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 南宋 象棋 发展

南宋和元代象棋的发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2 01:57:07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家长百问百答#

1127年,宋徽、钦二宗被金人携走,徽宗的另一个儿子在南京做了皇帝,他就是宋高宗赵构。高宗不敢回开封,逃到南方,在临安建都,史称南宋。1276年,临安为元军所破,南宋遂亡。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元,建都北京。

南宋和元代是我国近代象棋定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

我国古代象棋经过北宋中叶的大革新后,到了北宋末叶始完全定型下来。定型后的中国象棋,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深受当时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好。南宋绍兴辛未洪遵在《谱双》中说:“象戏,家喻户晓”(1),说明象棋在南宋初不仅遍及全中国,而且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当时群众文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南宋的都城杭州出现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我们从西湖老人《繁胜录》(2),周密《武林旧事》(3)及吴自牧《梦梁录》(4)中知道,当时杭州的小商店、小摊贩那里到处可以买到象棋子和象棋盘。象棋玩具的普及,也说明象棋运动在群众中的兴盛。

二、女词人李清照和象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山东济南人。她是位杰出的女作家,词、诗、散文都有较高的造诣。同时,她又工书善画,通音乐,精博弈及各种游艺,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她在《打马图经序》中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虽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5)”这里所谓“博”,指“博弈”而言,从后文可知,也包括大小象戏在内,她尤其喜爱象棋的“出入用奇”,在《打马赋》中用“打马”间接赞扬了象棋说:“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所谓“昆阳之战”,即后来刘克庄《象弈》一诗中的“昆阳以象奔”,是宋诗人中用以比喻象棋的典故。按昆阳,县名,在今河南省,据《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说:光武帝刘秀和王莽的军队曾战于此,莽军用象等猛兽助战,但为刘军所破。李清照的“打马图”中采纳了当时通行的象棋盘。

现存宋陈元靓编《事林广记》和元陶宗仪编的《说鄂》两书中都录有李清照的《打马图》,图中附有象棋棋盘(图1)。

展开全文

图1:李清照打马图中附刻的象棋盘(摄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三、一张南宋时象棋国手的名单

象棋比赛在南宋时相当频繁,刘克庄诗“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6)”一句,说明当时象棋冠军赛的激烈争夺。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中提到:“象弈各有等级”(7),象棋的等级赛在宋元时期很流行。

宋代有“棋待诏”的官衔,当时的一些国手列为“棋待诏”,经常出入宫廷,陪伴宋帝下棋,这从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棋待诏”的名单中就可知一斑。

棋待诏:郑日新(越童)、吴俊臣(安吉人)、施茂(施糊孙)、朱镇、童先(陈刻章先);杜黄(象)、徐彬(象)、林茂(象)、礼重(象)、尚端(象)、沈姑姑(象女流)、金四官人(象)、上官大夫(象)、王安哥(象)、李黑子(象)。(见《武林旧事》卷六,454页,古典文学出版社)

这十五名棋待诏中,注“象”字的都是象棋的棋待诏,共十名,其余为围棋的棋待诏,共五名。当时象棋的国手似乎比围棋还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沈姑姑这样的女象棋国手。这是我国最早也是唯一留下姓名的女子象棋国手。

棋待诏的官儿,西汉时已见史载,如《汉书·五丘寿王传》说:“以善格五,召待诏”,唐代和北宋也有这个官职,一般国手才有这个资格。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中颇盛行象棋。宋孝宗赵春是不满宋高宗的投降路线的,主张北上抗战,统一祖国,但他在繁乱的国事中却不忘棋局,据《贵耳集》说:“孝宗万机余暇,留心棋局。”对于一心一意投降偷安的太上皇,孝宗也要他作棋局间的战斗,据《太平清话》说:“当思陵上太上皇号,孝宗奉太皇寿,一时御前皆女流也。棋则沈姑姑,为一时之选。”说明沈姑姑是宋高宗、孝宗之间的女象棋国手,其余如杜黄、徐彬等棋待诏不一定全是这个时期的国手,有的可能是宁宗、度宗间的国手。

四、业余棋家——棋道人

我国有本象棋古谱叫《自出洞来无敌手》,题棋道人撰。故事发生在南宋时代。据宋姚宽《西溪丛话》记载:

蔡州褒信县有棋师闵秀才说:“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臾。……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神通,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一段简短的记载,告诉我们说:

A、棋师即教棋的师傅,说明当时已有以教象棋为生的专业者,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棋艺理论水平;

B、这位棋师托后事于“村臾”,说明当时的象棋已在广大的农村中流传,所谓“牧猪奴之戏”,说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它的热爱;

C、“一局曾经几度春”,说明棋家对象棋的刻苦钻研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神通”的境界,因此成为“自出洞来无敌手”的象棋高手,以至每与人对局,总是“率饶人一先。”

五、棋友和诗友

叶潜仲,字运干,浙江金华人,即金华丞相叶衡之孙。他诗写得很好,谱识军情,但最精于象棋,他的好友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称赞他的棋艺:“纵未及国手,其高亦无对。”然而为人颤直,有节气,尚廉洁,不肯与当代士大夫同流合污,因此“虽出自沼蝉”,“一似布衣然”,“客至坐乌去,家惟断藥留。遥知风雨夜,愁绝老参谋”。刘克庄哀叹着说:“悲乎如战士,不贵又无命!(8)”这是对那个罪恶的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蒲田人,是南宋末著名的江湖派诗人,诗词散文都很丰富,是一位多才的作家,他对象棋、围棋都很爱好,曾在一诗中自述:“十年学弈天机浅,技不能高漫自娱。”又在《象弈》一诗中说:“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桔中戏,妙不出局外。”足见他棋艺之高深了。他跟叶潜仲是诗友又是棋友,但棋艺却比叶差一筹。

刘克庄与叶潜仲,这两位诗友和棋友,常摆擂台,举行擂台赛,“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他俩摆的擂台赛,很少为别的棋手所破,说明他俩的棋艺水平是档当高的。

六、棋友和战友

南宋末年,江西吉安一带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象棋也甚盛行。

吉安,是我国伟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战友刘沫的故乡,文天祥、刘沫、刘澄、萧耕山与周子善等人,从少年时期起就是棋友,他们之间常进行象棋比赛,各人的棋艺均甚精湛。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元人渡江,天祥起兵抵抗,不幸被擒遇害。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10)。在《全集》中有不少咏棋的诗篇,反映了他对象棋的无比热爱。据邓光荐《文丞相督府忠义传》说:“丞相善象弈。”的确,文天祥对象棋有着特别的嗜好,他从小就喜欢下棋,就是在炎热的暑天游泳时,也迷恋象棋,与棋友在水中对弈,据朱国帧《涌幢小品》说:

文丞相嗜象弈,……暑日喜溪浴,与周子善于水面以意为秤,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见《涌幢小品》卷二十,460页,中华书局出版)

文天祥与周子善在水中不用棋盘口弈象棋,是我国蒙目棋的最早创始者。文天祥每逢自己生日时,总要与棋友下棋比赛取乐,在《生日中与肖敬夫韵》一诗中就作了这样的自我表白,诗云: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秤,

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见《文山会集》卷二,商务编印本37页)

1276年,南宋的都城临安失陷了,南宋最高统治者投降了元军,但是文天祥等人带领义军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袭击敌军,最后兵败为元军所俘,但他在囚禁北京牢狱中,写爱国诗篇,作象棋局,这是和敌人斗争的一种手段。

刘沫,字渊伯,跟文天祥同乡。从文天祥抗元,号刘监军,后与长子被元军所执,同日遇害,其次子也死于敌军。他从小就喜欢跟文天祥下棋,但棋艺不及文天祥高。现录邓光荐《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于后:

刘沫字渊伯,丞相邻曲。丞相喜象弈,沫虽不敌,然穷思忘日夜。言趣里下亦以好之。从勤王号刘监军,专将一军,为督将亲卫,圆机应物,酬答不倦,会病剧乍起,空坑之败,执诸隆兴与长子同日受害;次子死乱兵;幼子没于广。(见《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九,商务编印本406页)

刘澄(1219-1272),字定伯,号前村,诗人。棋艺与刘涂不相上下,文天祥在《刘定伯墓志铭》中,说他:“嗜弈(指象弈),最入幽吵,兔起鸭落,目不停瞬,解剥推击,其势如风雨不可御,胜败不落一笑”(12)。

周子善,著名棋艺家,但为文天祥击败。

肖耕山,棋艺比刘涂、刘澄高一筹,但不及周子善。

对这四位象棋的好手,文天祥在《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诗中有过定评,录于后:

螳臂初来攫晚蝉,那知黄雀抹馋涎。

王孙挟弹无人处,一夜调盘荐琨诞。

右一为周子善言:肖耕山能胜二刘,不觉败于周子善,子善败于我。

射虎将军发欲枯,茫茫沙草正迷途。

小儿漫取封侯去,还是平阳公主奴。

右二,为耕山言:老夫败于子善也。

坐踞河南百战雄,少年飞塑健如龙。

世界只畏二人在,上有高公下慕容。

右三,为刘渊伯言:所畏者惟吾与子善。

击栓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绎灌如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右四,为刘定伯言:与渊伯上下也。

(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29页。乌程许氏藏明版,商务编印本)

七、出土的南宋古象棋子

1973年8月间,我国考古人员从福建泉州湾的后渚港,发现一艘沉没在港道边缘的宋代古船。在这艘古船中出土了不少宋代的古物,其中有木制圆形象棋子二十枚;阴刻楷书填红马一枚(见图2),墨书将、仕、士、车、象、砲、兵等十枚;字迹不清者九枚。

图2:泉州出土南宋古海船的木制阴刻象棋子

墨书的十枚中,属红方的有将、仕、仕各一枚,属黑方的有士、象、饱各一枚,车、兵各二枚,书写的象棋子车已残损,形状见图3。这些棋子分散在第三、第十和第十三舱中,说明当时船员和乘客们普遍爱好象棋。

图3:泉州出土南宋古海船的木制书写象棋子

木制书写象棋子,制作方便,成本低,是一一种普及的象棋子,般劳动群众都可以用,这是宋代象棋广泛发展的一种标志。

泉州港是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的著名港口,早在六世纪的南朝,文献上就有与海外往来的记载,唐朝时泉州已有阿拉伯商人往来通商,两宋时与阿拉伯及南洋一带来往更密切。现在,我们从南宋出国海船中发现中国木制象棋子,说明中国象棋必然被带到上列一些国家。

八、象棋理论

象棋理论是从无数次对局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局部的对局经验提升到较为完整的象棋理论,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飞跃。我国象棋理论在南宋初(十一世纪初)就已形成,开始是较为简单的“象棋诗”:

得子得先名得子,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炮进应须要补车。

稍后又出现“象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欲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我弱取和

这十句口诀是着象棋的格言,颇合实用,并且还带有点辩证法的味儿。

洪迈的《棋经论》却是相当完整地论述了象棋的战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兹节录于后:

《棋经论》

弈棋之法,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轰,炮辅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

“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补士要牢。“土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辖驴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便宜。

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塞,“骑河炮”两岸搁车。“骑河车”禁子有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士象全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

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悸不完。

得先时,切忌着忙。输车时,还教心定。子力猛,必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求和。此乃局中之定法,合战之大略也。

见《棋经论十三篇》,合战篇第五,手抄本。

九、七百年前的两个棋局

过去有人认为我国古代象棋的具体形制只能推及明代,近来有些象棋史学者深入研究了南宋刘克庄的《象弈》诗,似乎对南宋时代的象棋也摸到了一点情况,但仍感不具体。不久前,我们从宋人陈元靓编的《事林广记》中发现两局棋:其一,“白饶先顺手取胜局”;其二,“白饶先白起列手取胜局”。这两个棋局,都是饶先局,后手杀法锋利,步步紧逼,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前者使对方在第十八着失车认输,后者亦只下了二十一手棋。由此可见,明代大刀阔斧的棋风,是从宋代继承下来的。

宋代两个棋局的发现,这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说明了我国浩瀚的古籍中,还埋藏着许多明珠未被发现。现将这两个棋局录后(见图4):

图4:《事林广记》里两个象棋对局

白饶先顺手取胜局

炮八平五 炮八平五 马八进七 马八进七 车九平八 马二进三 车八进六 卒三进一 车八平七 马三进四 车七退一 马四进六 卒七进一 象七进九 车七平三 马六进四 车三平四 马四进三 黑赢车

白饶先白起列手取胜局

炮八平五 炮二平五 马八进七 马二进三 车九平八 炮八平七 车八进八 车一进一 炮二进六 炮五退一 炮二退四 炮五进五 马七进五 车一平八 马五进六 象三进五 马六进七 车八平七 马七退五 马三进五 炮二平五 马八进七

应当说明的是,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所录下的这两则象棋对局,用的是宋代的记谱方法,即以黑棋为准自左至右九条直行双方都用一至九的中文数码表示。它与明代传统的记谱方法不同,明代时,以对局者所坐的方向为准,双方自左至右分别用一至九的中文数字表示。因此,《事林广记》所录的第一局是顺手炮局,第二局是列手炮局。

十、南宋时期的象棋谱

我国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书、画靠真

迹流传,而琴、棋只能据谱而考。象棋谱是象棋艺术的记录和研究成果,它是象棋艺术水平的一种反映。象棋谱的产生,说明象棋艺术的深入发展。我国象棋谱的出现,如果撇开它的幼年时期,而从北周武帝宇文岂的《象经》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唐代,则有无名氏《象戏格》三卷,内容想必更加丰富。北宋初却有尹沫《象戏格》和《棋势》,继则有司马光《七国象戏图》与晁无岔《广象戏图》。以上这些象棋谱,都是我国象棋演变过程中,代表各个时期的象棋艺术。

北宋末南宋初,是我国近代“九十路”象棋的定型时期。自此之后,我国象棋更向前发展了,象棋谱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量上也逐渐增多了。南宋至元代的象棋谱,据可靠文献记载,有《棋经论》、《单骑见虏》、《事林广记》、《象戏图》等,尤其可贵的是《棋经论》、《事林广记》、《象戏图》等棋谱,至今尚存,能使我们了解七八百年之前的象棋艺术水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同时代均未发现过一本较为完整的象棋谱,而我国则已产生了这么多的象棋谱,倘说我国是象棋的故乡,并非夸大之词。

十一、洪迈和《棋经论》

《棋经论》一卷,传宋丞相洪迈撰,手抄本。存(见图5)。

图5:清洪钧手抄本宋洪迈《棋经论》

洪迈和洪遵兄弟两人,都是南宋初的象棋爱好者。据明高儒《百川书志、杂艺术·象棋金鹏十八变》条下注云:“谱前述洪迈丞相论”,后来清人洪钧从《金鹏十八变》中辑出,成为单行本,有“跋”云:

右十三篇,未见诸家著录。此篇辑自《金鹏谱》,原题为“宋丞相洪迈叙。”公尝仕宋为左司员外郎,敷文阁待制,后以端明学士致仕卒。公此论尽叙象弈之道,为今象手所效法也。

洪迈(1131-1162),字景卢,绍兴间中词科,后迁左司员外郎,曾当过敷文阁待制。洪迈对宋高宗的投降行径非常不满。有一次,宋使洪迈去金朝报聘,宋高宗亲自写了手扎给他说:“若彼能以河南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朕复屈已,亦何所惜”。但洪迈根本不理睬高宗的话,到燕京后,金朝叫他行臣礼,洪迈巍然挺立不动,于是被金朝关押了三天遣还。

洪迈是个有名的博学者,他的巨著《夷坚志集》至今尚存,但未见有《棋经论》十三篇,疑为后人伪迁。然而,考《棋经论》十三篇的内容,大部分均见于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说明这部象棋理论书仍不失为宋人的著作。其十三篇篇名如后:

论局篇第一

权典篇第二

名数篇第三

运筹篇第四

合战篇第五

胜算篇第六

三得篇第七

三审篇第八

多变篇第九

出奇篇第十

玩心篇第十一

十戒篇第十二

择友篇第十三

十二、单骑见虏

文天祥在狱中写的《正气歌》是一篇具有伟大民族气节的诗篇,但人们对他在狱中作的象棋局似不大注意。其实,他的棋局“单骑见虏”等,则闪烁着他勇敢、顽强,不畏强暴的思想。据朱国祯《涌幢小品》说:

文丞相嗜象弈,以其危险制胜,奇绝者,命名,自“玉屠金鼎”至“单骑见房”四十局。玉屠,盖公所居之所也。……

(见《涌幢小品》卷二十,460页,中华书局版)

近据林幼如在《象棋》月刊上登载过文丞相“玉層金鼎”残局,兹录于后:

图6:玉層金鼎

红先胜

炮一平四 将六进一

马九退七 将六退一

马七退六 车六进一

马六退七 车六进三

马七退六 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 将六进一

帅五进一 将六退一

马六退五 将六进一

马五进三 将六退一

马三进二 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 将六进一

帅五进一 将六退一

马二进三 车六退一

马三进一 将六进一

马一退二 将六退一

炮四进一 车六退二

炮四进二 将六进一

帅五退一 将六退一

马二进一 将六进一

马一进三(单马必胜单士,着法从略)

按文天祥“玉屠金鼎”象棋局原来手稿,据《记年录集注》说,早于元初就为元将麦述丁所劫,在明、清各家著录中均仅言及此谱,未见存者,而林幼如却说:“1943年秋天,我在福州市旧书摊中,发现‘事文类聚’烂页中,夹有一个叫做‘文丞相玉屠金鼎图’的象棋残局。”这本身就有点奇突,现查谢小然与冯锦诸二位合著《象棋精编》(1953年10月初版),其68页“残局举隅,炮马胜车士”,局势与杀法基本相同,是否为林所改头换面?另一个怀疑,林说系1943年发现此图,那为什么在他自己编的《象棋月刊》和象棋谱中没有发表,而到1956年8月才送交《象棋》发表?现将《象棋精编》的图势与着法录于后,可相互印证。

图7:炮马胜车士

着法:炮马胜车士

炮二平四 车六进四

马八进七 将六进一

马七退九 将六退一

马九进八 将六进一

马八退六 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 将六退一

帅五进一 将六进一

马六退七 将六退一

马七进八 将六进一

马八进六 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 将六退一

帅五进一 将六进一

马六退五 将六退一

马五进三 将六进一

马三进二 车六退三

炮四进三 将六退一

马二进一 将六进一

马一进三(红胜)

十三、《象棋神机集》

《象棋神机集》一卷。南宋叶茂卿撰。亡。

作者叶茂卿生平不详。《象棋神机集》著作年代,当在宋理宗端平(1234)之前,因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收有此谱,并注明“杉阳叶茂卿撰”(13)。按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吉安人。端平中为湘西提举,改知嘉兴府,终侍郎,尝仕于福建蒲田,传录夹际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著《直斋书录题解》。其题《象棋神机集》当是蒲田诸家藏书。但是不会早于宋孝宗乾道(1173)之前,因为早于此的《秘书省续四库书目》、《郡斋读书志》、《通志》等,均无此谱之名。

南宋末元初编的马端临《文献通考》称《象棋神机》(14),题解录陈振孙语,可能是书尚流传,但明唐寅《谱双·叙》说:“象棋神机集不见传”(15),说明在明弘治间(1488-1505),此谱已亡佚。

关于《象棋神机集》的流传,《象棋·梦入神机残存》作过一番考证,兹录之:

……“杉阳”可能即福建光泽县之杉零,上设杉关,为闽、赣交通要道。永乐大典本,作“于物”,似系误笔。“玉华室棋话”以为云南永和县西之杉阳镇,即杉木和堡,实亦不当。按这谱大约在十二世纪下半叶出版于建阳麻沙,当时蒲田万卷楼等,都有收藏。后来元兵南下,图书荡然,明唐寅《谱双·叙》有“象棋神机集不见传”之叹。然名忘而实存,“梦入神机”即衍其遗秩而成的。(《象棋》1957年10月号30页,林幼如《梦入神机》残存)

《梦入神机》系明代象棋谱,从“神机”二字推测,或许继承了《象棋神机集》的某些方面。

十四、《事林广记》象棋谱

《事林广记》象棋谱一卷,南宋陈元靓编(见图8)。

图8: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所列棋局名称

陈元靓,南宋末西颖人。他是个有名的学者,先辑有《博闻录》、《岁时广记》,后编《事林广记》,成书时间在南宋绍定之后。

陈元靓自称“广寒仙裔”,说明他是广寒先生的后代,据陆心源从《崇安志》考出,这个广寒先生姓陈,福建崇安人,为宋初道士陈希夷的弟子,墓在建阳三桂里水东原。我们从《岁时广记·引文》称“龟峰之麓,梅溪之湾,有隐君子,广寒子孙,涕唾功名,金玉篇籍”可知,陈元靓是未入仕途而隐居著书的博学者。

《事林广记》原宋刻本已不得见,元明的版本有:

1.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四十二卷,四集十二册,原藏清宫,现在故宫博物院,书名叫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2.元后至元六年(1340)建阳郑氏积诚堂刻本,十集,二十卷,五十三门,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书名叫《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3.日本元录十二年(康熙28年)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刻本,十本九十四卷,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各有一部,书名叫《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4.明永乐十六年(1418)建阳翠岩精舍刻本,六集十二卷,日本静加堂文库藏有一部,书名叫《慕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5.明成化十四年(1478)福建刘延宾等刻本,英剑桥大学藏有一部,书名叫《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6.明临江府刻本,见于周宏祖《古今书刻》上编的记载,存处不详。

我们从上面六种版本的书名看来,《事林广记》屡有增删,均非原本。其中象棋谱也有所难免,笔者所见日本元录翻刻元泰定二年本(1325)和元至顺建安椿庄书院刻本(1330-1333),这两个刻本的年代相差仅5-8年,但所辑象棋谱的内容就有很大差异。现存元至顺版仅有两个对局:白饶先顺手取胜局和白饶先白起列手取胜局;一个残局叫“二龙出海势”。但元泰定版则有象棋子法、棋九十分、象棋十诀、十般局面(十个残局名)、人名局面(十个残局名)、兽名局面(十个残局名)、棋诗一首。不过前者有图,后者却无图。我们从同时代两个版本所辑象棋内容悬殊来看,元至顺版可能有缺页,如象棋前面为围棋第十四页,接下去应是十五页,但象棋则为十页,说明象棋不止一页,姑疑。现存元泰定本三十个残局的名称如后:

十般局面:一字布阵 二龙争珠 三思疑惑 四门斗争 五通变观 六丁神将 七贤过关 八仙出洞 九曲黄河 十面埋伏

人名局面:高祖断蛇 太公钓鱼 王母偷桃 孙庞斗智 秦王出阵 真君斩蛟 子路打虎 孟明焚舟 孙滨诈死 谢女解围

兽名局面:野马跳涧 金鸡抱卵 引龙出水 蝴蝶双飞 老鸭打兔 猛虎出林 老蚌吸月 春莺远树 烛蛾独立 白鹤翱翔

这三十个残局,存亡不详,在明清的一些棋谱中存其名者不少,是否为原作?待考。

故宫博物馆藏元至顺版《事林广记》有残局“二龙出海势”一局,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个残局,录于后:

图9:二龙出海势

马二进三 车三进一

车四退八 车三退八

车四进九 将五平四

车二进四 白胜七着

此外,辑录在明王思义《三才图会》中的有六局,其中第一局与前者相同。

十五、象戏图

《象戏图》一卷,明王思义辑自未代棋谱。

《象戏图》为王思义编《三才图会·人事》中一卷,明万历版。谱前为“象棋局面图式”、“局面名数”、“棋九十分”,这部分与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完全一样。其中有残局谱“二龙出海势”、“双马饮泉势”、“三跳涧势”、“步步随势”、“藏机势”、“隐智势”等六个简单残局。后有“象戏”、“象棋数诀”二条,也是采自南宋人的著作。棋谱的记谱方法也与宋谱一样,都是自左到右一个方向,说明这几个残局都选自宋代的古谱。

局中的棋子名称双方均为将、士、象、车、马、饱、卒,与北宋末出土的象棋子完全一样,但没有帅、相、兵等名称,说明这几个棋局是相当的古老了。残局本身非常简单,但在我国象棋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第一局“二龙出海势”同《事林广记》,现将其余五局录于后:

图10:双马饮泉势

图10,注:(1)图中第五回合白马四进二应改为马四进三;第六回合马二退五应改为马三退五。(2)六路白卒的位置应下一路与黑中士并列。

双马饮泉势(图10,白先胜)

马二进四 卒六平五

士四进五 卒三平四

卒四进一 将五平四

马四进二 将四平五

马四进三 将五平四

马三退五 将四平五

马五进七 白胜

图11,三跳涧势,注:此局着法方向反了,同时图白方一九路上漏刻一白炮。

三跳涧势(图11,白先胜)

马四进二 士五退四

车六平三 车四进五

马二退三 士四进五

车三进一 士五退四

车三平四

图12,步步随势,注:①车二进二应改车三进二; ②第二回合白车二平四应改车三平四。

步步随势(白先胜)

车二平四 将四平五

车三进二胜

车二平四 将四进一

车三平四 将四进一

卒四进一 将四退一

卒四进一 将四退一

卒四进一 将四平五

卒四进一 白胜

图13,藏机势

藏机势(黑先胜)

急中慢 车七进一 将六进一

马八退七 将六进一

车七退二 将六退一

车七平八 将六退一

马七进八 将六进一

车八平六 士五进六

炮三平六 士六退五 黑胜

图14:隐智势

隐智势(白先胜)

马九进八 将六进一 炮九进三 马七退九马八退六 将六进一 炮六退五 将六平五卒四平五 将五平四 炮六平四 白胜

十六、《游戏大全》

《游戏大全》象棋谱,山野居士撰。成书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7),至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由一松道人增补刻印。全书共八卷:计车类一卷四十二局;炮类二卷一百二十局;马类一卷七十五局,兵类四卷二百局。

山野居士生平不可考,只知道明初洪武十年(1377)尚活着,同时把棋赠于一松道士,但至洪武十六年作者已去世。

是谱虽为木刻,但印数不过百册,谱的前页刊“游戏大全”四字,下刊“万芎楼”三字。谱中有引言和附言两则,兹录之,以供参考:

古沙阵干戈,将帅奋命于前,士卒呐喊于后;以挥戟、戈、矛、刃、午刀、枪、锤、剑而攻之;以强弩利够, 擂木炮石而御之。然虽强师利刃,无运国帷握之策,决胜千里之略,莫可收全豹尔。

象战与诸子席地为戏,酷嗜于士、夫、耕、井、诸儒方野。其奥妙之微,神化之测,与烽火干戈雷同。嗜友山野居士,入其风尘数周秋,晚岁梓余年卷,略言各类干戈术。小道获之视珍,非之饱入私囊,然布化之力廖廖。岁首梓之百卷,亦广布于友。

一松

山野居士原卷于至正天宿年成之,小道洪武已年,获之。然风尘中,干戈烽烟,布化力廖。小道机愚,观研智拙。于洪武亥年梓之,普布于友。

《游戏大全》为明洪武间木版本,一直流传至今,这应该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棋谱,至于真伪因未见原书(以上材料均录自《象棋》月刊1963年第二期),庐山面目难辨,不敢妄断。不过,我提出三点疑问,以供参考:

第一,明代象棋谱存目现有十七种之多,但各家公私藏书目录未见有此谱,再如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钱曾,广收宋、元、明棋谱,象棋谱就有《金鹏十八变》等明刊本七种之引多,围棋谱更多,但当时已很难得到宋、元时的拱谱,他在《读书敏求记》中说:“……于生平侈言藏书,搜访殖编,独未见宋制棋谱,丁卯,私至秦淮,偶从书肆检得《元元集》,前有虞道园序文,已诧为世鲜有蓄之者,今年薄游武林鲍系湖上,有人持宋刻棋谱示予,题为前御书棋待诏赐绯李逸民重编。得之意蕊舒放,欣喜竟日……(16)。”但未见《游戏大全》。可见此谱也许在明代就已极为稀少的了。

第二,明太祖洪武年间严禁着棋,一松道人私刻象棋谱,这不是公开对抗皇帝的禁令吗?

第三,我们从宋元明现存棋谱及有关资料来看,当时棋手们研究布局的趋势,主要都以斗炮局为主,如宋、元时的《事林广记》中为“顺炮横车破直车”,明代的《金鹏十八变》、《自出洞来无敌手》及《桔中秘》等全局谱,也都是以斗炮局为主,而《游戏大全》却以斗车局列为首位,这与宋、元、明时期象棋的发展历史似乎有些不相符合。

据以上三点,《游戏大全》是否为元末明初刊本?姑为存疑。

注:

(1)洪遵《谱双》,1页,光绪丙午长沙叶氏

刊行。

(2)《东京梦华录》外四种,西湖老人《繁

胜录》,116页。古典文学出版社。

(3)同上,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

济,452页。

(4)同上。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诸

色杂货,244页。

(5)《漱玉集注》2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4月版。

(6)刘克庄《象弈》。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册一,卷五,49页。

(7)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29页。乌程许氏藏明版,商务缩影,

(8)《后村先生全集》册一,卷八,72页。

(9)同(8),卷二,20页。

(10)同(7),卷一和卷二。

(11)同(10),卷十九,406页。

(12)同(10),卷十一,239页。

(1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15页。

(14)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五十六,杂艺术,卷二百二十九,833页。

(15)洪遵《谱双》,25页。光绪丙午长沙叶氏刊行。

(16)《象棋》月刊,1963年三期,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