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丽丝 综合症 奥秘 漫游 仙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奥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1 20:44:02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奥秘

史云梅耶《爱丽丝》(Něco z Alenky,1988)剧照。© CogniFit Blog

利维坦按:

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描述了他小时候时常经历的“错觉”:房间里离他最远的墙开始慢慢往后退,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白色正方形在远处漂浮。回过头看手中的书,发现书上的字被放大了很多。

除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AIWS),还有一种类似形式的“类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Alice in Wonderland-like syndrome,AIWLS)。两者有何区别呢?AIWS的患者会感知到自己身体部位大小发生变化。比如说,他们可能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脚丫子变小了或被拉远拉长,或感觉自己的手比前阵子变大了很多。这与AIWLS密切相关,AIWLS患者则会错误判断物体的大小或与自己的距离,比如看见事物比原本要大、要小、要肥厚或细薄等等,对于两种症状都出现过的患者,则应被分类为AIWLS。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 【 利维坦行星 】,可以关注

9岁的乔什·弗斯(Josh Firth)一次与父母乘车出游时,突然发现路边的大楼发生了奇怪的改变——它们看起来变得更大了。他告诉母亲索尼娅(Sonja),索尼娅感到困惑不已,在她看来,这些楼和平时相比别无二致。

索尼娅说:“(在乔什看来)随着车子移动,道路两侧的大楼突然变得庞大,感觉就像朝他靠拢。”

这桩怪事并非偶然。乔什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有一天从学校回家后,他向母亲描述说:“ 老师的脸变得巨大无比,与身材不成比例,同时教室的墙也被拉长,离他越来越远。”乔什还说有一次在学校下象棋时,他注意到“ 手指变得粗壮宽大,以至于感觉无法夹起棋子”。

展开全文

史云梅耶动画《黑暗,光明,黑暗》(Tma/Svetlo/Tma,1989)剧照。© Facebook

索尼娅表示这些诡异事件在晚上会变得更加诡异,“(乔什)房间的角落开始变形,墙体变得摇摇欲坠,向他砸来。”这导致了乔什会在夜中惊厥。索尼娅说有时候儿子会抱怨她的声音变得不一样,在他看来母亲说话“音调低沉且语速缓慢”。

乔什一家花了近两年的时候才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乔什经历的是一种被称为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AIWS)的罕见病,有时它又被称为“托德综合症”(Todd's syndrome)。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会影响患者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1],并扭曲对自己身体及其所占据空间的感觉,其中包括了在视觉和时间上的扭曲。想象一下,你这辈子看到的人脸都变得像龙脸那般狰狞[2]。

© Pinterest

然而这一症状仅仅只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40种视觉扭曲特点的其中一种[3]。一些患者还描述说,他们还会看到不同的身体部位被加到了面前的人身上,比如坐在他们前面的人脸上长了一条短臂。其他症状还包括看到人或者物品缓慢或快速移动,或者完全静止[4]。患者的听力也会受到影响——他们感觉到亲人说话会出奇地慢或者不自然地快。同时患者还声称会看见物品或者他们自己的身体部分在眼前膨胀或萎缩[5],仿若它们自己在改变大小,就像乔什经历的那样。

这种疾病正是以上述最后一个症状来命名的。该名字取自刘易斯·卡罗尔书中的虚构人物爱丽丝,她喝下魔法药水后会变小而吃下蛋糕后又会重新变大。 卡罗尔本人可能就是受到自己感知紊乱的启发,也可能是偏头痛先兆所引起的症状[6]——偏头痛患者经常会有短暂的视觉障碍。更有甚者认为卡罗尔因癫痫、药物滥用甚至感染,或可能本身就患有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

© Philadelphia Inquirer

尽管在1955年,该疾病就被医生正式定名为一种特定的综合症,而部分症状在此之前就已被医生记录,但是 导致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确切原因依然扑朔迷离,甚至爱丽丝本人可能都会觉得越来越奇怪。

当研究人员试图揭示这一奇怪的情况时,他们希望可以找到重要的线索,来解释大脑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世界。

现在,每当乔什开始出现症状时,他就会随身携带一面镜子 来进行“现实检查”。© Sonja Firth

由我们多种感官发出的信号,加上过去的生活经验,让每个人对于世界的感知都彼此不同。我们都存在于自己独特的现实中。伦敦神经学家莫赫·康斯坦丁(Moheb Costandi)在他的著作《身体即是我》( Body Am I )中对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进行了讨论,他表示:

“感知并不是一个仅仅依赖视、听、触、味以及嗅觉等感官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主动过程。大脑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和偏见对传入的感官刺激进行处理。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又影响着我们的感知。”

但是当遭遇幻觉、错觉或精神方面的扭曲时,我们的感知又会变得紊乱。当我们对自己或自身所处世界的感知发生扭曲时,我们就会有失去自我意识或遭遇人格解体的危险。我们甚至可能最终会体验到世界本身是不真实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去真实感。

在过去,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通常被人们无视,并且当成一种无需药物干预且基本无害的疾病。 普通人群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症状,多达30%的青少年有轻度或短暂的综合症体验[7]。某些非法药物也会引发相关症状。

© Tumblr

然而有时我们对世界感知的改变,可能是由背后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导致的。 有多种病因可能会导致儿童及成人中患有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比如中风、脑瘤、动脉瘤、病毒感染、癫痫、偏头痛、眼部疾病以及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Lyme disease)、H1N1流感和柯萨奇病毒B1(Coxsackievirus B1)等也会导致该症状的产生。一项研究甚至将该症状确定为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的表现,该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且致死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8]。

© BBC

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临床精神病理学教授扬·德克·布洛姆(Jan Dirk Blom)是少数致力于研究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强调,医生们需要认真对待描述这些症状的患者。

在青少年时期,我就意识到我的四肢很粗壮,手臂更是硕大无比。

——吉莉安·哈里斯(Gillian Harris)

吉莉安·哈里斯(Gillian Harris)来自英国西苏塞克斯郡(West Sussex)普尔伯勒(Pulborough),尽管从小就饱受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折磨,但直到6年前,在她48岁时才确诊了该疾病。

哈里斯说:“在我孩提时,就感觉身边的物体离我越来越远。而在青少年时期,我就意识到我的四肢很粗壮,手臂更是硕大无比。”在16岁时,她被诊断为癫痫并接受了相应的治疗。

© Tumbex

尽管只有少量研究,但是现存的结论已经足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来探究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是如何折磨这群患者的。

布洛姆表示,基因可能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易感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还需要更多证据来确证。

在儿童中,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起的脑炎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最常见诱因,而在成人中,该综合症常与偏头痛相关。

令人惊异的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导致的感觉扭曲也会发生在腹型偏头痛患者的身上。该疾病与更常见的偏头痛有共同的诱因和缓解方法,但常伴有阵发性且持续2到72小时的剧烈腹痛。腹型偏头痛患者通常有偏头痛的个人或家族史。

© Elsevier

脑部成像也提供了一些独到见解,结果表明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可能是由于大脑中名为 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的区域发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9]。 上述区域主要处理视觉、空间信息以及触觉、体位和疼痛相关的信息。

在这一感觉信息关键交汇点,由病变、神经损伤或脑部水肿所引起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大脑解读信号的方式。

布洛姆认为,要确切了解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他相信这个缩写为AIWS的疾病,能够在大脑是如何编译关于世界的信息方面提供重要的线索。

© CogniFit Blog

但是对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患者做脑部研究以探究该疾病的根源却并非易事。“我觉得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发病较为罕见,同时相关症状的发病时长较为短暂。”康斯坦丁说,“在患者发病时对其进行脑部扫描也困难重重。”

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的症状在普通人群中出奇地普遍。© Alamy

虽然在部分情况下,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发病导致的感官失调只会让人稍微有些晕头转向,但是有时该疾病又让患者胆战心惊,陷入危险之境。现年54岁的吉莉安这样描述:“当我发病频繁时,甚至不敢独自前往火车站或乘坐公交车,担心在站台边或者在车上突然发病,你失去了独立性,做啥事都有影响。”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症状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但根据潜在病因的不同,症状可能会复发[10]。

吉莉安在按照两种抗癫痫药物的最大剂量服药后,癫痫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已经两年没有发作了。然而,乔什依然饱受“爱丽丝”(他就是这么称呼自己的疾病)的困扰,但他已经有了对付“她”的办法。

索尼娅表示,“当疾病发作时,看向窗外或者照照镜子真的对他帮助颇多。当他注视着自己的面部特征时,将有助于缩短‘爱丽丝’的发作时长”。当乔什不在家的时候,他会随时携带一枚袖珍镜子,以便需要进行“现实检验”。

参考文献:

[1]cp.neurology.org/content/6/3/259.full#T1

[2]

[3]

[4]

[5]

[6]

[7]cp.neurology.org/content/6/3/259.full

[8]

[9]/

[10]cp.neurology.org/content/6/3/259

文/Roberta Angheleanu

译/药师

校对/boomchacha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 药师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加星标,不迷路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