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三个年号。其中正月的前半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后半到十月是延康元年,而从十月后半到年底则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后,建安这个年号也随他作古了,大汉迎来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不过关于这个改元的具体时间,《三国志》和《后汉书》却产生了分歧。按《三国志》记载,改元延康的时间为正月。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三国志魏书魏书文帝纪第二)而按照《后汉书》的记载,改元延康的时间为三月。三月,改元延康。(后汉书孝献帝纪)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两本史书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我认为《三国志》的记录更为可靠,而《后汉书》将时间加以修改可能代表了作者的一些个人立场。汉献帝共有五个年号,分别是永汉、初平、兴平、建安和延康,这五个年号有着不同的意义。
展开全文
这一点陈矫看得很透彻,他干脆把这件事挑明说了,直接指出曹彰和曹植可能产生的威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特事特办,不能拘泥于流程。这件事定下来后,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礼仪都完成了,第二天又以王后的名义策立曹丕继位魏王,从而率先占据了大义名分。不过这件事却还不算完,因为按照正常流程,还必须得给先帝下葬才行,这才算是新君即位的一套完整流程。可如今曹操的尸体还在洛阳,于是就必须先把他的灵柩送回来。不过在此之前,曹彰就率先发难了。或许他此时还不知道曹丕已经在邺城即位了,于是他刚一到洛阳,就立刻去见曹植,随后提出:“父王召我来此,就是为了拥立你即位。”当然,这毫无疑问都是他信口胡说的。曹操去世前还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各项安排,当时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不可能做出这种会引发动乱的决定。不过面对这个诱惑,曹植却也没有答应,这不光是因为曹植并不想制造动乱,而且还因为他也不敢完全相信曹彰。之前曹植的心腹杨修被杀时,其中就有一项罪名是诽谤曹彰。按照这条记录的出处《续汉书》的记载,杨修诽谤曹彰的时候是和曹植在一起的,当时二人一起在司马门醉驾。《续汉书》曰: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章。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毕竟酒后吐真言,因此这说明曹植其实背后也在防备曹彰,两人所谓的友谊很可能也是塑料友谊。总地来看,曹植和曹彰很可能只是表面结盟,实际是一个互相提防互相利用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曹彰或许也有着不小的野心,拥立曹植只是个幌子,为的是以曹植的名义对付曹丕。如果真能打倒曹丕,他大概率也会把失去利用价值曹植一脚踢开。而曹植这么聪明的人,很可能也已经看透了他的想法,不愿被他利用,因此才会对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口拒绝。
一看这样不行,曹彰只好另寻他途,于是他找到了主持曹操丧礼的贾逵,问他玉玺在哪。曹彰这样做,其实已经充分暴露他的野心了,如果玉玺到了他手里,说不定就要矫诏谋反了。不过这却吓不住贾逵,曹操让他主持此事自然是有道理的。就在曹彰来洛阳之前,贾逵已经凭他的智慧解决了两个难题了。当初曹操刚刚去世的时候,很多人提议为了避免人心骚动生出乱子,应该秘不发丧。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至少曹彰已经知道了。另外,如果曹操有密不发丧的想法,他肯定会提前有所交待。贾逵自然没有采纳这种不切实际的主张,与其等消息自行泄露出去,还不如公开以后早做准备,于是依旧正常发丧。不过曹操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却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让局面更加复杂起来,这是贾逵始料未及的。当时青州兵和臧霸的一支部队竟然未经许可,大张旗鼓地离开洛阳走掉了。这件事非同小可,甚至可以说是兵变也不为过。臧霸的部队还好说,但黄巾出身的青州兵威胁很大,这支部队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初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时,就是因为青州兵被吕布骑兵击溃导致全军溃败。后来讨伐张绣的宛城之战时,青州兵竟然在乱军中劫掠自己人。由此可见,青州兵并非传统印象中的精锐之师,而是一支战斗力较差且军纪涣散的部队。
这次如果不加以约束,一路上难保会闹出多大事。于是贾逵提出不宜强硬镇压,而应该安抚,一路上粮草也要供给好,此外还特意公开发表了一篇檄文以安其心。现在毕竟是非常时期,能不生乱就不要生乱,等以后局面稳定了,自然有的是秋后算账的机会。可是连续解决了两个难题后,曹彰又开始闹事了。面对咄咄逼人的曹彰,贾逵丝毫不惧。可当时贾逵只是个小小的谏议大夫,他凭什么和曹彰针锋相对呢?原来贾逵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好帮手,那就是夏侯尚。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夏侯尚的身份不一般,他是宗室,也是曹丕的心腹,他背后不光有曹丕,还有其他宗室成员。其实曹彰跟夏侯尚也是有交情的,两年前二人曾一同平定过代郡乌丸的叛乱。不过夏侯尚终究跟曹丕关系更好,于是他选择和贾逵并肩作战。这证明至少大部分宗室都不会站在曹彰一边。有了这个底气,贾逵义正言辞地说:“太子在邺城,国家自有储君,玉玺之事君侯无须过问。”曹彰一看这架势,自己要是一意孤行,恐怕得众叛亲离,所以也就怂了。于是曹丕顺利承继大位的所有障碍都被扫除。现在最后一件事就是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下葬了,这是一件几乎白送的功劳,曹丕决定把这件功劳给自己最信任的人。首先两个人选是司马懿和夏侯尚,这两位就不多说了,都是曹丕的心腹。而第三个人就是之前立下大功的贾逵,曹丕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机智,将这件功劳给了他。完成此事后,贾逵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魏郡太守,从六百石升到两千石,可以说是火箭般的蹿升,从此他开始平步青云。与此同时,华歆带着汉献帝的诏书来到邺城,并将丞相和魏王的印玺交给曹丕,至此,曹魏的权力交接终于顺利完成。220年正月,曹魏内部围绕着权力交接一事发生了许多波折,这一个月风波诡谲,危机重重,并非传统印象中那么平淡。而曹丕在坐稳了魏王之位后,也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他的终极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