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 中国 传承 宗旨 思想

中国易学文化传承师柏宽论新思想下的易学宗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0 22:38:02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易>是要靠悟的。在学写卦爻辞诗时,有时翻遍群书也写不下一两个恰当的字来。不是意思没搞懂,而是欠缺灵感,拿不定主意。灵感一到,实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学解卦时亦有类似的情况,终究是未参透。

易经昭示的是宇宙万物规律的哲学,它是在远古先民或者是更高一层维度的智慧流露,书写下的一层宇宙的基因编码,让我们去了解这个规律如何去生成,如何发展。然后这个发展的过程里,每一个维度,每一个层面的人事物,他们将会遵循哪些规律。所以在易经的这个脉络里,每一个人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各个层面。

无论你是创业,工作还是从政,还是说自己的人生的一些经历中都能比较明确的体会到。比如说在创业初期,或者工作的晋升期,或者在工作的折伏期,那么这一个个人生的横切面,就是易经64卦所表达的内容。比如你想恋爱的话,那么就可以去参考泽山咸卦的含义;那如果要谈婚论嫁,就去参考雷风恒卦的含义;如果是创业,可以参考水雷屯卦的含义。

那么在不同的时期,就要看里面的爻。比如说你在创业初期抽到了这个水雷屯卦,那你就要考虑到自己是在一爻和二爻的位置;那么,如果说在这个创业已经达到就是成熟发展期的时候,就是要看这个中爻和上爻的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小企业,这个时候是参屯卦,那如果是一个大型的类似五百强的企业,可能要参考大蓄卦,豫卦。

展开全文

故《荀子·大略》有云:“善为《易》者不占,其心同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意思是当你能熟读并理解易经的六十四卦的规律和爻辞含义时,确实无需占卜,因为易学的规律,它已经注明了每个时期的指引,在这个时期,按照这个爻辞的内容去思考和去行为的话,基本上吉凶已定。

易经的凶与吉只是一个时期的,无论好与坏,都在变化,随周围事物发展而变,随个人心境认知而变,所以同一件事,当思考方式改变时,卦象也有变化,因为因变即果变,这是多维宇宙的思维。

当卦相显示苦难不过时,必是呈现这个时间维度内自己需要成长的任务,所以不应急于逃离,而应选择面对。

易在古代是帝王必修之书,那么他们会根据这个规律去选择制定治国的方略,会考虑自己的国家处在何卦何爻,根据这个卦去制定国家下一步发展总方向的决策,所以有很多易学类的注解都是帝师编写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告诉君王如何运用易经的规律去治理国家,然后如何运用易经的天道智慧来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

西方曾有人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东方也是如此,当个人处在不同阶段时,眼中看到的易经智慧也是不同的。比如苏东坡,他写的注解,就偏个人的方向,个人心性方向的一些领悟,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和自身状态的结合,所以苏先生解读的易经更像是个人的读书笔记。

而杨万里则更倾向于用治理国家的视角,程颐则更倾向于帝王之道。又如一些现代名校教师,更偏向礼乐道德方向。

像荣格也是一个易学高手,更因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个人专业领域的加持,获得了新的视角,提出了同时性原理。

然而学习只是一方面,人越落地到自己生活里面去体验,学习的状态越好,那么这个学生如果来自于不同层面,不同阶层的话,整个的这个学习的过程的意义应该是会更加的明显。

学易的意义在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增进认知,扩大这个宽度是很有意义的。

而易经也并非只有成人可学,幼时即学,即便道理不明,含义也深刻脑中,在后面成长中,遇到类似事件,即能立刻想起,更有利于体会与实践。

人有私而正反异位,黑白颠倒,易经即是告诉我们如何寻求正道,拨乱反正,若他人不做你来做,这便是深度,觉悟,智慧,也同样是财富,是功名利禄。

关键在于立命,在于心存正道。

岳麓书院讲堂上的一对名联,它是乾隆年间的书院山长(院长)旷敏本撰写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所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悠归。

对联的大概意思是: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复杂万千,全凭自己去慎思辨别,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思维决定自己走的路:那些是应该做的事,那些是不应该做的。经过自己独立思维决定去做了以后,社会上必然有人赞扬,也会有人毁谤讥骂。对此,自己要泰然处之,任人评论。至于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只能取决于数(术数,命运,自然规律)。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荣辱得失即可以置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民物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答案。

真是哲理名言,尤其是开头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实可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不少名人都在这一名言中得到启示、参悟人生。***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蒋公在75年临终前,曾深有体会地向从人道出一生的处世哲学就是这句: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易经》哲理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或许他败退台湾后,曾遭受过许多人的讥讽,幸而能在《易经》的哲理上,得到参悟,重新励精图治,临终前有感而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