10年,在困难面前从不动摇,这次事故一定是发高烧神志昏迷时发生的意外。”

等到杨成武听闻黄开湘去世的消息赶到的时候,已经有战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陕西甘泉县罗汉川洛河南岸,杨成武与警卫员匆匆赶到时,只为他竖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红军团长王开湘之墓”。

寻访烈士遗骸

等到黄菊花真正知道父亲是一名红军英雄时,已经过去了50多年。

这五十年来,黄菊花与丈夫邵育科在心理上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尽管他们并不认为父亲就是一个逃兵,但却始终没有证据去证明。

图|飞夺泸定桥

杨成武后来也知道,黄开湘当年还有一个女儿在世,曾两次托人到弋阳县寻找,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与住址,并嘱咐他们夫妇:

“你们是英雄黄开湘唯一的后代,你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可尽管提出来。”

即便如此,黄菊花始终没有主动找过杨成武。

自始至终,黄菊花夫妇都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

黄菊花去世以后,儿子邵爱福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遗物,就只有外祖父黄开湘当年离开家乡时,交给母亲郑梅莲的一枚铜元,黄菊花千叮咛万嘱咐:

“你一定要好好保管这是你外公留下来的唯一念想,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时隔多年,对于黄家人乃至于家乡人来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找到黄氏一族牺牲的5人的遗骸,尤其是黄开湘的遗体。

2021年4月,甘泉县县委书记杨宏兰收到志丹县一个朋友转来的文章《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80年》,而文章的作者为朱冬生,是原解放军出版社社长。

朱冬生在文章中详述了黄开湘的生平,还回顾了前往黄开湘烈士家乡江西弋阳县黄家村时的场景,尽管已经时隔多年,但是黄开湘一家人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始终传承着。

朱冬生临别时,乡亲们曾拉着他表示:

“黄开湘兄弟五人都为中国革命牺牲了,5位烈士的遗骸至今仍未找到,我们黄家的后人,都盼着革命先烈能早点回家。”

杨宏兰看了文章后,十分感动,并决定推动寻找黄开湘烈士遗体寻找的工作。甘泉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迅速下发了《关于成立“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寻访小组的通知》。

2021年4月28日,“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寻访小组向全县发布了《关于寻找黄开湘烈士遗骸的公告》。

尽管根据杨成武以及部分回忆文章中所描述,黄开湘是牺牲于甘泉县,但是根据实际走访的结果来看,黄开湘很有可能是牺牲于吴起县,随后吴起县相关部门也展开了配合工作,全力寻访烈士遗骸。

图|《可爱的中国》中黄开湘的影视剧照

虽然时隔多年,找到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在红军精神的感召之下,大家始终不辞劳苦地坚持寻找。

黄菊花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她的儿子邵爱福在在写给外公黄开湘的一封跨越时空的信中却这样写道:

“我不管您在其他人的心里是什么样的英雄?但您在太外婆的眼里,就是没有回家的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就是好久不见的父亲。在我们的眼里,您就是从未见面的家人。我一定要让您回家,回到太外婆和妈妈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