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缤纷锦绣的花开时节,广州开启了一场相约春天的花事盛会。3月24日,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正式开幕,将持续举办至4月2日。
本届广州园博会以“花容粤貌 绿美湾区”为主题,以绣球花为主题花卉,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高颜值呈现美丽广州“花容”,高质量阐释绿美广东“粤貌”,高品质展示生态湾区风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时隔多年园博会会场重新回到广州市区公园和景区,因此市民可在“家”门口公园就能观赏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花境。
云台花园的园博会一角。
“1+1+3”游览模式让市民玩得尽兴
“1+1+3”游览模式让市民玩得尽兴
本届广州园博会将花境“舞台”设置在广州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和景区,并创新打造“1+1+3”的游览模式,即以广州城市森林步道——云道为主游线,串联主园址——白云山下的雕塑公园、麓湖公园和云台花园,以及广州市儿童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3个公园。
展开全文
云道沿线的园博会展出作品。
在8公里的云道上,本届园博会打造了约4.5公里的“广州云道自然艺术季”。从云道入口至雕塑公园东门,从踏芳园至聚芳园,多位艺术家以云道自然之景为载体,打造11个园林艺术作品。其中,以AR技术看城市园林是本届园博会亮点之一。在云道上,市民通过手机,能以云道自然之景为屏幕,空中观看“自然穿越门”和“朴朴与你云道散步”园林艺术作品。
园博会展出作品之一。
城市公园是园博会的绝佳绿色载体。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策划执行单位总负责人黄志辉对此表示,将园博会带到城市公园,能让市民在漫步中感受园林美景、感受广州城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成果。“本次园博会人工造景成本有所降低,设计师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选择花卉品种、花境设计等。在城市公园原有自然环境上搭建花境,除了能和谐融入公园绿植,还能延续观赏性。”黄志辉说。
白云山下,聚芳园内的“百花鱼藤”花境。
在白云山下,聚芳园的“百花鱼藤”花境尤为抢眼。这是以增城区小楼镇1300年古藤为创作灵感,从古藤形态提取曲线元素,以绿墙、水景营造穿行水洲之间的美景,并获得了本届广州园博会艺术园圃金奖系列的“大金奖”奖项。该作品的主创设计师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院院长、广东风景园林杰出青年杜凡表示:“增城千年古藤见证了半部广州史,将古藤融入花境创作,能展示增城传统园林特色,展现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古树名木保留。”
麓湖面上的竹艺作品展示。
而在麓湖湖面及湖边,8件竹艺作品在此展示,其中几件颇具热带风情。据了解,这是来自穗港澳城市,以及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高校代表通过竹艺作品展示地域文化。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竹艺展团队代表李宝森表示:“8件作品是从大赛中挑选的精品,每件作品承载着特别含义,比如来自越南的作品‘竹巢’,由两个外壳组成,主体结构包裹着竹子,相互支撑,寓意团结互助。”
园博会已成为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名片
园博会已成为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名片
自1994年以来,广州园林博览会作为广州园林系统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积极传扬岭南园林文化和绿色生态理念,历经30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发展,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花事活动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澳门花境“澳门之春”。
在云台花园里,广州“春日绽放”、深圳“山海筑梦”、香港“香港园”、澳门“澳门之春”4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花园展汇聚一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王向荣认为:“广州园博会不仅属于广州,还走出了广州,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地域范围。广州园博会有30年的强劲生命力,其他城市可以学习、吸取广州园博会的经验,推动城市环境改善,拉近市民与自然关系。”
香港花境“香港园”
在王向荣看来,广州园博会水平不仅逐年提升,在场地的选址上还非常具有独特性:“广州园博会并非为了办博览会而建新的公园,是在原有的公园办博览会,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新品种花卉与植物之间的搭配、种植等提供了试验平台。”对于广州园博会未来发展,王向荣希望能有更多创意性、思想性的作品出现。
“广州园博会从最初的园林园艺展示及交流,发展到关注和融入城市空间及城市发展。”生态学博士、园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纯认为,在30年的探索实践中,广州园博会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永久保留,例如第19届广州园博会保留了22个永久性园林艺术园圃。这是办展与园林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朱纯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实习生 林亦青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通讯员:林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