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发芳、庞孟华
在黔江区文物管理所内珍藏着一枚十分珍贵的文物——川陕苏维埃布币“叁串”券,一张票面叁串(每串值一千个小钱,即一千文),当时两张币值相当于两石大米(即800市斤)。
1933年12月—次年5月,贺龙、关向应先后三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湖北咸丰县活龙坪进入黔江县城,在今红九师旧址驻军7天,途经南海、水车坪、马喇湖、黄泥沱转战彭水。当时红军通用的货币就是这种苏维埃布币。此枚布币是1958年黔江县文化馆清理馆藏图书时发现的,贺龙率领的红军进驻黔江县城使用这种货币流传民间并被夹在书中保存了下来。
布币长15.5厘米、宽8.1厘米,布质为细纱机制白布。图纹为石板印制。正面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币中图案由镰刀、斧头、五角星、拳头组成,面额为“叁串”,时间为1933年。背面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隐文暗记组成。中心位置为直径4.5厘米的齿轮和阿拉伯数字“3”字,并盖有4厘米见方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红色印章。此物系1933年通江县西寺街川陕省工农银行制币厂在艰苦困难的战争环境中因陋就简印制发行的。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攻占通江、巴中等地,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离开根据地。其间两年多,国民党对川陕苏区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同时进行严重的经济封锁。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巩固苏维埃政权,1933年2月,川陕省苏区召开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颁布了《川陕苏维埃组织法》,规定:“省财政委员会,工农银行,制造苏维埃货币,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息和无息贷款,帮助合作社的发展”。随即先后成立了川陕省工农银行和制币厂,川陕省工农银行总行设在通江县城外南关,行长是郑义斋同志,造币厂主要造二百文、五百文的铜币。后又仿造川版银圆和袁大头、孙小头银圆。同时还造了票面“贰串”、“叁串”、“伍串”、“拾串”和“壹圆”的布币以及“壹串”、“叁串”、“壹圆”票面的纸币。布币上标有“工农货币,不折不扣,市面行使,照价兑换”,“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等字样,纸币上标有“全国通用,凭票兑换”。苏维埃营业条例规定“一切商人不得拒绝使用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货币”。
川陕省苏区货币币值稳定,人民乐于使用。它的设计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意义,反映了当时特定环境中的战斗风貌。它的发行,在川陕省革命根据地内统一了币制,它对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工农业生产,支援革命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都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5月经重庆市文物局文物鉴定组确定为三级文物。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