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 全网 带头 回来

成都人带头,被全网狂嘲的土酷又杀回来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0 15:58:06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你敢想啊我们现在每周光是用手机刷短视频就用去了18个小时么?而且在这近一天的时间里有多半人竟然都在刷土味视频...

数据来源:3月30日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

是不是有种“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感觉😂

这还只是社交层面的逐渐土化,最让我意外的是,现在穿土酷的人又像雨后春笋一般“刷屏”街头,这一次“西南大户”成都年轻人走在了全国前列,社交平台里各种成都亚文化第一城的讨论此起彼伏。

我也是第一时间和身边的成都朋友求证,她说:“这很正常,去太古里逛街一小时就能看到好几十土酷人呀”。

展开全文

不禁让人想问,过气多时的土酷风怎么好端端地又“死灰复燃”了呢?

受西方亚文化冲击

这就要从土酷风最初的诞生说起了,在分享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啥是土酷?

请问以下哪种风格是土酷风:

答案是:

对没错,这三种风格全都是无土不成酷的“toolcool”风,这也是土酷风和其他style不太一样的地方,不是太绝对又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另外啊,也不难看出真土酷都是用通俗或浮夸的流行元素堆砌的迎面给人一种“我爱怎么穿就怎么穿,我觉得这么穿最酷”的土味时尚感。

土酷和Y2K、坎普这种听着就很抓马的风格一样也都是受西方亚文化冲击形成的,只不过前两者是彻底的“舶来品”,土酷一看则是明显的“本地特产”。

举个栗子,被巴黎世家半路拿来致敬的8、90年代中国人每家一副的高饱和山水画:

早期人手一双的水晶凉鞋都是典型的土酷标志。

只不过那会儿大家还不知道土酷这回事儿,反倒是资本逐利最早一批走出去留学的年轻人在西方土酷文化的熏陶下“知土玩酷”。

就拿土酷早期诞生的殿堂东伦敦来说,这里有着伦敦规模最大的大学城和数不清的Club,也正因为教育资源庞大和音乐氛围浓郁,让东伦敦成为当时远赴他乡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和当地人迅速打成一片的“实体tinder”。

很多中国年轻人 来到东伦敦后在闲暇时只做一件事——去俱乐部可劲儿蹦迪。

凡是蹦过迪的人都知道,蹦迪也是门技术活儿,不光考验pose,不同音乐风格的流派分支还多,每一种流派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穿搭风格,这也是坊间为啥会说:“看一个人穿啥衣服就知道ta今晚要去哪里嗨了。”

当时在东伦敦有这么两大流派,它们不光互相看不上,穿的也都各自不沾边,一类是长期在东伦敦地下摸爬滚打的普通人所挚爱的帽衫配球鞋的赤贫嘻哈 (Grime)风,另一类就是长期接受 精英主义熏陶的海归们所痴迷的朋克摇滚乐风。

相对嘻哈风的基础操作,海归们钟爱的Garage风 (也就是早期土酷风的前身)在穿搭上也更狂野,他们通常喜欢用各种夸张和异样的元素来“我型我秀”。

在东伦敦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爬行动物就曾分享过这样一段关于Garage风的感悟。

她们那会儿啊不光平时习惯去泡吧,就连学校每年都有一个专门围绕千禧年初伦敦亚文化领头人 (Blit Kids)为主题的服装改造活动,每年一到这个节骨眼大家就会放飞自我的设计各种土酷穿搭,然后一到周末就武装着去地下battle,谁的衣服最夸张,最土味儿谁基本就能拿到当晚的Party Queen了。

要我说别说是海归,随便换sei在这样“不另类不成魔,无蹦迪非闺蜜”的情境下都 很难不被影响啊,要么说许多走出去的国内知名设计师也都有过这番经历。

学成归国后,这些“土酷领路人们”也不闲着,他们身边的人也会逐渐被同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土酷圈。

之前在15年时,我就去过北京胡同中一个叫做Dada的俱乐部,那里是典型地土酷青年聚集地,好家伙,他们穿着各种很亚很怪的服饰不说,即便你不用说话,都能通过打扮辨别出谁和谁是一挂的。还有现在成都正火的Need市集和被誉为国内亚文化胜地的成都南路其实这都是新时期的土酷衍生物。

再仔细一琢磨,是不是像极了千禧年初那群被韩流和日流带跑的年轻人。

西方文化对于国内主流审美的冲击波从十年前到现在从未停止,这不光加速了我们的审美迭代,更让土酷这种看似上不了台面的风格在国内如今走上了街头。

大众对精致审美疲劳

这时候呢,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精致审美的疲劳也加速了土酷风的发酵。

说到精致审美就不得不说它的源头——AKA西方文明老大古希腊人,早在上千年前,这伙人就以“面部要迷人,身材得窈窕”来刻画美女。着装风格也是各种三缠两绕的长短袍,不知道还以为要办集体婚礼了。

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很多法国女性已经时髦到用各种各样的头纱来和姐妹们秀出自己的小 精致了,不远处的英国人在着装华丽程上也是不甘落后,当时有着中世纪最精致的男人美誉的亨利八世更是要求男人们穿裙披袍。

紧接着的桥段大家就熟了,什么路易十六爱穿裙子和高跟,唐顿庄园贵妇就爱巴洛克等等都是典型的精致审美代表。

正因为上千年的延续,也让西方国家一度垄断了精致审美,这也使得进入近代后,不少国人被身边的外国人同化了,民国时大家都以浓妆艳抹为荣,放眼那会儿的上海滩满是卷着头发的旗袍女郎,有着国内第一本时尚杂志之称的《玲珑》还将此作为封面。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书中这样写道:“当时的上海女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玲珑》。”

回头来看尽管时代 不同了,可大家对于精致审美的崇尚似乎从未断过,要么说美是女人的天性呢。

近两年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妆发和服装风格像潮水一般涌出,但仔细去看这不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精致审美么。

就像我们常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一样,时间越久,接触的人越多自然都会对这种赏心悦目的风格觉得是情理之中的事。

前一阵子刮起的给明星p图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很多网友按照自己的审美给明星p照片,结果最终呈现的照片就差把“我很完美”这四个大字写脸上了。说实话,这要用以往的审美去看确实精致,但现在可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不大批网友都觉得这种千篇一律的精致审美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精致。

也正因长久以来主流审美对精致皮囊的刻画太过频繁,才导致了如今更多的人对精致审美开始疲劳了。

反过来再去看 主打非主流和另类的土酷风则是瞬间就能让人洗脑。

常常因为别致的土酷造型上热搜的哈卷

这种标新立异的另类感就好像时尚圈审丑第一人巴黎世家创意总监Demna Gvasalia在15年横空出世,一连打造的编织袋,Crocs联名鞋直到现在还有人用;尽管这几年画风越走越歪,但你无法不承认人家就是火啊。

今年更是推出了巨无霸米奇鞋

大家对于土酷风的喜欢表面看似是在标榜以丑为美,以怪为独特的审美,但说到底这不就是在还原真实啊。毕竟精致审美很大程度上需要优势的先天条件打底和妆容、穿搭风格等这种后天包装去做嫁衣,再加上千年的提倡难免让人疲惫,可土酷风就不一样了,你只需要做自己就够了。

被下沉网络带节奏

前有西方亚文化冲击,后有国内大众对精致审美越发疲劳,这波组合拳一送出,土酷能不快速蔓延才怪呢,但不过能像如今大面积的发酵其实还离不开各种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

现在头脑里做个快速倒带你会发现,在短视频爆火之前,我们平时不是在看影视剧就是在看各种综艺节目,但自从“不土不成双”短视频双兄弟起飞后,土味视频就像龙卷风一般“吞噬”全网,一时之间长辈们徜徉在土味短视频里合不拢嘴,年轻人们则是将土味包成土酷赚流量。

讲真,看土酷视频确实不费脑力也能获得短暂的内心愉悦,可时间久了正当你还在激情 享受精神碳泵时,别人已经搭上快车留了名。

去年就有一个叫@瑶生Y的博主随手发了条花手摇土酷穿搭视频在B站一夜收割了几十万粉丝。

在抖音上,以土酷穿搭收割流量更是百万博主们信手拈来的招术。

你会发现,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渴望别的地方的人了解通过短视频了解自己家乡的美食、方言,包括穿搭,像现在更是演变出了什么男生穿丝袜,南方精神小妹vs北方精神小妹穿搭等各种画风逐渐离谱的操作。

包括各种各样恶搞地域土酷穿搭的短视频更是不计其数。说到底十个网红九个怪,不管变装还是自黑,这其实都在向外界表达“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处的地域都有着一种浓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就这样,土酷虽然早在上个世纪解放初就已在国内出现苗头,但最终形成趋势还是受西方亚文化冲击和大众对精致审美疲劳的带动,更别说现在上有土酷博主没日没夜的掀流量旋风,下有土酷素人不断亲身打call,土酷风不大众化才怪呢。成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之所以敢穿和爱穿土酷风也离不开这些原因。

不过啊, 土酷风成为大众流行有好有坏,好处是土酷够真实,是大多数人的青春和乡愁;坏处是土酷风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低审美,往往会给人一种落俗和丑陋的病态美感,并不利于主流审美向高级化延伸,更何况土酷正在成为不少抄近道的人的现金奶牛,稍有不慎就会荼毒年轻人。

你能接受这种审美风潮么?对于如今日益下沉的土酷审美,你怎么看?

本文编辑: RUK

美术编辑:豆豆

土到极致就是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