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屏 薪火 相传 传统文化 深入

玉屏深入推进箫笛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1 19:11: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9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印山民族小学和新华小学的学生交流活动上,六年级9班学生夏萌用笛子独奏了一曲《快乐的小笛手》,节奏感强、舒服轻快的韵律让现场的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快乐的小笛手》是一首经典的笛箫曲谱,它的旋律如一抹天然心态的自我剖白,又仿若青涩时光里践行的背影。演奏结束,箫笛老师姚沙立即给孩子们普及乐曲和箫笛知识。

在玉屏侗乡大地上,沉甸甸的侗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史记载,经历了500年发展的玉屏箫笛,在清乾隆二十二年,因其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之不减凤笙,而成为皇室贡品。留下了“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的传说。

从一根竹子到享誉神州的成品箫笛,要经过取材、制坯、雕刻等70多道工序,是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经典代表,备受国际友人青睐,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受到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喜爱。

玉屏箫笛的问世,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以一种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其中则以雕刻工艺为主体。整个雕刻工艺,均是采用单刀、双刀完成:单刀刻制书法作品,双刀刻制图案造型。

展开全文

人人都是传承者。为传承和弘扬箫笛文化,2012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教育局组织箫笛专业人员分层次编写了八册《箫笛》教材,并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小学3—6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初高中及职校阶段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先了解传统文化。有着20年箫笛演奏经验的姚沙说,学校通过“观、讲、教、演”的综合教学方式,在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学生真切感知箫笛文化的脉搏,更广泛地提高学生美育素养和对高雅文化艺术的审美意识。

“我们玉屏是‘中国箫笛之乡’,传承箫笛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夏萌不仅在学校学习,还让父母请了专业箫笛老师,去年在学校举办的箫笛演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作为玉屏箫笛示范学校和教学基地,印山民族小学定期开展箫笛文化艺术节及千人箫笛演奏大课间等活动,通过手工制作箫笛、绘画、演奏等方式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现箫笛文化特色。

不仅如此,玉屏还合理配置箫笛演奏人才,积极引进箫笛专业教师,采取传、帮、带等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箫笛演奏教学,整体提升本地中小学箫笛演奏水平,背着箫笛上课已成为该县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习惯。

“将箫笛文化纳入教学,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姚沙说,吸收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自觉自律、自理自立、积极自信、阳光向上的高素质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快乐成长。同时还进一步推进箫笛文化品牌建设,全面提升“箫笛名都·侗听玉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玉屏文化软实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葛永智

编辑白春霞

二审杨聪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