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据凤凰网科技的消息,印度首次成为苹果自主销售区。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正在重组其国际业务的管理层,将把更多重心放在印度市场,印度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升,苹果上季度总销售额下滑了5%,但是在印度营收创下新高。
而富士康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高度依赖苹果的订单,苹果去哪里重点深入布局,富士康只能跟着去。此前据媒体报道,富士康计划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将位于印度金奈的一座现有工厂产能翻倍,力争到2024年,年产约2000万部iPhone,员工数量也增加2倍至10万人。
而日前,短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的网友爆料称,因为厂子(富士康)要转移到印度了,已经开始转运机台了,拆了好几条厂线了,并清退临时工。
近期富士康表态说这是不实消息。但从目前网友的反馈来看,制造业失业以及设法把老员工卡走,订单少没活干以及车间鼓励离职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
流动人口涌入广州:进厂难背后,制造业转型与转移的困境
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建厂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布局了,如今高端iPhone的制造生产进一步深入转移到印度,早前就宣称将在3年内把25%的iPhone订单交给印度,如今苹果又首次成为印度自主销售区,意味着苹果进一步深入印度市场,这其实是制造业供应链转移的一个侧面。从这个侧面来看,我们的制造业正在面临一个较难的阶段,值得担忧的是我们的制造业就业。
从今年来看,就业形势颇为严峻。过去的招工难反转,多地出现进厂难,工价降低、门槛变高。某家工厂招聘,管理人员直接拿喇叭喊,86年以上的都可以走了。
在浙江嘉兴,一家材料工厂要招 20 名员工,结果吸引了 300 多人顶着寒冷天气冒雨前来面试,工厂门口排起长龙,许多电子厂招工的需求和竞争岗位的务工者比例出现了供需失衡局面,要的人少,面试应聘的多。
而今年很多人涌入广州被刷屏,近期广州很“挤”、地铁、景区、步行街人很多的现状频频登上热搜,根据百度迁徙地图显示,自2月来,广州成为全球首选的人口流入城市,迁入人口数量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2.74%。
广州多了很多人成为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这彰显了广州的人口吸引力与城市竞争力与活力,但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制造业招工需求下降,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失业的人变多,来广州找工作的人多了。
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深圳、北京、上海?因为年轻人都知道,广州是四大一线城市中,生活消费租房成本最低,最容易生存的一个城市,尤其是广州制造业占比大,广州有大量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深圳、上海制造业都在向高端化升级,能够容纳庞大就业人口的制造业变少了。深圳一度繁荣发展的服装和玩具工厂中有很多搬到了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国。
在过去两年,广州制造业行情好的时候,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在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广东制造业用工缺口非常大!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村,这里汇集着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打工,但在去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制造业,广州某制衣厂负责人表示,00后谁愿意干制衣?没什么前途。这导致广州一线工人紧缺。
展开全文
但在今年,由于外贸形势以及东南亚对服装纺织产业的承接,即便在广州,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工作也并不好找。
而日前卢克文所说的“迟早会有别人来帮我们生产衣服鞋子”的精英视角实则是对国情认知不足。
过去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之路,是把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低端制造业放在海外市场。但中国的问题在于,高端制造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低端制造业却已经被逐步分流,比如服装纺织等,东南亚成为了最大的承接地。作为人口大国,低端制造业分流带来的问题就是内卷加剧,就业问题凸显。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年轻人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人心与欲望在膨胀,技术与能力没有跟上,很多却不愿意干制造业,宁愿躺平。
事实上,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子厂搬迁、厂难进,失业群体变多刷屏的消息来看,年轻人对制造业就业变得焦虑,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广州,也意味着制造业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从年轻人不愿干制造业到进厂难
电子厂、玩具车、服装厂等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工资水平、经营成本会直接影响其选址。就目前来说,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建厂成本要比我们国家更低,因此近年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国外。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与国内制造业困境有关,在过去几年的互联网创业时代的红利期,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干起了外卖、快递员与网约车司机,许多人不愿意进厂干制造业。
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建筑工人”又被多次提及。根据腾讯《棱镜》栏目的报道,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水电队队长谭双剑表示,建筑工地10年招不来年轻人,上一代农民工已经老去,这一代农民工也马上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是年轻一代没有接班,建筑工地上会逐渐出现断层。”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工资水平,鼓励年轻人到建筑行业来。
事实上,建筑行业招不到年轻人是制造业困境的一个侧面,中国被称为基建大国与制造业大国,但这背后,是老一辈的熟练技术工人在支撑,这一代技术工人老去,他们的经验与技术无法传承,谁来支撑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老一辈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无法被年轻人传承,行业中人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技术之外,即便是吃苦耐劳精神、韧性、拼劲等方面与东南亚等国相比,也没有更高的竞争力。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等方面的成本更低。
但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带动的外卖、直播、网约车红利正在走入尾声,外卖生意也不好做了,当前很多地方的外卖人员吐槽,现阶段外卖小哥数量急剧增加,送外卖的比点外卖的还多,很多时候等一个多小时一个单也没有。
因此,随着国内互联网等行业的红利期走入尾声,年轻人迫不得已需要回到制造业的时候,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已经不够了,当前制造业招工也开始卡年龄,35岁以上的在制造业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富士康跟着苹果重点布局印度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制造业转移的一个侧面。因为那边的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等各方面的成本低太多了而人口红利又太吸引人,印度手机市场发展到今天,iPhone用户占比非常低,大概只有1%左右,目前增长势头向好,印度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人手一部百元机或千元机的时代,因此,iPhone用户占比提升是个大趋势。从全球市场来看,苹果最大的增量市场就在印度了。
因此,虽然印度制造业糟糕,手机外壳良率才50%,与中国制造的差距体现在供应链水平、熟练技工数量、对生产需求的响应以及配套产业的完善、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
但印度订单起来之后,终究会进步,代工水平会逐步拉进与中国的差距。未来几年,郑州、深圳富士康的订单可能会面临下滑的情况,这关系到很多人的就业。
制造业不再是最后退路 年轻人需要清醒过来了
而根据网友的爆料,当前很多电子厂都搬走了,往年富士康招聘消息多,今年变少了。这种趋势在未来的走向如何,令人忧心。
早前大V卢克文表示:“经过他的调研,外贸转移的是低端产业,高端的有技术含量的无法转移,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升级,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业,是一定会转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用不着慌里慌张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但历史的必然趋势之下,中国低端制造业原本容纳的工人再就业就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为何我们的制造业可以被轻易替代,如前所述,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技术熟练度以及吃苦耐劳精神不如老一辈,对薪资要求高于老一辈,一方面是各种土地租金成本、原材料高涨,制造业工厂也没有利润与意愿钱投入研发提升产品与品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越来越难与越南这种对薪资要求更低,更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年轻人竞争。
比如有人谈到“前两年还有点包装盒订单,现在,全让马来西亚抢了”。但包装盒这种产品没有技术含量,拼的就是劳动力成本,谁的人力不值钱,订单就往谁手里流。
许多中国企业也去了印度越南,也都是追求更低的建厂人力成本,顺便开拓当地市场。
因此,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制造业如果不能留住大厂,不能保住整体的供应链、技术竞争优势,那么就业问题会变得非常严峻。中国的人口与国情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抛弃,因为它牵扯到大量的就业。
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业,保守估计容纳了几千万甚至更多的就业人口,这些产业大量转移到东南亚、越南,哪个行业可以容纳这些人的就业?
当此之际,我们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但庞大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丢弃低端制造业,我们在低端制造业上需要思考如何确保打造成本、产品与技术、供应链上的竞争力优势,留住制造业大厂。对于供应链转移,我们不能轻言“历史的必然趋势”,基于人口大国的国情,我们对此要有危机感。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进厂可能是在排除所有可能的选项之后最后的退路了,但是如果这条最后的退路竞争现状变得严峻,供应链不断转移的现状下,年轻人也会变得清醒过来。
从目前就业难的现状,广州流入人口变多,以及年轻人关注富士康拆产线、电子厂搬迁的现状来看,这种就业焦虑源于,原本以为的退路,可能被他们看不上的越南与印度视为生存的必须。你不愿意干的活,在那边大把人干,并可以接受更低的薪水。
年轻人对进厂、对制造业大厂富士康搬迁的焦虑,也在于这条退路都要被人抢走的担忧。对于国内的制造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营造更好的制造业投资入驻环境,留住制造业大厂。
另一方面,年轻人要放弃躺平思维,追求个人能力与技术的精进,因为当退路都有了高门槛的时候,就业市场的严峻性正在凸显,加上长期不愿干制造业,也没有在制造业沉淀打磨技术与认知,无法支撑他们去干高端制造业或者薪水更高的第三产业。
当此之际,到了清醒的时候了,制造业的就业,也到了被重视的时候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智能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