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嘉诚,想必大多数我国人都听过他的名字。早在王健林、马云、许家印登顶成为我国首富之前,李嘉诚就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15年!能够一直保持住这个地位,可见他的能力非同一般。
但自从李嘉诚和他的“长和系”从我国大举撤资开始,普通人对他的印象就开始转差,把钱大量搬到欧洲的事实似乎也成为了他“不爱国”的铁证。然而如今李嘉诚又杀回来了,开始大量的进行“囤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变卖资产
从2010年开始,李嘉诚就陆续开始变卖大陆的资产,不断的套取现金,并通过各种渠道把钱投向欧洲,英国更是李嘉诚投资的重点国家。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李嘉诚家族掌握了英国2/5电讯网络、1/4电力供应、1/3天然气和港口,并且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在英国还拥有超过10万平方米的土地。
2020年末,长实集团来自英国的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9%,但根据公司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来自英国的业务收入占公司的营收比重已经达到了41.9%。
但时间进入到今年,李嘉诚重资产欧洲的战略布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先后出售了英国伦敦的办公大楼、价值100亿英镑的英国电讯资产,甚至连国际飞机租赁业务也进行了全面的抛售。套现金额超1000亿。
展开全文
外界普遍分析,这是李嘉诚对欧洲未来发展形势的不看好。再加上2月份国际问题的影响、9月份英国股汇债“三杀”的催化,让李嘉诚下定决心远离这片是非之地。
离开欧洲以后,李嘉诚似乎把战略目光又重新瞄准了我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重新“囤地”
据悉,李嘉诚不仅已一举拿下价值46.01亿港元的香港新界住宅用地项目,两个月以后又成功中标了香港皇后大道西/贤居里项目。两笔交易均是大手笔,交易总金额直线逼近100亿港元,这也是近几年来李嘉诚在我国进行的最大的购买交易。
媒体纷纷用“李嘉诚又开始囤地了”做为标题进行报道,一时间吸足了公众的目光。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李嘉诚进入内地以后的地产开发史,就会发现“囤地”是李嘉诚掌握的“秘密武器”。
《华夏时报》的报道指出,李嘉诚的“长和系”多年来在全国拿下了10余个开发项目,开发周期竟然集中在6-10年,远远比不上同类房企的开发速度。去年9月上海静安区新闸路被李嘉诚售出的商业项目,开发周期竟然高达16年!
根据规定,土地在挂牌出去以后,如果超过2年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有关机关可以强制进行收回。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开发、建设的进度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要房企投入一点微薄的资金就能够把土地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如今李嘉诚再度回归,又重新玩儿起了“老把戏”,让人在赞叹他聪明的同时,也不免对他更多了一些异样的看法。做为地产开发商,为什么李嘉诚要如此大规模的“囤地”呢?
三、为什么要“囤地”?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样可以使地产开发公司的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保障公司具有健康的资金流。这本质上是在吃土地增值的红利,等到地价涨得差不多了,倒手一卖,巨额的价差就赚到手了。
不止李嘉诚这么干,很多的地产开发公司也这么干,只不过没有李嘉诚玩儿的这么大而已。这种玩儿法下,拿地已经不再是一种商业开发行为,更像是一种金融交易行为,考验的是开发商对未来土地价格走势的研判能力。很显然,李嘉诚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长实集团曾经公开承认过,公司的拿地成本比较低。谁知道李嘉诚和他的“长和系”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有多少是获益于这种商业模式的?但对于社会和公众来说,“囤地”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会阻碍城市化发展的脚步,更会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
总结
时隔多年,李嘉诚终于还是选择从欧洲市场上撤退。重新开始“囤地”的行为似乎预示着我国将重新成为李嘉诚的主战场。做为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他一定是看到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