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于 好书 推荐 于诗 乐——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推荐三本好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1 12:34:03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北京日报 | 作者 叶小文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我的案头,放着三本好书,从这三本书,想起了孔夫子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诗》即《诗经》,兴就是兴起、开始、振奋的意思。孔子在《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表明一个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待人接物,言辞修身等各个方面,都应当从学习《诗经》开始,只有这样感性语言认识,才会有“美”的感受,才能“绘事后素”,立德修身。今天我们不断用“中国梦”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

“立于礼”。《礼》即是社会的规则、仪式、制度。《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使人在社会上能够站得住。学礼守礼,从具体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严格地遵守礼的规定,才能克己复礼,以正其身,是为立也。今天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而立于礼,必须搞好教育,必须全民读书,知书识礼,知书达礼。

“成于乐”。孔子常以礼、乐连言,认为音乐才能使所学得以完成。“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乐也不会是令人愉悦的。《乐》经是建立在《诗》的感性和《礼》的理性基础之上的升华,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的产物,惜已失传。为什么“兴于诗”,“立于礼”如此重要,“成”却在于“乐”?我想,孔夫子的用意很深。在今天看来,“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是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实现的,“安得天下尽欢颜”之“乐”。那么,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音乐究竟是怎样?

我推荐的三本书,恰好就是:“兴于诗”——《以诗词养性情》;“立于礼”——《朱永新谈读书》;“成于乐”——《中国人的音乐》。

“兴于诗”——《以诗词养性情》

性情不是率性,不是率意,更不是喧啸。性情是以学养为支撑的。诚然,这个学养又是以较好的文字能力为基础的。但我又以为比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阅历、经历和见识。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万般人。《以诗词养性情:蒋定之诗词选》的作者蒋定之从政多年,南北迁任,后因耳疾回江苏就职并潜心攻诗炼词,收获颇丰,把自己的职路历程和心路历程艺术化感情化,回首往事雪消云过,顾看今时地净风清,并寄语鹤发丹心、写真境界,有动人的艺术效果。所以,无论是状山状水,还是咏史咏物,他诗词中的感发,也显得更为厚重,读起来意味深长。“惜伤天籁碍君行,垂袖归来又一春。岁月如丝织练锦,诗书最是览风尘。只当朝野隐雅士,愿为乾坤写大真。自古秦淮钟毓秀,高吟妙和有来人。”

“立于礼”——《朱永新谈读书》

展开全文

《朱永新谈读书》 朱永新 著 商务印书馆

朱永新大名鼎鼎,有很多身份。他倡导阅读,到了近乎信仰的地步,坚持了三十多年。这本《朱永新谈读书》分为“家庭教育与读书”“学校教育与读书”“个人成长与读书”“读书的智慧与方法”四部分, 这本书太接地气了,重点破解家庭、学校、个人读书难题——《父母怎样与孩子一起阅读》《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捧起书籍》《学生阅读的六字诀》《谈谈完整阅读》《怎样读得更明白》……

对于家长而言,这本书回答了诸多令父母感到头疼的、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本书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怎样在班级、课堂、学校、图书馆情境中设立读书课程?怎样开展读书活动以及建设阅读环境?如何开展阅读评价、开发阅读课程?什么是学科阅读、完整阅读?而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如何在新时代“立于礼”?怎样掌握汲取知识学问的方法?这本书提供了精要、有用的中国古代读书法以及西方哲人的读书智慧。总而言之, 《朱永新谈读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本分类阅读指导手册,你可以把它作为读书方法工具书来查阅。

“成于乐”——《中国人的音乐》

《中国人的音乐》作者田青也是我的老友、书友、乐友。他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我担任国家宗教局局长的时候,我支持他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多次率团出访,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为促进国际交流和两岸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疫情期间把他多年的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成果写了下来,希望让国人和世界人民通过了解中国音乐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为了能让读者尽快了解无比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他依照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将从古至今的中国音乐分成“乐器与器乐”“民歌与声乐”“新音乐”三部分,精心选取了26个主题和36首代表性音乐作品,系统而生动地将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和音乐生活介绍给读者。这本书既是中国音乐之美的鸟瞰和巡礼,又揭示了中国音乐的精神价值与独特之处。书中还 有许多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记住的“硬核知识”。中国8000年历史的骨笛,伟大的乐器曾侯乙编钟,古琴的乐曲和乐谱,感情真挚、曲调动人的各地民歌和宋代的歌曲,以及充满中华民族可歌可泣不朽精神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都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带着读者走进国乐的长河,正如他所说:“因乐可知心,因乐可知人,你懂得了中国人的音乐,也就懂得了中国人,懂得了中国。”

(作者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