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于丹讲论语被骂,台湾傅佩荣讲孔子没人议论
于丹讲《论语》曾经风靡一时,当时百家讲坛红极一时,音响、书籍书店到处都有。主要原因是当时国人很少全面学习论语,觉得新鲜,如饥似渴地认可了论语和于丹,同时于丹滔滔不绝地讲法也吸引了绝大多数听众。为巜论语》走进人们的视线和生活、国学的普及做出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学的普及及人们接触地增加,人们对论语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人们认识到于丹的讲解有好些地方是于丹自己的认识,加上了好多今天的价值观!加之于丹成名后负面报道不断,耍大牌等现象,这和自己讲的论语背道而驰,言行不一致,导致人们越来越反感于丹。
而傅佩云先生则不同。我记得傅先生当初来大陆讲巜论语》时,主持人问傅老师:有人把傅老师比为台湾的于丹,傅老师有什么看法?傅佩云回答的很得体,说各人有各人的解读!既没有正面回答又回答了问题。表现出傅先生的函养。其实这正好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
两者讲论语,一个是洋洋洒洒,尽是溢美之词,康慨激昂,古为今用。一个是平易近人,尽量还原本意,表述自己的认识,一幅学究样。谁符合论语提倡的君子象,渐渐地人们自己会对比。
论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关键地是要践行,如果说的和自身行象反差大,引用《论语》中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
如何看待于丹讲解的论语
论语,孔门弟子整理的师徒讨教的问答题。孔子弟子三千也不是氾泛之辈。都不明白,明白还问吗?后人离孔子年代几千年。语言语法不同了要想全面理解会更难。
于丹讲论语能理解皮毛就是很了不起了。不管理解的深浅。于丹的口才是驚人的。
于丹是真的不懂《论语》,还是为了大众能听懂故意那么讲
于丹,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实不仅仅是于丹,几乎所有曾经在《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上露过脸的“专家”后来或多或少都被人诟病。
实话实说,既然是“百家讲坛”,就必须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学术研究重点;从这个逻辑思维出发,于丹当然是“懂”《论语》的那个人。
于丹不仅仅“懂”《论语》,而且还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语录加工烹制成了“心灵鸡汤”;当初凡是喝了这碗汤的听众应该知道它的滋味。
换句话说,于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把《论语》中传达出来的“正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传播开来,也是一家之言;
当然,于丹所讲的内容也应该和那时的“国学热”有很大的关系,说不准也是电视编导的授意。简单说,于丹讲《论语》,那是她个人的理解,学术自由无可非议。
如同足球比赛,于丹在“上半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人家可是当年的网红,圈粉的大卡;她主要是在“下半场”没有把握好自己,人设崩塌;用一句套话,那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个人主义膨胀;学术可以与众不同,但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守相同的底线;也不知于丹下了《百家讲坛》以后是否能够铭记孔子的教诲: 吾日三省吾身?
如此说来,于丹不过只是懂了《论语》的皮毛,根本不知道儒家学说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