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主义 开屏 对抗 循环 观察

开屏观察|这群“循环青年”这样对抗消费主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1 17:41: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倒腾旧货、二手物品,改造旧衣物、旧布料,废物利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消费主义,这样的一群人,被网友赋予了一个新称呼:“循环青年”。

近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Y世代(一般指1980-1995年间出生的人)和Z世代(一般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作为设计师力所能及的,就是通过改造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受访对象:Shark 37岁 独立设计师 玉溪人

受访对象:Shark 37岁 独立设计师 玉溪人

2月25日,记者在昆明拾翠云南民艺公园的“再生市集”上遇到了Shark。彼时,她正在自己的“服装改造”小摊上忙碌。

shark于云南大学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霍特国际商学院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后又前往英国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在伦敦求学时,shark发现了很多vintage古董街和店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禁塑”和环保的理念。她认为,衣服就应该品质好点然后耐穿些,“现如今工厂批量制造的成衣遍地,拉低更迭门槛的同时,也在制造成吨不可降解的污染。”

shark改造的衣服

回国后,shark成为了一名独立设计师,进行婚纱定制、改造。

“我有个超级爱买衣服的妈妈,几十年了,她的衣服多到三层楼的衣柜都装不下。”shark告诉记者,“拿来给我穿呢,我看不上老气的颜色和陈旧的款式,有些衣服吊牌都没拆就放着了也很可惜,所以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了。作为设计师,个人能力所及的就是通过改造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展开全文

shark改造的衣服

就这样,shark的业务又多了一项旧衣改造,开始接周围一些朋友的订单,2020年年底,她第一次接朋友的旧衣改造单,把质量好但不合身的衣服改个款式,就成了一件更符合当下潮流的新衣。

曾有朋友想把当年结婚买的婚纱卖给shark,但她鼓励朋友留着,等到以后他们的女儿结婚时再来找自己,把当年妈妈的婚纱改造后,给女儿结婚时再穿,传承那一份寄托了美好祝福的特殊情感。

shark给猫咪改造的衣服

shark收养了两只流浪猫,“婉儿”和“锅巴”,两只毛孩子穿的衣服也是用家里闲置多年的旧衣自行改造完成的,“冬天可以给毛孩子一些温暖,造型夸张的衣服用来拍照也很有趣。”

shark给猫咪改造的衣服

截至目前,她已经改造了上百件旧衣服。用心构思、亲手改造旧衣,这使得旧衣不仅获得了使用价值的延续,还被赋予新的情感价值,以及美感和艺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有shark倾注的心血,有旧衣的新生,还有对生活的向往和环保节约的态度。

“二次利用觉得幸福感爆棚!”

受访对象:余小鱼(化名) 43岁 全职妈妈 昆明人

受访对象:余小鱼(化名) 43岁 全职妈妈 昆明人

“看到别人的分享后,灵感突然出现,就心血来潮着手改造。”余小鱼说。

成为全职妈妈后,闲暇时,余小鱼就会进行文玩或者旧物改造。“主要是平时喜欢做手工,就想尝试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同时,能二次利用一些物品,两全其美!”

余小鱼改造的牛仔小熊

刚开始,余小鱼用牛仔裤做了个小收纳袋,主要是想学习刺绣,这个小收纳袋相当于是个练手的作品。余小鱼回忆,“一开始也没想好用来做什么,做完后觉得挺适合做随身包的。”

在做旧物改造过程中,余小鱼喜欢采用旧牛仔裤、牛仔衣作为原料,因为这样的面料相对硬挺,而且都比较成形,做手工改造的时候,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用牛仔裤改得比较多的就是包包。

余小鱼还喜欢做文玩改造,也是利用之前做微商剩余的材料,线材、珠子之类的进行DIY,比如,她曾用剩下的材料加上儿子小时候佩戴的招财猫、核桃雕刻的小猪等,做成了全新款式的文玩手串和流苏。把旧物换个新款式,也满足了自己佩戴饰品时所需的新鲜感。

余小鱼改造的文玩手串和流苏

她曾帮朋友用阔腿牛仔裤改造了一个包,当时因为缝纫机坏了,余小鱼自己用一针一线历经一个季节更替,亲手缝制完成。

在余小鱼家里,有很多闲置物品也被充分利用,一些颜值与功能并存的杂物盒,就是用空的洗衣液桶改的。经过亲手细心改造的物品,被赋予更持久的生命,针线之间,被余小鱼注入了细腻的情感。在践行节约环保的同时,这些物品还能为余小鱼带来些额外收入。余小鱼有时会将自己改造好的物品拍照后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有朋友看到了如果喜欢就会联系她下单预订。

“二次利用,幸福感爆棚!”余小鱼说。

余小鱼改造的坐垫

“转卖、购买闲置物品能促进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不失为另一种‘富有’”

采访对象:高卿岚 22岁 学生 曲靖人

采访对象:高卿岚 22岁 学生 曲靖人

“买东西时,常有‘买新不买旧’的说法。不过,对于我来说,上述道理可能并不适用。”高卿岚说,很多物品“没必要什么都买新的”。

去年8月开始在昆明实习的高卿岚,在布置新家的过程中,第一次尝试购买二手物品。

“小懒人沙发150元、一套餐桌椅350元、一台洗衣机50元、猫抓板窝15元、两块全屋地毯80元,还有各种厨房用品。”高卿岚一一列举着自己购入的二手物品。

搬进新家后,在物业群内,他发现了一个由周边区域市民组成的闲置群。群内求购,出闲置的消息时常刷屏,从母婴用品到家电家具,从书籍桌椅到手机电脑各种类型物品应有尽有。在群里,平时闲置的物品,一旦遇上“对”的人,也能变废为宝,高卿岚告诉记者,“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购置或者卖出的,只需要在群里发布物品的相关信息即可。”

高卿岚也曾用闲鱼、小红书等App了解二手物品的信息,但大部分是通过闲置群购入。“闲置群里都是周边的人,可以上门看货,合适的话就可以直接提走,出售或者购入闲置物品都更加便捷高效。”

购买的二手猫爬架

闲置群内还有群主运营,如果买卖双方发生了矛盾,群主就会出面协调解决。如果有人出现了不诚信买卖行为,群主会将此人公布出来广而告之,踢出群聊,永久拉入黑名单,这样的措施给闲置群的交易提供了保障。除了购入二手物品外,高卿岚还出售过二手物品。他曾花费80元购入了两块二手全屋地毯,但后来因为颜色不合适,定价60元转卖了。同时高卿岚还享受在闲置群交易的乐趣。“在买卖东西的过程中也会和他们聊天,已经和很多买、卖方成为了好朋友,这种社交属性也是二手交易的乐趣所在。”

高卿岚认为,把自己闲置的物品卖出去,或是在闲置群里“淘宝”,在省钱的同时,还能促进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不失为另一种“富有”。“让闲置物品‘转’起来,不仅节约家中的空间,更是在践行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

“在二手平台买卖汉服也是资源充分利用”

采访对象:卞芜(化名) 22岁 学生 红河人

采访对象:卞芜(化名) 22岁 学生 红河人

“我沉迷在二手平台‘收破烂’。”卞芜开玩笑说。

卞芜“收”得比较多的是小家电,数码产品还有各种收纳好物,比如ccd、空气炸锅,宜家收纳架等等,“买来试试水,大部分是有需求但更想尝试的东西,因为不确定买后会不会闲置。”

卞芜对富有国风设计的物件有热烈的执着。大半年前,当她第一次在古城街道看见穿着明制汉服的小姐姐时,就对明制汉服着了迷。

租借的明制汉服

“对于我这种还是学生并且新入门的‘袍子’来说,资金并不充裕。”所以卞芜会借助闲鱼租借,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风格后,再入手购买,“买每件单品前,我都会想好是不是非买不可,是否能够和现有的款式搭配,心仪且价格合适,才会下手。”

一些“资深袍子”会一边在闲鱼出租或者卖闲置的普通款汉服,然后通过回血的资金去购买更喜爱的、昂贵的定制款。卞芜告诉记者,“这种由卖到买的模式也挺好的,我后期可能也会效仿她们。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对汉服的更好需求。”在她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资源充分利用”。

越来越多人正在积极践行闲置旧物再循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闲置旧物的生命故事在流动、转让中延长,其意义也不断被重塑、叠加。

租借的马面裙

“二手买卖为旧物重新赋予价值”

采访对象:杨飞(化名)23岁 研究生在读 陕西人

采访对象:杨飞(化名)23岁 研究生在读 陕西人

从摄影小白到现在能用自己的爱好赚取生活费,杨飞在摄影技术上经历了蜕变,他对摄影器材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

不少人说“摄影穷三代”,主要说的是器材之贵,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和拍摄需求,杨飞通过购买二手相机、镜头等,已经节省了很多钱,并用省下来的钱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

杨飞刚接触摄影时,虽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觉得“吃了很多亏,设备基本都买全新的,而且还是跟风买的。”

都说“二手水深”,买二手器材自然也需要做不少功课。每次购买器材,杨飞会通过二手平台或一些相机店铺进行多方了解,尽量进行线下交易。买之前,一般都会仔细查看器材的成色,如镜片有没有划痕磕碰,买之前核对对方的购买记录、包装、说明书、发票等。

倒腾、接触过不少器材后,杨飞逐渐感觉到,“不存在完美的产品,即使是最贵的相机,也有它的不足,比如不便携,你要求好的画质,就得接受这类相机的大重量;买相机的时候还要考虑适配的配件,很多配件价格也是不菲的。”

在熟悉了摄影这个领域后,杨飞发现很多九五新、九九新的镜头,其实只要使用正常就可以了,实际用起来跟全新的差距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2023年2月中旬,杨飞看中了一个镜头,实体店要14900元人民币,二手的13250元人民币,便宜了1650元,再三考虑下,杨飞买了二手镜头,结果到手之后收获了一份惊喜:“跟全新的差不多,变焦非常丝滑。”

“一时消费‘上头’,过后这些东西就被放在角落‘吃灰’,很可惜,但它可能的确不能再为主人创造什么价值。二手买卖就为这些旧物重新赋予价值和被选择的权利。”杨飞说,“在我不想要这个设备之后,我还可以把它卖给其他人,让镜头的价值传递下去。”

上网分享自己的“抠门”日常

采访对象:豆瓣网友

采访对象:豆瓣网友

在豆瓣App有“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小组,不少网友会在该小组内发帖分享自己的“抠门”经验,如“12元解决两个月晚餐”“一件T恤穿16年”等。

记者发现,也有一些来自云南的网友分享自己的“抠门”心得:一位官渡区网友通过在自己学游泳的地方办卡,每周洗澡洗头就都在游泳馆,以节省家中水电费、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的开销。

一些网友坚持每日“打卡”,挑战“一周200元生活费吃饭”,用“建行生活”App领券减免订外卖的费用;使用“云闪付”减免优惠等在日常购物中省钱。

“个人护理”也是网友们最为聚焦的一个领域,有网友分享了“一瓶椰子油=润肤露+身体乳+护发精油”的公式,表示自己来到云南以后因皮肤状态不好使用了椰子油,意外发现椰子油保湿效果很好,“可以一瓶从头用到脚,但油皮要慎重使用”。

虽然有些“抠门”方式也令人咋舌,但从积极的一面来说,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年轻人对于当下商品消费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对抗。

不少人都经历过“买它时要吃土,穿它时嫌它丑”的“衣柜爆满时期”,也总有一段时间,人又开始思考“断舍离”,留下真正实用的、“质优价廉物美”的东西,努力去简化自己拿取的路径、净化自己生活的空间,向“实用主义”甚至是“极简主义”靠拢。这样一来,生活会更加舒适和方便,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解放”。

在当前“内卷”的重重压力与瞬息万变的工作、生活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摆脱内耗,用有限的成本获得长足的快乐,坚决不被消费主义PUA,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定义”的人生。他们顺环保潮流而动,推动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使旧物成资源,延续了它们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那些再次被利用的物品寄托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温度。

选择何种生活是自己的选择,你怎么看呢?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实习生 苏金敏 罗会芬 文 受访者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