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定桥 军博 铁索 连连看 文物

军博文物连连看:泸定桥的一段铁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2 00:03:03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来自:前线客户端

很多人都知道中央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也熟悉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的名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但也许不知道,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段泸定桥的铁索。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到达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并于5月25日强渡大渡河。但很快发现,这里只有几条小船,要把一万多红军渡过河去,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眼看国民党的追兵越来越近,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泸定桥距离安顺场240华里,而且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接到任务后,日夜兼行,于29日清晨,出其不意地赶到了泸定桥西岸,袭占了西桥头。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

展开全文

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主要由13根铁索构成,全长103米,宽2.8米。每根铁链,都有碗口那么粗。其中9根铁索作为底链,在上边铺上木板形成桥面。而另外4根铁索,分别立于两侧作扶手。13根铁索,共有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构成了这个坚固无比的大铁桥。所有的铁索,都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的铁桩里。桥头两岸的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固定铁索的落井之上,还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

5月29日下午16时,红四团经过紧张的准备,发起了夺桥战斗。2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1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每人带一支冲锋枪或手枪、一把大刀和10多个手榴弹。此前,敌人已经拆除了桥面的木板,只剩13根光秃秃的铁索。突击队的战士,只能攀扶着摇摇晃晃的铁索艰难地前进。

全团的号兵一起吹响冲锋号,轻重机枪同时向对岸开火。22名突击队员奋力向前,当敌人的子弹一起向射来时,他们紧贴铁索,一尺一尺地向前爬行。这时3连连长王友才带领战士们每人扛一块木板,在后面边铺桥边冲锋。当突击队接近对岸桥头时,为阻挡红军的前进,敌人引燃了堆集在东桥头的桥板,燃起熊熊大火。但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拦住英勇的突击队员,他们在烈火和浓烟中发起了强攻,一边冲过火障,一边端着冲锋枪猛射,脸被熏黑了,衣服烧着了,仍全然不顾,猛虎般地冲锋,最终占领了东桥头,并掩护后续部队冲过泸定桥。

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为中国工农红军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打开北上道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这场殊死的攻击战中,有4位突击队员壮烈牺牲,其余18人不仅活了下来,且没有受伤。战后他们得到了奖励,每人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这场战斗,也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决死之战和经典之战,一直为后人传颂。

因为占领了泸定桥,中央红军的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大渡河。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来到泸定桥边的时候,都觉得“飞夺泸定桥”是一个奇迹。在部队紧急过桥时,蔡畅等还唱起《国际歌》和《马赛曲》,为大家鼓劲加油。

1961年3月4日,泸定桥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6月,管理单位对泸定桥进行了全面修复。并用了低碳圆钢制作铁链,换下了已经损坏的铁链。其中有24节铁链,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昔日,它们是横拉在大渡河上的钢筋铁骨,留下了红军战士攀扶的足迹,也见证了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向对岸,飞夺泸定桥的奇迹。

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现在这里有《御制泸定桥碑记》,记载了修桥的原因、桥的规模和维修办法等。还有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每个来这里参观游览的人,既可以看到“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的壮观,又可以体味“桥横铁索寒,当年鏖战急”的伟绩。

这是一段意义非凡的铁索,也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胜利。诚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正门内墙壁上所书:“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勇往直前的红军将士,用顽强的革命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书写了历史的传奇和人间的奇迹。

作者:汪金友

编辑: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