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史廉希宪传

张三丰历史上这个人是什么样也是百岁老人吗?帮我找一下廉姓家谱、字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8 11:47:15 浏览1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张三丰历史上这个人是什么样也是百岁老人吗

这是一高人推算的.你可以看一下,我没算是多少岁. 张三丰生卒年探微 明清两朝文献记载张三丰的生年,的确少得可怜,对于生年问题,只有从张三丰着的《云水集》诗中寻找端倪。《云水集》明清两朝目录家又未著录,现今看到的《云水集》,是康熙末年汪锡龄编纂的《张三丰全集》本和嘉庆、道光间李涵虚的重编本,原本难以觅见,故此作一番考证。 首先看记载《云水集》来源,陆西星云:“张三丰,……子道意、孙鸣鸾、鸣鹤。鸾入明初,迁淮阳。六世孙花谷道人(即鸾嫡孙)与余为方外友,其家有林园之胜,老仙尝至其家,叩以当年轶事,则书云游诗若干首,宝诰数章,丹诀一函,命藏之。花谷每为余言,不胜使人遐想也。” 如果张三丰把己着授于花谷道人,则与史实相违背;张三丰早已飞升,怎能又至其家?陆西星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陆与花谷道人为友,年龄恐不相上下,这样,花谷道人最早也不生于成化、弘治时代,怎么也遇不到先祖张三丰;如果张三丰授给其孙或重孙,还符合当时情形。明初张三丰,确实住过淮南王景云的家中,顺便探望其晚辈,也属可能之事。 汪锡龄有《云水集序》云:“三丰先生元明间所作者也,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之内,世间少得其本。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 出梓行,颁示国师等等。锡龄于康熙五十九年(1794)得此本于扬州书肆,宝而藏之,即花费了相当的时间,阅读了残存《永乐大典》,寻找张三丰的诗,结果无有发现,也许是残卷关系,正如近人李致中所说:《永乐大典》现“仅存帙的百分之三多一点。”不能拿现在残卷来说过去《大典》,无张三丰的诗。那是不正确的,也是武断的。《云水集》不管是家传,还是来自《大典》,但有一点基本完全一致,那就是花谷藏书是也。 关于张三丰生年问题,还是由《云水集》寻求答案,最关键的是《悠悠歌》,北岳作,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1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情况反映,还未能遇人传至诀,惆怅消磨岁月哀叹。集中还有《上曲》与《恒岳》二诗,有“西望常山只白云”和“结庐仙岭上”。张三丰所谓的北岳恒山,是河北的曲阳县,非山西浑源州之北岳恒山,浑源州之北岳,乃是顺治十七年(1660)由曲阳恒岳,移祀之地。 由此歌之四十八岁,逆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 《云水集》中另有一首诗,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两个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诗喻元终明始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 张诗作于元末,有一最好旁证,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之碑,此碑中有张用浣跋诗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见前)。此碑为天顺六年(1462),往上逆推,恰巧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诗有“一自飞升近百春”之句。由此说明《云水集》中有些诗完全可以信赖的。因此,我认为张三丰,至正末游魂,较为可*,也符合史实。 至于文献上记载游魂之事,除元末说外,多数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说。主元末者,为杨仪撰《高坡异纂》,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以及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 洪武说,为杨溥的《禅玄显教编》,其次为《大明一统志》、《献征录》中的《张三丰真人传》,还有宝鸡金台观范宗镇所立之碑,《稗史汇编》,以及《明史》等等文献,可谓洋洋大观,究其实都不过沿袭杨溥之说而已。 有些文献,认为张三丰为金时人,较著名者,为陆深的《玉堂漫笔》,还有何乔远的《名山藏》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金王朝灭亡在元太宗六年(1234)正月,金为天兴三年,南宋为理宗端平元年。此时张三丰还未诞生,此说不攻自破,根本不能成立。 《云水集》部分诗,还是真实的史诗,完全可*的。如《遥挽刘仲晦相公》:“时至元十一年(1274)冬月初旬也。博学其余事,今之古大臣。澹然忘嗜欲,记矣脱风尘。举世谁知我,登朝屡荐人。八盘他日过,清酒奠公神。”整流器这有《博陵上仲晦相公》与《答刘相公书》,以及《廉平章以书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感而咏此》的诗。 张三丰写的诗与正史也完全吻合,《元史?刘秉忠传》:“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忠于书无所不读。……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方计。……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中书省事。……十一年(1274)扈从至上都,其他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出内府钱具棺殓,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刘秉忠撰《藏春集》,尾有附录,王磐撰《刘太保神道碑铭》内中有云:“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表,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 刘秉忠逝世这年,完全与张三丰的诗符合,不过张三丰的诗是指埋葬时间,而非逝月罢了。刘秉忠生于元太祖十一年(1216)岁次丙子。张三丰写挽诗时正在任上,其余二首也在任县令时所咏。惟有《廉平章以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而咏此》,从诗的内容来看,此时张三丰小于刘秉忠三十一岁,而写挽诗时,张三丰为二十八岁。刘秉忠是邢台人,中为缁衣,后改其服。 《云水集》有《呈廉阁老》诗云:“真人不露真,玄门不露玄。方士乃何物,自然徒纷然。尧舜享高寿,无为静也吉。几曾饵金石,而乃得遐年。我爱廉夫子,忠悃心拳拳。上书攻异教,肝同铁石坚。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了房师避谷,志和隐钓船,素与天子近,不谈汞和铅。功成身勇退,英雄则在焉。帝王自有一,其在白云边。凡为大臣者,孔戒心当先。我爱廉夫子,正气与阵贤。时人有廉孟之目。”另一首《送廉公之江陵》,“我有老亲,头已白矣。我得微官,公之德矣。公自爱才,我非贪禄。公往江陵,民皆受福。” 《元史?廉希宪传》,“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侍母居中山。……世祖为皇帝,希宪年十九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方士请炼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为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子朝,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还,使行省荆南。……希宪疾久不愈,十五年(1278)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湿热,如希宪病何!即召希宪还。……十七年(1280)十一月十九日。……卒年五十。” 张三丰这诗与廉希宪之史实,已完全吻合,《呈廉阁老》,可能在至元十一年,此时廉希宪诏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之时。不久又奉旨到辽东,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后又召还,有江陵这行,时间是至元十二年五月间。廉希宪南行经过真定路中山府,(即今之定县)。故有张三丰送行之诗。从诗中反映此时张三丰正在任安喜县令,所以有“我非贪禄”之句。中山府,北宋为中山府博陵郡。元为真定路中山府,领县三:附部为安喜县、外县为新乐县、无极县。张三丰为博陵县令,实际就是安喜县县太爷。张三丰称廉孟子,方士炼丹及受戒,都符合廉希宪之传,而且廉希宪幼时“侍母居山中”,而任江陵府之职时,经过中山,寻访故地与友人,也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也说明张三丰的诗是真实的记载,信得过的史料。 廉希宪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那么廉希宪长于张三丰十六个春秋。张三丰在什么时间辞去县令呢?还是由他诗文来证实。《上天梯》云:“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辞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非角儿,掉头离火宅。”还有《三十二岁北游》诗,故有“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之咏。三十二岁为至元十五年,此时廉希宪居大都,张三丰是否去探望故交?有此北行,总之官是不做了,一身轻,又是夜里由家中出走,为了生死路,到处任遨游,开始求师访道的生活。 还有一事与生卒年关系不大,但是在张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明代文人对此很重视,不可忽略,就是张三丰跋《蓬莱仙奕图》,这也是研究张三丰有价值的史料,此图赠给淇国公丘福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也有记载是永乐十年,须要澄清这个历史事实。 最先记载此事是《禅玄显教编?冷谦传》,有云:“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武陵人也。元中统初,与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博学精于易,尤深百家方术,靡不洞习。至元间秉忠为相,谦乃弃释从学,游云川交赵孟俯,尝同往四明,故宋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绘称。……国初仕于朝,为太常博士。逆旅人贫,谦数给之。一日就馆壁,画为公门状,语馆人曰:吾且与尔同入。……谦引手推门,门开挽馆人入见,是大帑屋,金宝百货充 ,谦令恣取之。……捕馆入至吐实,乃正其幸,而谦迄漏骱焉。谦尝至元六年(1340)五月五日,作《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三丰遁老者,即所谓张刺闼也。迨永乐二年(1404),三丰题此图,以归于太师淇国丘公。其图作奇峦异沼,林木室宇,种种轩轾,屋内为仙奕。沼中荷花正艳发,群仙姝采其傍。张题及谦终事。但云:天朝维新,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盖张且讳之也。” 祝允明(1460--1526)撰《野记》与《禅玄显教编》完全一致,不过祝在尾处有“本朝仙迹,称周颠及张为最着,奇遁之事,称谦及山西金箔张。”还郎锳的《七修读稿》,查继佐的《罪惟录》,皆作永乐二年,《稗史汇编》作永乐三年。而郎锳对此图,提出怀疑,但是立论根据不足,难以推翻《野记》之说。 《双槐岁钞》和王鳌着《震泽长语》,皆云:此图为丘福所有,为永乐十年,《张三丰全集》也同此说。 问题是张三丰把《仙奕图》赠送丘福,是永乐二年?还是永乐十年?看看《明大宗实录》:“永东七年(1409)秋七月癸酉,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八月甲寅,是日总兵官淇国公丘福。……战败,死年七十六。”丘福死后,追削爵迁家属于岭南。记载此事,有薛应旗《宪章录》,叶向高撰《夷考》,朱国桢撰 《皇明史概》,谈迁撰《国榷》。在永乐二年丘福是靖难功臣中的显赫人物。张三丰题跋《仙奕图》和赠给的时间,为永乐二年,甚是吻合当时实际情况。如果是永乐十年,那时丘福已经死去两年多了,难道说送给远戍家属不成?这是不可能的事。说明永乐十年,根本不能够成立,也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永乐二年才是正确的。 或有人问:永乐皇帝遣使访张三丰,丘福与张三丰来往,为何不面奏永乐皇帝?丘福那不成为欺君之罪,实际大大不然。永乐即位之后,大封靖难功臣,另一方面诛戮建文旧臣,这一时期皇位并不十分牢固,所以无暇顾及建文出走之事。皇权巩固后,才于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遣户科给事中胡潆访张三丰,以后连年遣使。这段历史时间弄清楚了,《仙奕图》题跋的年代,也跟着迎刃而解。此《蓬莱仙奕图》,乃是后至元六年五月五日,冷谦为张三丰而绘的。 张三丰卒年问题,也是老大难的事。不过文献中大体上还有些零星记载,都穆云:“正统间犹在。”(见前)杨仪云:“天顺末,或隐或现。”《大邑县志》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人左翘撰有《鹤鸣观记》云:“或居此而获黄白飞升,张三丰先生在此化去。”宝鸡金台观碑,范宗镇云:“天顺中,仙乐下迎异香七日,遂冲举。”(抄录之碑)郎锳云:“天顺三年(1459),又来谒帝,寻见其像,须鬓竖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携笠者。”顺治间《祥符县志》云:“天顺二年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微显化真人。”雍正七年(1729)《河南通志》与县志同。而《盛京通志》云:“既而羽化于甘州张指挥园中,后屡峥他处。”嘉庆间《郴州总志》云:“张三丰曾结庐于此仙升,指书石为乡人别。”还有陆深云:“天顺末或隐或现。”何乔远与王圻也持此说。《郴州总志》正统中,张三丰结茅桂东了髻山。 从上可见,冲举于天顺时期,觉为可信。至于“后屡见他处”,实属不可信赖。如此下限到天顺八年(1464),逆推到贵由二年(1247),那么张三丰就活了二百一十八岁,实在不可思议,人究竟能否有此高寿,只有由养生家和医学家来解答了。我们不过是根据文献立论,庄子云:“存而不论。” 另外不家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一说,也附带一提。《外传》有云:《方壶胜会图》,“三丰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绍兴无辛卯,考宋干道七年(1171)为辛卯,此时是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外传》为说部之书,难以为信史,故不考证。方壶即方从义,是龙虎山道士,元代绘画家。元、明两代有些文集提到此人的画。奉旨寻访张三丰的吴伯理,乃是方壶的弟子也。 关于张三丰卒年问题,还是以朱祁镇 的《御刚张三丰铜碑》之诰命为依据,因为诰命是为活人而写,说明张三丰那时还混迹人间。以诰命年代和文献相结合,我们认为张三丰卒于天顺末年,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帮我找一下廉姓家谱、字辈

廉姓起源参考之一「廉」源出 :一: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为古帝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之字为氏。二:据《元史》所载,元朝有畏吾尔人布鲁海牙,担任肃政廉防史(简称「廉使」)之际其子希宪适生,逐以官名为「廉」氏,称「廉希宪」。 家族名人 廉颇 战国赵人,生卒年不详。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官拜上卿,与蔺相如为刎颈之交,后又言槉,遂不召用,病死於楚。廉希宪 字善甫,元代维吾尔人。元世祖即位时,希宪得以入宫,一日,读《孟子》,用性善与仁义答世祖,被视为廉孟子,官至宰相。地望分布:山西河东郡。廉姓起源参考之二廉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廉姓的起源非常古老,古代帝王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颛顼,他又有一个孙子叫秦大廉,秦大廉的后代就以名字中的“廉”为姓。据元史记载,元朝时,有一个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官拜肃政廉访使,不久,他的儿子降生了,他就用官名给儿子取名为“廉希宪”,从此,廉希宪的后代就都姓廉了。廉姓后来在河东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东望。姓苑:颛帝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史廉希宪传:元廉希宪,其父布鲁海牙拜廉访史而希宪适生,遂以父官为氏。

元史的文言文翻译和重点字

元史廉希宪传翻译(2012 年合肥市三模语文文言文翻译) 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幼魁伟,举止异凡儿。九岁,家奴盗马逃去,既获, 时于法当死,父怒,将付有司,希宪泣谏止之,俱得免死。又尝侍母居中山,有二奴醉出恶 言,希宪日:“是以我为幼也。”即送系府狱,杖之。皆奇其有识。世祖为皇弟,希宪年十 九,得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 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由是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 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 使行省荆南,谕日: “荆南入我版籍,欲使新附者感恩,未来者向化。南土卑湿,于卿非宜,今付托以大事,度 卿不辞。”希宪日:“臣每惧才识浅近,不能胜负大任,何敢辞疾。”希宪冒暑痰驱以进。 至镇,即日禁剽夺,通商贩,兴利除害。首录宋故幕僚能任事者,以备采访,仍择二十余人, 随材授职。左右难之,希宪日:“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时宋故官礼谒大府,必广 致珍玩,希宪拒之,且语之日:“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迁擢,当念圣恩,尽力报效。今所 馈者,若皆己物,我取之为非义;一或系官,事同盗窃;若敛于民,不为无罪。宜戒慎之。” 皆感激谢去。令凡俘获之人,敢杀者,以故杀平民论。立契券质卖妻子者,重其罪,仍没入 其直。先时,江陵城外蓄水扦御,希宪命决之,得良田数万亩,以为贫民之业。发沙市仓粟 之不入官籍者二十万斛以赈饥。大纲既举,乃日:“教不可缓也。”遂大兴学,选教官,置 经籍,旦日亲诣讲舍,以厉诸生。西南溪洞,及思、播田、杨二氏,重庆制置赵定应,俱越 境请降。事闻,帝日:“先朝非用兵不可得地,今希宪能令数千百里外越境纳土,其治化可 见也。”关吏得江陵人私书,不敢发,上之,其中有日:“皇帝遣廉相出镇荆南,岂惟人渐 德化,昆虫草木,成被泽矣。”帝日:“希宪不嗜杀人,故能尔也。”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有大星陨于正寝之旁,流光照地,久之方灭。是夕希宪卒,年五 十。 (选自《元史廉希宪传》,有删节) 翻译:廉希宪字善用,是布鲁海牙的儿子。小时候身材魁梧,举止不同于一般儿童。 翻译:廉希宪字善用,是布鲁海牙的儿子。小时候身材魁梧,举止不同于一般儿童。九岁 时,有四个家奴偷了五匹马逃走,抓住以后,按当时的法律应该处死,父亲很生气,要把 有四个家奴偷了五匹马逃走,抓住以后,按当时的法律应该处死,父亲很生气, 犯人送交有关部门,廉希宪哭着劝止了他,犯人全部免死。他还曾侍奉母亲住在山中, 犯人送交有关部门,廉希宪哭着劝止了他,犯人全部免死。他还曾侍奉母亲住在山中,有 两名家奴喝醉后口出恶语,廉希宪说: 这是欺我年幼。 两名家奴喝醉后口出恶语,廉希宪说:“这是欺我年幼。”于是将那二人绑送官府狱中关 押,用木棍打他们。大家都惊奇他有如此主见。世祖还是皇弟时,廉希宪十九岁,得以入 用木棍打他们。大家都惊奇他有如此主见。世祖还是皇弟时,廉希宪十九岁, 是皇弟时 选侍奉,世祖看他这般容貌举止和谈吐,特别恩宠他。廉希宪非常喜好经史著作, 选侍奉,世祖看他这般容貌举止和谈吐,特别恩宠他。廉希宪非常喜好经史著作,手不释 卷。有一天,正在阅读《孟子》,得知皇帝召见他,急忙把书揣在怀里就进宫了。世祖问 有一天,正在阅读《孟子》,得知皇帝召见他,急忙把书揣在怀里就进宫了。 》,得知皇帝召见他 他孟子的学说,他就用人性善、重义轻利、行仁政而不行暴政的观点回答,世祖表扬了他, 他孟子的学说,他就用人性善、重义轻利、行仁政而不行暴政的观点回答,世祖表扬了他, 称他为“廉孟子” 从此知名。 称他为“廉孟子”,从此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视察江陵,绘制了地形图上奏朝廷,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视察江陵,绘制了地形图上奏朝廷,请求命令身居要职的大臣 开设高级官府镇守那里。皇帝急忙召回廉希宪,派他行省荆南,晓谕说: 开设高级官府镇守那里。皇帝急忙召回廉希宪,派他行省荆南,晓谕说:“荆南地区归入 了我朝版图,你要让新归附的人感恩,尚未归附的人向往归化。南方土地低洼潮湿, 了我朝版图,你要让新归附的人感恩,尚未归附的人向往归化。南方土地低洼潮湿,对你 不适宜,现在把大事托付给你,朕想你不会推辞的。 廉希宪说: 不适宜,现在把大事托付给你,朕想你不会推辞的。”廉希宪说:“我时常担心的是自己 的才能和见识都很浅陋,不能够胜任大事,怎敢以身体有病推辞呢? 的才能和见识都很浅陋,不能够胜任大事,怎敢以身体有病推辞呢?”廉希宪冒着酷暑急 速前进。到达治所,当天就禁止抢掠,使商贩贸易通畅,兴利除害。 速前进。到达治所,当天就禁止抢掠,使商贩贸易通畅,兴利除害。首先登记宋朝旧有官 吏中能干事的人,以备选取和咨询,还挑选了二十多人,根据才能授任相应的官职。 吏中能干事的人,以备选取和咨询,还挑选了二十多人,根据才能授任相应的官职。左右 二十多人 之人提出异议,廉希宪说: 现在都是国家的臣子,有什么可怀疑的? 之人提出异议,廉希宪说:“现在都是国家的臣子,有什么可怀疑的?”当时宋朝旧官吏 到高级官府行礼晋见,必然广送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不收,并且告诉他们: 到高级官府行礼晋见,必然广送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不收,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仍担 任原来的官职,有的还被破格提升,应当感念皇帝的恩典,尽力报效朝廷。 任原来的官职,有的还被破格提升,应当感念皇帝的恩典,尽力报效朝廷。现在你们馈送 的,如果都是你们私人的物品,我收取就是不义;一旦有属于公家的财物,此事就如同盗 如果都是你们私人的物品,我收取就是不义;一旦有属于公家的财物, 窃;如果是从百姓那里搜刮而来的,就不是无罪了。应当警戒慎重对待此事。”送礼的人 如果是从百姓那里搜刮而来的,就不是无罪了。应当警戒慎重对待此事。 都感激谢罪离去。廉希宪下令凡是被俘虏的人,谁敢杀死他们,按故意杀害平民论罪。 都感激谢罪离去。廉希宪下令凡是被俘虏的人,谁敢杀死他们,按故意杀害平民论罪。订 立文书典卖妻子儿女的人,加重治罪,并没收他典卖所得的钱。以前, 立文书典卖妻子儿女的人,加重治罪,并没收他典卖所得的钱。以前,江陵城外储蓄了水 典卖妻子儿女的人 作抵御用,廉希宪命令挖开缺口放掉水,得到数万亩良田,分给贫穷百姓耕种。 作抵御用,廉希宪命令挖开缺口放掉水,得到数万亩良田,分给贫穷百姓耕种。调拨沙市 不入官库的储粮二十万斛, “ 不入官库的储粮二十万斛,用以赈济饥民。 用以赈济饥民。重要纲领已经确立, 重要纲领已经确立,于是说: 教育不可延缓。 于是说: 教育不可延缓。” 随即大力兴办学校,选择教官,购置经典书籍,天明时亲自到讲学地点,以鼓励学生。 随即大力兴办学校,选择教官,购置经典书籍,天明时亲自到讲学地点,以鼓励学生。西 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及思州、播州的田、杨二家族,重庆制置赵定应,全都越过边境前 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及思州、播州的田、杨二家族,重庆制置赵定应, 来请求归降。事情上奏朝廷,皇帝说: 先朝不使用军队就得不到土地, 来请求归降。事情上奏朝廷,皇帝说:“先朝不使用军队就得不到土地,如今廉希宪能让 几千几百里之外的人越境前来献纳土地,可见其治理教化的效果。 几千几百里之外的人越境前来献纳土地,可见其治理教化的效果。”守关之吏得到一封江 教化的效果 陵的私人信件,不敢打开,上交朝廷,信中说: 皇帝派遣廉丞相出京镇抚荆南, 陵的私人信件,不敢打开,上交朝廷,信中说:“皇帝派遣廉丞相出京镇抚荆南,哪里只 是人民受到恩德教化,连昆虫草木,也都受到恩泽了。”皇帝说:“廉希宪不喜好杀人, 是人民受到恩德教化,连昆虫草木,也都受到恩泽了。 皇帝说: 廉希宪不喜好杀人, 所以能做到这样。 所以能做到这样。” 十七年十一月一九日夜,有颗大星陨落在廉希宪居室的正室旁边,闪动的光芒照亮大地, 十七年十一月一九日夜,有颗大星陨落在廉希宪居室的正室旁边,闪动的光芒照亮大地, 很久才熄灭。这天晚上,廉希宪去世,享年五十岁。 很久才熄灭。这天晚上,廉希宪去世,享年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