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发 江西 生态 报告 全文

江西2022《生态报告》全文刊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0 20:18: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月12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和平同志代省政府在省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 《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生态报告》)。1月15日,经会议表决,《生态报告》以98.97%的赞成率获得通过,创历史新高。 《生态报告》全文刊发如下:

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

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和平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及过去五年

展开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多轮疫情冲击和极端天气等多重超预期考验,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年来,重点推进了 五个方面工作。

01

坚持全过程制度创新,优化完善系统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制度落地、协同增效,将制度优势加快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设计。出台实施《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面开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制定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是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省级自然资源清单、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总体方案正式出台。编制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成井冈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制定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修订流域生态补偿评价办法,出台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三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颁布实施林长制条例,加快幸福河湖建设,深入推进以五级河湖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全领域责任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意见,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探索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制度。全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优化升级。四是优化生态司法制度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全年查办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3868件,提起公诉1036件。省法院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和全国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浮梁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02

坚持全领域转型升级,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坚持统筹有序、先立后破,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构建“1+N”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和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科技支撑、减污降碳等配套政策措施,各设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构建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充实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低碳转型。稳妥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建成投运信丰电厂等清洁煤电项目,全省发电煤耗保持全国优秀水平。制定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指南,大力实施开发区屋顶光伏建设三年行动,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564.2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46.8%,新增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占比分别达到83%、96%。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建成一批星级绿色建筑。 三是强化保障支撑举措。制定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节能监察体系和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制度,强化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约束,统筹做好优质重大项目用能保障和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连续2年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优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新增省级绿色技术创新企业21家、绿色低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余家。率先设立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财政资金,积极落实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0

03

坚持全流域治理保护,巩固提升一流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流域、全要素、一体化保护修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一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修订实施2022版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实施细则,长江经济带披露62个问题完成整改60个,完成尾矿库闭库122座。开展化工园区整治提升行动,26个化工园区均达到C级(一般安全等级)及以上标准。建立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平台,对全省6万余辆危化品运输车辆进行全过程监管。落实民进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我省长江大保护央地合作机制、化工园区“五化改造”模式获得国家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二是狠抓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大力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四尘三烟三气”整治行动,推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全省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扎实推进饮用水安全保障、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全省建成生活污水管网2.43万公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47万立方米/日。持续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3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3.36万吨,设区市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零填埋”。 三是加强系统性生态修复。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1.2万亩、退化林修复173.1万亩、森林抚育180.2万亩,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90个。制定并发布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全国唯一部省共建江豚保护基地落户江西,长江江豚出现频次大幅度增加。南昌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吉安获批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万年入选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武功山、上堡梯田分别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添多张世界级绿色名片。

04

坚持全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与生态协同并进。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两山”双向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一是着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抚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制定全省统一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和价值评估管理制度,南昌、吉安、抚州、崇义、武宁、婺源、安福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形成初步成果。制定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意见,启动全省生态产品信息共享及GEP自动核算平台建设。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湿地资源储蓄运营试点,创新推出林权收储抵押贷、湿地资源经营权抵押贷、绿色产业数字保等产品。全省绿色产业项目入库数量达到2845个、总投资1.57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300亿元。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道一策”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出台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打造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实施方案,持续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建设,实施“赣鄱正品”品牌创建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039个,全国唯一的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打响。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品牌,三百山获评5A景区,仙女湖、丫山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节地增效行动,全面施行“亩产论英雄”制度,累计消化批而未用土地面积达142.56万亩,连续3年获国务院大督查土地利用计划奖励。深入实施节水专项行动,九江、大余、横峰列入国家再生水利用试点城市,全省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4年获全国优秀。南昌、吉安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吉安、鹰潭纳入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新增12家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江西铜业获评国家能效“领跑者”、实现能效领跑“零突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359吨标准煤/万元,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05

坚持全社会共建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开辟生态共建、绿色共享新路径,持续增强全民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更高水平共享生态福祉。持续深化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连续7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筹集流域补偿资金245.91亿元。完善重要区位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差异化补偿,将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亩35元、33元,居全国前列。 二是更大力度弘扬生态文化。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省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交流现场会、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年会等主题活动,广泛宣传江西绿色经验,展示江西生态之美。 三是更广范围开展生态创建。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行动,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九江、赣州、吉安、抚州获批“无废城市”。广泛开展碳普惠试点示范,创建省级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11个、园区9个。武宁、铜鼓入选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安义、庐山、上犹、遂川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出台《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江西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听取和审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持续28年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监督检查,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省政协围绕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做优做强做大锂电产业等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有力推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各位代表!五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高效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系,在全国首创省人民政府向省人代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制度,连续8年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出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河湖林长制、生活垃圾管理、候鸟保护等一批地方性法规,编制实施生态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司法、绿色金融创新等特色改革在全国形成样板。 二是高水平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前列,GDP总量排位前移至第1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6%、40.5%,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跃居全国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7.5:45.9:46.6。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绿色发展指数连续9年居中部地区第1位,不断用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底色,支撑江西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 三是高品质生态环境系统呈现。全面建立区域流域相结合、全要素监管的五级河湖长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2,国家林长制考核列全国第1,空气优良天数、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稳步提升,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5年、赣江干流连续2年达到II类水质,赣鄱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江豚微笑”“万鸟齐翔”成为美丽江西生动名片。 四是高标准生态江西品牌更加出彩。“绿色发展”靖安模式、赣南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赣州生态文明建设、上饶林长制、萍乡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城市双修”、宜春河湖长制、全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金融改革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涌现出余江“农村宅改”、寻乌废弃矿山修复、新余“生态循环农业”、鹰潭垃圾第三方治理、吉安“生态养殖”、资溪“生态资源转化”、宜黄“河权改革”等一批典型经验和特色模式,持续举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生态文明宣传月、江西森林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美丽江西的成色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少数部门和地方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还不到位,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生态保护治理投入仍然不足。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水污染治理、化工园区整治、危险废物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的压力依然较大。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还不够畅通。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新能源发展和利用的空间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快速跨越式提升难度较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三是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制度之间统筹衔接和系统集成还不够,深层次改革、关键领域改革仍需进一步攻坚,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健全,生态环保多元化投入机制仍不完善,生态环保市场化改革仍需加快。我们将持之以恒聚焦短板、精准施策,积极推动解决,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关于2023年及未来五年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是我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江西生态资源优势向绿色发展胜势转换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生态文明改革引领区、全面绿色转型先行区、生态福祉共享示范区。围绕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01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持续推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改革攻坚示范样板。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造林长制升级版。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推动签订新一轮东江、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与GEP核算挂钩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持续推进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加快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02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在节能减污降碳上作出更好示范。

正确把握“双碳”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努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序推进城市、园区碳达峰试点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有序推进清洁煤电、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低碳产业能级提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动工业化、数字化融合互促,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推进萍乡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等建设,提高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健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开展低碳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夯实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加快健全全省上下贯通的节能监察体系,完善能耗在线监测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03

强化生态系统治理,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更大成效。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全面监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深入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等行动,推动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创新和示范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加强外来物种和生物安全管理。积极协调解决禁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04

积极推进绿色富民,努力在价值转化上开辟更优路径。

全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重点,健全完善生态产品核算评估、经营开发、市场交易和保护补偿等政策体系。搭建全省生态产品信息共享与GEP自动核算平台,全面开展全省GEP定期核算并推动结果应用。有序推进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易平台。实施绿色生态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完善“标准+认证”的“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服务体系,建设生态产品质量追溯和认证体系。加快落实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价格和金融等政策,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直接融资渠道,完善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深入挖掘绿色生态文化,持续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广“绿宝碳汇”,持续办好生态文明宣传月、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重大活动,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各位代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奋力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江西发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