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厌恶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孝悌忠义,赞同精致利己;却又在悲剧发生的时候,批判人情冷漠。
徐阿姨(化名)和丈夫是出了名的好人,可是当他们遭遇困难时,却借不来救命钱。
02
如果整个小李镇(化名)选出一个大好人,那个人一定是徐阿姨。
徐阿姨今年已经70多岁了,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小李镇还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李家村。后来在这附近发现了玉石矿,就有老板来开发了矿场,又建了加工厂。
来到村里落户的外来人越来越多,镇子也就建立起来了。
当时镇上人们互相不认识,关系生疏,徐阿姨正在上初中,老师让她当班长,照顾很多外来家庭的孩子。
这段经历对她影响很深,她大学也选了师范专业,回来镇子上当老师。
于是,徐阿姨就成了小镇上备受好评的好老师。
徐阿姨自己素质挺高,但是她的家人却并不这么友好,平日里亲戚们之间很热情,感觉关系都挺好的,然而这些亲戚对待外来人群的态度却很差。
徐阿姨和父母没有受亲戚欺负,亲戚家的孩子却总是欺负外来家庭的小孩,在她自己的班上都发生了这种事。
徐阿姨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但她还是好心,没有公开批评亲戚家孩子。
展开全文
她自己拿钱买礼物补偿给受欺负的小孩,然后自己去和亲戚说这事,希望孩子懂事一些。
当时亲戚也给她面子了,答应得好好的。而徐阿姨自己却不知道,亲戚们背地里一致认为她虚伪,说了她不少坏话,甚至放出很多不实传言。
徐阿姨一直不知道是亲戚放的传言,为此苦恼了很久。
徐阿姨40多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学校的副校长,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她,还有些附近城镇的人慕名而来,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徐阿姨当了几十年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因为学校规模比较小,她即便是副校长也亲自代课,而且水平还很高,她带出来好多重点大学的学生。
像徐阿姨这样的人,选择伴侣要求也很高。
她的丈夫和她一样收入不怎么高,但是素质挺高,在工厂上班,也是出名的老好人。
夫妻俩踏踏实实过日子,有一个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在一线城市念书。他们一家人都没有什么物欲,收入也不多,所以这时候经济压力有些大。
毕竟是一线城市,消费太高了。
儿子也懂事,不和别人攀比,平日节衣缩食认真读书。
可是命运太刻薄,儿子大四快毕业那年却查出患了癌症,已经是晚期了。
徐阿姨和丈夫几乎哭死过去,他们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儿子治病,可是儿子已经病入膏肓了,很快就病情恶化去世。
徐阿姨和丈夫在痛苦和泪水中生活了几年,他们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的错,怪自己没有本事赚大钱,认为儿子的癌症是因为吃不好穿不好导致的,觉得儿子压力太大。
几年后,两口子也都60来岁了,命运却又一次开了玩笑。
丈夫被查出尿毒症,情况很危险。
他们此时已经退休了,每月的退休金根本不够给丈夫治病的,丈夫年纪也大了,换器官或许还很危险。
徐阿姨很痛苦,她在家族群里向亲戚们借钱,然而2天过去,只有一个小辈发了50块的红包。这孩子在读大学,50块对她来说也不过是两杯奶茶的钱而已。
可徐阿姨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想说。
她没有必要对这个孩子说什么,似乎也没有立场逼亲戚们给她借钱。
因为她和丈夫一辈子清贫,又为了已故的儿子花光了积蓄,他们现在只有一户不值什么钱的老房子,卖掉也只值5万块,还有一些退休金,连保守治疗的费用都负担不起。
徐阿姨知道,自己和丈夫在亲戚们眼里,就根本没有还钱的能力,给丈夫治疗可能要花几十万,这些钱他们还不起。
所以,在亲戚们眼里,他们夫妻俩就不值这个价!
徐阿姨叹息:“经事才知人情冷暖,可现在的人只用价钱评估别人,哪来的人情?”
她含泪退出了家族群,那50元的红包她没有拿,也没有必要拿。
在丈夫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她用两人不多的退休金给丈夫买来他喜欢吃的食物,每天给他变着花样做好吃的。
徐阿姨知道,丈夫离去之后,只剩下她一个人生活了。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人,生活在一群追求利益的人之中,或许根本就是没有价值的。
她只怪自己年轻时候看不穿这一切,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当她失去一切的时候,无法指望亲情和道德能救她爱的家人。
后来,镇子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镇子上的人越来越少,学校也关闭了。
再没有人知道徐阿姨的名字,新搬进镇子里养老的人只知道有个“疯老太”,都绕道走。
03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理应过得更好一些,可是现实中仍然有很多人活得很艰难。有时候仔细想想,其实理想在每一个时代都不可能轻松实现。
我们需要的是有做好人的实力,而不是闷头做好人,然后指望道德能拿来“变现”。
一:不论追求哪一种生活,都应做到逻辑自洽
高素质的人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还不少,可是我们所见到的总是“修桥补路无尸骸”,于是我们认定“麻绳专挑细处断”。
但是道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现实生活中高素质与低素质的人都是混居的,在同一个交际圈子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道德水准都有所不同。
真正用来衡量彼此“感情程度”的,仍然是一个人的价值。
很多人把“人的价值”定义为经济实力,其他的一切能力最终都要“折成现金”,这样才足够直观,才知道帮助一个人能不能“回本”。
活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物欲低、道德高的人就会非常难受,又因为害怕不合群而被迫盲从别人,连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之间变了也不知道。
所以想要追求某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其实是要做到坚定内心的判断和提升硬实力。
不要指望别人跳出他的评价体系来对我们伸出援手。
我们要做的,是彻底的经济独立。不能因为追求高道德水准而放弃更高的收入、为了理想而放弃做大做强,这是不理智的。
二:若不想随波逐流,就不要浪费自己的实力
一个真心实意为学生做打算的老师,也可以成为一个收入颇丰的校长,这并不冲突。
很多道德素质高的人,工作实力也很强,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实力获得更好的收入,提升自己的综合“价值”。
只不过这类人对素质的要求高了一些,所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就变高了。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故作清高的批判,而是多尝试,多去面试,找到那个让自己舒服的工作环境。
因为这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品素质很好的老板,在被糟糕的员工折磨。
如果好人都躺平,无异于把世界交给了糟糕的人。
在我们躺平的时候,年龄增加了,阅历倒退,能力又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最后只能被迫降低消费。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就没办法为自己负责。
这时候抨击别人不帮助我们,埋怨世态炎凉,是治标不治本。
文/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