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士起绰号,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江湖人士很多来自于社会底层。当年爹妈起名的时候,都是很随意的,什么栓柱、狗剩、大蛋、二蛋的。到了江湖,如果还用这些名字,关键时候估计要笑场。但是,爹妈给的名字又不能随便扔,所以就起个响当当的绰号。比如,《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许大马棒就是这些土匪绺子的匪号。历史上,明末陕西十三家起义领袖的名字闯王、改世王、冲塌天、八大王等,不但名头响亮,而且寓意挑战统治者。
展开全文
毕竟,金日成就是比金、成柱、好听。
第二、江湖上的人都是做的杀人放火,甚至扯旗造反的不法勾当。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在乎,可如果官府知道了真实的身份,肯定会去骚扰自己的家人,所以要起一个别名,掩盖真实的身份。
实际上,近代很多革命先贤就是出于这种原因,起了其他的名字。后人记住的也是他们的化名,原名反而不为人知。比如,孙中山原名孙文,化名中山樵,后来被人记住的就是孙中山。华国锋本名苏铸等。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全都有绰号。这些绰号,主要是根据本人的特点起的。有些是江湖上的朋友送的。比如宋江就有两个绰号:及时雨和呼保义,概括他对朋友仗义的特点。
还有的绰号,就让人怀疑是自己起的。比如镇三山黄信,就是因为黄信治下有三座大山的土匪很猖獗,黄信立誓要消灭他们,很可能是自己起的。
实际上,不光是梁山好汉有绰号,有些梁山的对头也有绰号。比如,江州城那个陷害宋江的黄文炳,人送外号“黄蜂刺”,是在骂他嫉贤妒能,心里只想害人。这样的绰号,估计老黄是不接受的。
所以,别人送的绰号,本尊不一定接受。
回到问题,为什么鲁智深和武松一开始没有绰号?
第一个可能性,我认为绰号也有一个产生的过程。
其他好汉当他们在《水浒传》中出场的时候,已经是有绰号了。而鲁智深和武松在书中大篇幅的出现,正好是全程讲述了他们的江湖故事,当然也就讲述了他们的绰号的来历。
第二个可能性,就是他们当初也是有绰号的,只不过不是很响亮,后来他们就抛弃了,使用了新的绰号。
比如,鲁智深在当军官的时候,大家都尊敬的称呼他“鲁提辖”,这应该就算他的绰号,但是后来,情形变了就不用了。
武松在当上了都头后,大家也都尊称他为“武都头”。
第三个可能性,可能和他们对江湖的参与度有关。
鲁智深原本在陕西做军官。当时的陕西出于宋和西夏交锋的前线,很多英雄好汉都被收纳入了军队中,待遇良好。好汉们是体制中人,不怎么参与江湖事务。即使本领很高,江湖中也闻名,但和江湖在野之士来往少,当然也就没有更不需要绰号了。
打死镇关西之后,鲁智深不断逃亡,完全脱离体制,进入江湖草莽。所以,就起了个“花和尚”的诨名。武松本身出身微贱,刚开始在江湖上毫无名气。以至于在柴进庄上,被庄客怠慢。这时候,武松只算是一只脚踏入了江湖,还没有得到江湖好汉们的认可,相当于是个门外汉。
景阳冈打虎之后,武松的威名一下就传遍了整个江湖。这时候,一提到武松,大家想到的就是打虎英雄。基本上武松=打虎英雄。但是武松紧接着就当了都头,算是进入了体制,接触草莽的机会很少了。之后的武松,杀西门庆、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一桩桩、一件件让人眼花缭乱。最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化妆成头陀落草。基本算是定型了,于是开始以“行者”的名字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