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可谓是经典巨作之一。电影以战争和爱情为线索,重现了一百多年前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
电影以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揭示女主人郝思嘉经历了战争前、中、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郝思嘉在战争到来之前,被迫结束自己的贵族生活,凭借着自己的坚强和勇敢成为了战后重新兴起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郝思嘉也一样,经历了命运的坎坷与坎坷,从无忧无虑最后变得精明能干。她坚强的内心让她在乱世中成为了永不落败的野玫瑰,影片借助郝思嘉的成长历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顽强的生命力的女性形象。
也让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是慢慢从单纯走向成熟的过程,遇到大风浪时,要掌握好前行的方向,终究会成就自己。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去浅析斯嘉丽在战争前期、中期、后期的成长历程。
01第一个阶段:战争前的郝思嘉幼稚单纯任性叛逆
佚名曾说:自信源于底气,傲气需要实力。
《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正是因为有家庭雄厚的家庭背景做支撑,父亲是一个南方种植园的园主,母亲在生活中很能干,温婉大方。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斯嘉丽遇到困难有父母帮忙解决,有黑人奶妈的宠爱与陪伴,因而有了任性的底气,加上自身的美满和周围男性的追求,才有了骄傲的资本。对男权、封建和婚姻都有自己的想法。郝思嘉的任性叛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男权的反叛
郝思嘉出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她有些良好的家教和道德观念。身上遗传着父亲豪放、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但却没有成为母亲想象中的淑女。
相反她特别喜欢骑马、爬树、打猎等娱乐方式。这种好动不安分的性格引导着她对男权思想进行斗争,无法忍受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不能接受“女人天生要依赖男人”的封建思维,甚至背叛了母亲一直以来强调作为淑女的条条框框。
展开全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人必须温婉优雅,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还需要时刻表露出自己柔弱的一面。这也就是郝思嘉每次在出门时,黑人保姆总要提醒她要吃饱时的原因,避免在外吃的太多丢了淑女的面子,让别人看了笑话。
但郝思嘉并不这么认为,她想说的话,想做的事,不会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她不遵守女人的美德礼仪条框约束,着重自己内心想法,不迎合大众。 这种想法和行为把郝思嘉对于男尊女卑的反抗提现的淋漓尽致。
在当时男权主义的传统观念下,对于世俗的反叛也进入到郝思嘉的脑海中,郝思嘉从来不去迎合男人的心理,甚至还会作出干涉和制止男人的行为。我们从这些能够看出,郝思嘉表现出了与那个时代其他女性的不同特点。
(二)对封建的叛逆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郝思嘉本来应该是一个温婉大方、具有优雅气质并且礼仪周到的贵族小姐,但偏偏郝思嘉却偏偏不愿意这样,她并不喜欢这个矫揉造作的规矩,学习礼仪也并不意味着她要服从束着手脚的封建观念,仅仅是为了能够受到男性的欢迎而已。
当她的黑人保姆要求她束腰、做一个淑女时,她以各种理由拒绝,这正是她反叛精神的体现。
然后在强大的封建观念下,郝思嘉虽然具有反抗意识,但教条权威总会无情的进行镇压,导致斯嘉丽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叛行为。
但在她的婚姻大事上,她是体现出了自己的反抗精神。他父亲觉得“美满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的”。郝思嘉却觉得这种这种旧式的理念阻碍着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因此郝思嘉对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更加的厌恶了。
这种叛逆精神也对她后来在混乱的战争环境中摆脱旧有的思想观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及对郝思嘉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
(三)对婚姻的任性
每一个女性都渴望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郝思嘉也不例外,在得知艾希礼即将要娶他的表妹为妻时,赶紧在十二橡树的晚宴上向希礼表明自己的心意。
希礼则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因而拒绝了她。 希礼对郝思嘉说:你性格中生命的活力是我所缺失的,但我们完全不同,因为不可能造就一桩完美的婚姻。
告白失败后,因为冲动的嫁给了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男人——梅兰妮的表弟查尔斯,这是她第一次婚姻的任性,但这并没有改变郝思嘉对希礼的爱,相反她变得更加迫切。
查尔斯战死后,郝思嘉为了进一步得到希礼的消息,全然不顾社会礼教,甚至离开庄园和家人,去和情敌梅兰妮住在了一起。
丈夫的病逝没有给她带来一丝的悲伤,参战没有回来的希礼却紧紧的吊着郝思嘉的心。
这种任性执着的爱情一直充斥在在郝思嘉的生命当中,直到梅兰妮死去,郝思嘉才真正明白自己爱的到底是谁。
郝思嘉这种反叛任性的性格跟从小的家庭背景时候分不开的。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庄园的主人,身上流着爱尔兰人的血液。
母亲知书达礼,温婉大方,非常爱她。父亲曾对郝思嘉说“ 土地是你在世界上唯一应该为它奋斗,为它牺牲,为它贡献的东西,它可以永存。
因此郝思嘉从小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养下长大的,家庭和男士的爱都给予她自信和底气。从父母到家里的奴仆再到爱慕她的追求者,都喜欢她。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父亲就愿意把她这个长女当作儿子一样对待,教她骑马打猎,和她比赛,让她有丰富的见闻,还指着家里广阔无垠的土地告诉她“以后想嫁谁,凭你喜欢,我会把这一片珍贵的土地都赠与你”。
教育家洪成文提出:
富养女孩应是“双E”的增加。第一个E是教育(Education),第二个E是经历(Experience)。富养富在教育,富在引导,富在兴趣挖掘。
给女儿充足的爱和引导,丰富她的精神世界,让她能有足够的自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杨绛也说过:对孩子而言,最高的教育不是富养,也不是穷养,而是用爱养。
这一切造就了郝思嘉对自己的信心。后来,在战争爆发、家园破败之后,白瑞德一直在郝思嘉的身边,无条件的爱着她,支持帮助她的每一个决定,也接纳她性格里所有的阴暗面。
一个被爱得安心的人,身心是都能够得到滋养的。他们在遇到世界的磨难和不公正待遇后,更加懂得去反抗来争取更好的生活,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这种生命和活力和对生活的底气都为战争中郝思嘉的反抗和经济独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2第二个阶段:战争中的郝思嘉明白经济独立,对命运勇敢不屈
宫崎骏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如果说对封建的反抗和对爱情的任性是郝思嘉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导致的,那战争的引发的确是她真正成长的第一步,也是最难得一步。
从小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的郝思嘉,战争的开始成为她人生成长的转折点。
战争开始时,郝思嘉因为对卫希礼的承诺,毅然守在了快要分娩的梅兰妮的床边等她生产,然后带着梅兰妮和婴儿一起返回庄园,看到了家园破败不堪。
面对母亲的死讯,父亲疯癫,妹妹不堪重压,那一刻的郝思嘉明白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面对没有粮食的情况下,郝思嘉站在大树下说出:
“愿上帝做我的见证,我一定不会屈服,我一定会渡过难关,战争后我再也不要挨饿。”
她从一个千金大小姐到四处为家人找吃的,安排活计,耕种土地,成了一家人生活的支撑。
在战争期间的郝思嘉深知,如果女人没有经济能力,只能一味依附男人存活,是万万不行的。她虽然暂时依赖白瑞德,但是不能总依靠他。
男权慢慢缺失的同时赋予了郝思嘉相同的历史使命,也给予了郝思嘉一定的自由,让郝思嘉明白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重要性。她甚至觉得手心只能一直向上,在未来的生活里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于是郝思嘉懂得了一个词叫:独立。
(一)我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
小时候总是盼着长大,总觉得当大人是一件特别威风的事情,但真正轮到我们承担起大人的责任的时候,才觉得这个保护伞如果一直在该多好,我们就可以一直无忧无虑下去。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什么是长大?
下面有一天回答是:
我所认为的长大是通过对责任、独立、事业、家庭和自我认知及人相处等组成。
如果将人生比作千米赛跑,无论下一步是后退还是前进,只要相比我们所期望对比的时刻,确实更考前,那便是有所有成长。
而当这段路跑了一圈的时候,自己开始变得疲惫,一度想放弃,却还在坚持,而走到这一步的人便是长大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长大,父母会年老,我们都要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正如电影中郝思嘉,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没受过罪,没吃过苦,但在面对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明白了自己无法再去依靠别人。
于是改变养尊处优的少女形象,进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养活一大家人。雏鹰离巢,才能够飞翔到美好的蓝天。郝思嘉没有了父母的庇护,才会懂得靠自己的力量去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也就是说: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二)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是未来的生活的保障
主持人问杨幂:如果你想给你爸妈买一套房子的话,会跟刘恺威商量吗?她说不会啊,我自己买的起。
可见经济独立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保障多么重要,也是值得众多女性去思考的一句话。不是因为不尊重别人,而是自己买得起的底气,是自足经济下的主控权。
郝思嘉为了一句诺言,一直照顾着情敌母子。面对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没有钱没有粮食,还有战争的动荡和洗劫。面对这些,郝思嘉没有倒下,她总是觉得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用柔弱的身体扛起了一个家,成为了很多人的依托和主心骨。
每天不分昼夜的亲手下田耕地,做各种粗活,还要照顾家里神志不清的父亲和几个不堪重压的妹妹。
她拼命干活,为了填饱自己和家里好几口人的肚子,抛掉了大小姐的养尊处优,整天向奴隶一样在田间劳作。
郝思嘉在最绝望的时候也哭过,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她的名言是:
“等明天吧,明天我就能想出办法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像复仇女神一般紧握着双手,站在十二橡树庄园的满目疮痍中,对着天空高声发出“熬过去,再也不让自己挨饿”的誓言。
她深刻的明白,只有经济独立,以后的生活才会变好,才会有生存之地。
亦舒说过:现今还有谁会照顾谁一辈子,那是多沉重的一个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在郝思嘉独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她坚定的性格,保卫土地,保护自己的家人,不让他们挨饿受冻,郝思嘉也从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成为了一个经济独立的女性,女权意识也在慢慢苏醒。
03第三个阶段:战争结束后的郝思嘉变得果断精明刚强勇敢
作家周国平说过:
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赋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揉进另一性格的特点。
郝思嘉就是这么一个存在,战争结束后,她并没有停止生活的脚步,她明白以前的辉煌生活都已经成为过去式。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她只有勇敢的站起来,以求得更好的生存之地。
战争中的经历也极大了刺激了郝思嘉的女性意识,从给梅兰妮接生,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郝思嘉认为自己可以向男人一样能干,并且努力挣钱,产生了一种自豪而热烈的心情。
她不管周围的环境与自己是否一致,不顾封建各种禁忌,公然赶着马车去城里做生意,并且残酷的和男性竞争;经营锯木厂以及开酒楼牟取暴利,懂得了“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商业理念。
在她的精心打理下,生意也越来越好。在当时的男权观念下,她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不一样的轰动,同样也真正脱离了男人的附庸,成为一个独立精明的女强人,勇敢刚强,成为了南方比较早的资本主义商业者。
《海底两万里》中有这么一段话: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只有初衷与希望永不改变的人,才能最终克服困难,到达目的。
郝思嘉拥有维护庄园的不变初衷,凭着对于成功的狂热成为了独立坚强的女性,也成为了美国内战后推崇的女性代表。
她的行为无疑证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能力和地位。重视了男女平等,同样也打破了当时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观念。
郝思嘉的性格中有男性的勇敢刚强,女性的热情活力,很像“双性同体”的理论意义:
对于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苦与乐、自我与非我两重性和统一性的理解,在女神的早期雌雄同体形象中做出了解释。
希伯来的《光辉之书》中曾经记载到:
郝思嘉做生意的时候,把男性的潜在思维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柏拉图说:“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的,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缺失的那一半”。
《乱世佳人》影片中,郝思嘉的战争后期的顽强精神和性格色彩也给予我们个人以及大众深刻的启迪。
(一)从个人层面来讲,斯嘉丽变得坚强和勇敢带给我们借鉴意义,敢于向男权社会提出质疑,不会为了别人的想法而活着,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二)从大众层面来看,正是这种固执又倔强的选择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向读者和观众传达一种女性的自我崛起,带给人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在郝思嘉的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思想的解放,而且还懂得顽强生存和坚强独立的重要性。对我们现代女性而言,不仅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还要努力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乱世佳人》通过对于郝思嘉的成长历程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一个从任性叛逆到勇于承担责任,最后再刚强勇敢的过程。女主人公郝思嘉本身是一个任性骄纵的千金小姐,却在一次次战乱逃难中明白金钱的重要,开始努力挣钱,走向商场,一步步变得坚强独立。影片通过战前战后的不同经历,呈现出一个鲜明丰富的女性形象——一个战斗中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