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桔梗加工点,村民一个月能多收入好几百元。”3月3日,说起镇域发展,沂源县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春风扑面。根据新一年规划,今年南鲁山镇有两张发展蓝图引人关注;一张蓝图是招商引资发展镇域经济,全力做好产业这篇大文章;一张蓝图是做好“党建赋能 乡村共富”规划,以红色共富共同体激活共富新引擎,让村集体和农民都能大幅增加收入。
两张蓝图破解了困扰偏远山区乡镇人员外流严重、农民收入低、村集体增收无渠道等诸多发展难题。
南鲁山镇桔梗、艾草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规模种植,2000年以后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产业。“桔梗、艾草加工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不大,非常适合农村老年人劳作。”赵希娟说,去年底,南鲁山镇率先在流水村、唐家六村等试点推行“共富站点”加工模式,借助老百姓家里的闲置农房、车库,建立桔梗、艾草加工点,就近吸纳了百余名劳动力进站务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
在流水村、唐家六村“共富站点”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南鲁山镇酝酿出打造“红色共富共同体、共富车间、共富站点”系列乡村振兴项目,更多村庄加入建设“共富站点”“共富驿站”的行列。2月底,南鲁山镇在水么头河北村文明实践大礼堂举行“党建赋能 乡村共富”“红色共富共同体”成立仪式,邀请企业下乡与村庄签订产业发展和共富共建协议,党建赋能以“共富车间”和“共富站点”为平台,广泛进驻村庄发展富民产业。
“一开春,各村都来上报建设情况,今年跟往年不同的是,在忙农业生产的同时,他们还忙着上共富新项目。”南鲁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共峰高兴地说,这个村刚利用闲置农房建起艾草加工车间,那个村今年利用废弃车库又建了一个桔梗加工车间。企业与村庄合作,这样的项目一个接一个,项目小但对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显著提升,乡村振兴路上,这样的富民项目、惠民模式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
为了让共富项目可持续发展,南鲁山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红色共富共同体、共富车间、共富站点”进行了专业规划设计,将项目分为镇、党建共同体、村三级管理合作模式。第一层面,由镇党委牵头成立“红色共富共同体”,把已经组建和即将组建的桔梗加工、艾草加工、电子产品加工协会以及下设的相关公司纳入统一管理。第二层面,各党建共同体联系、服务、指导各相关公司合作建设“共富车间”,负责统筹片区内“共富车间”建设。第三层面,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民生综合体、村办公场所和闲置宅基建设“共富站点”,最终通过自力更生,实现村集体增收、老百姓增收和民生综合体运营。
“我们将‘共富站点’植入‘民生综合体’,配套提供‘务工+休闲+就餐’集成服务,实现‘以工养老’。”赵希娟说,目前,南鲁山镇已在各民生综合体周边配套建设“共富站点”9处,引导农村老人从事桔梗、艾草、辣椒加工等“门槛低、收益高”的工作,老年人务工收入的10%转存至个人养老账号,“共富站点”盈余的60%作为民生综合体运营资金,形成运营闭环,“共富站点”变身成“养老工厂”。今年,南鲁山镇通过“共富站点”创造的就业岗位有500余个,为民生综合体提供运营资金1.2万元,受益群众数千人。
村庄富了,村民手里有钱了,镇域经济也欣欣向荣。“共富项目”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强了村庄为群众分忧解难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做要事、做实事,真正实现了民富村强的目标,乡村振兴发展也有了新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