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伐,故有功”,是何意思
《道德经》“不自伐,故有功”,是说神思常怀宇宙,焉敢沉醉微功。
诗曰:
曾为贫僧亦如何,万里江山成家国
今晨翻阅《明史》,目睹放牛娃朱元璋,寺中为僧,军中为将,在战火中千锤百炼,竟成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令人叹为观止。其于兵法,于治道,于用人,于人性,率皆颇有一番境界,究其建功立业之史实,可谓能屈能伸,能潜能隐,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忽思及正在注解之《道德经》二十二章有云,不觉恍然得悟:
不自伐,故有功。
“自伐”,自我吹嘘也,自我夸耀也;“有功”,功业成就也,始而有终也。所谓“伐”,会意字,从人、从戈,本义是“砍头”、“砍伐”,引申为“征伐”,此处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若引古文证之,则《小尔雅》有云“伐,美也”,《康熙字典》有云“自称其功曰伐”,《史记·功臣侯表》有云“古者人臣,功有五等,明其功曰伐,积日曰阅”,故有伐智、伐善、伐德、伐功矜能之说,如此这般,皆“自吹自擂、自我吹嘘、自我夸耀”之义也。所谓“功”,会意字,从力,工声,努力工作之后,方可有功,本义是“功绩、功业、功劳”,若引古文以证之,则《说文》有云“功,以劳定国也”,《尚书·大禹谟》有云“九功惟叙”,《周礼·司勋》有云“国功曰功”,《荀子·劝学》有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策·赵策》有云“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如此这般,解释“功绩”、“功业”之谓也,且暗含有始有终、始而能终,应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叹也。是故,本句之义,是说,正因为不自我吹嘘夸耀,才能够成就事功,始而能终。
上述语句,乃春秋末期大圣人、太上道祖老子所作,成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85年,距今约2500年,乃春秋楚国文字,于今之人而言,晦涩艰深,难以洞悉其本义。鉴于古今字义之变,当引述春秋战国及其之前的著作,譬如文王之《周易》,孔子之《周易·系辞》,《庄子》之《齐物论》、《应帝王》,《淮南子》之《原道》、《道应》,《韩非子》之《解老》、《喻老》,《吕氏春秋》之《圜道》、《贵信》,如此这般,诸子百家之书,经史子集之文,考以百家同源、溯归伏羲画卦之源流,方可会其本义,得其要旨。而与此同时,《道德经》境界高远,乃自然之概论、王道之概论,阐述自然之大道、人世之通理,自不能以寻常之理论之,当以历代帝王安邦治国、治国理政之治道佐证之,方可窥知一二,登堂入室。以此,大明王朝作为中华历代王朝之大一统王朝,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可稍喻《道德》之义旨。
如来如往有道德,扰攘人间仰圣哲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入寺为僧,后加入郭子仪建立的滁州义军,饱经战火洗礼。由于出身低贱的缘故,具有洞察时势、隐忍务实的博大胸怀。元惠宗至正十三年(公园1353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引得元丞相脱脱前来平叛,危及滁州,此时朱元璋审时度势,委曲求全,派人犒劳元军,成功转移了元军的注意力,得以保全。《明史》记载:
(元惠帝至正)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打败士诚於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声大振,会中谗,遽解兵柄,江、淮乱益炽。
朱元璋审时度势,深知自身力量有限,于是放低身段,派人犒劳元军,自称“良民”而绝非“巨寇”,成功地转移了元军的注意力,而此时恰逢脱脱“中谗”(朝中近臣的诋毁,可谓积毁销骨)而兵权被罢,于是得以保全。何为“巨寇”呢?受刘福通拥戴为帝的韩山童(在颍),僭号自立的徐寿辉(在蓟),占据徐州的李二、彭大、赵均用,各拥兵数万,于是成为元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也成为了抗元的主力军。自甘示弱的朱元璋,举着韩山童的大旗,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个部将而已,于是得以保全。因而,先图存、再图强,先生存、再发展,是弱小势力得以发展的不二法门。
隐约有象自童蒙,人道变幻王者兴
朱元璋建功立业的“九字方针”,也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便是朱元璋韬光养晦、隐忍务实、不图虚名的明证。这一重大战略,是被张居正赞誉为“力学不倦、尤邃经学”的朱升。《明史·列传第二十四》记载: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
所谓“高筑墙”,就是招兵买马,加固城池,训练士卒,提升战斗力,能战能守;所谓“广积粮”,就是大兴屯田,积聚粮草,囤积军需,提升保障力,以备时需;所谓“缓称王”,是指深根固本,不尚虚名,务求实效,夯实竞争力,苦练内功。这“九字方针”,成为朱元璋固本培元、张弛在握、稳中求进、克成帝业的关键。
千辛万苦定江山,欲守处处临险滩
朱元璋“缓称王”,始终打着韩山童、韩林儿的旗号,因此,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以及张士诚、刘福通等一代枭雄,都成为抵御强大元军的正面作战部队,极大消耗了元军的力量,也在抗元过程中元气大伤。而隐忍不发的朱元璋,趁机积蓄力量,兵精粮足,时机一到,便自称吴王,派遣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最终攻克北平,元顺帝逃亡大漠,大元帝国终至覆灭,大明王朝得以建立。
在朱元璋看来,拿下徽州,拿下些许州郡,不过是小鱼小虾,哪里值得一提?真正值得欢欣鼓舞的,还是驱除鞑虏,一统山河,建立大一统的大明王朝。而“得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得天下又有什么值得狂欢的呢?因此,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是不以一时一事之得失,而沾沾自喜的。是故,《道德经》有云,“不自伐,故有功”,沾沾自喜的“自伐”,可能带来的下场是覆军杀将,终至败亡。
足大常贻俗子笑,每临废立握枢要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因此“鉴古可以知今”。中华民族历史洪流涛涛,浑若长江之水滚滚东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于历史长河之中,是非成败,转头即空,世事无常,唯无常是常,变易之化,永无休止,故应以超然之态度,看待尘世中的一切,而身处其中,更要洞察时势,所以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之美誉的杨慎有云:
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
为帝王者,当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当洞察时势,相机而行,岂可因一时一事之得失,而悲喜忘形哉?定当持重,以广视野、拓格局,立高远、升境界,以求大业可图也。临停笔,忽忆及杨慎二词,皆得仰观俯察之道也,兹录于下,以飨有缘诸君随喜:
临江仙·三国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古史
明·杨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好学穷理博无伦,老而弥笃世罕匹
【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欢迎转发分享。】
哪部小说让你看完后久久萦绕于心
《绾青丝》不爱楚殇爱云峥 看到云峥死的那一章刚好放学自己一个人坐在教室哭了一下午。还有最近在看的《纨绔世子妃》 看到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就想到容景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终生之锦绣嫡女》
如果杨过没有发现绝情谷,公孙止和小龙女就此成为了事实夫妻,杨过会怎样呢
绝情谷所在偏僻,江湖中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地方。要不是周伯通故意勾引,杨过等人,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里,更没机会见到小龙女。假如杨过没发现绝情谷,公孙止和小龙女真的成了夫妻。杨过会怎样呢?
先说下,小龙女和公孙止的这段姻缘
小龙女离开杨过,纯粹是因为受到黄蓉的挑唆。觉得自己是耽误了杨过大好前途,他和郭芙才是一对。于是才离开了杨过,半路上昏倒,才被公孙止所救。二人的姻缘,尽皆于此那么小龙女对公孙止是什么感觉呢?原文中有一处说:
与他相处数日之后,觉他气度沉穆,识见渊博,实不似个乡居孤陋之士,兼之文武全才,也不禁微感倾心,暗想陪着他过一辈子,也就是了。小龙女被公孙止救治后,本来就是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公孙止出现了。而且还“气度沉暮”,举止大方。小龙女这个时候,的确是觉得和杨过有缘无分。嫁给公孙止了却残生,也就罢了。
小龙女真的愿意嫁给公孙止吗?
其实,她并不愿意。小龙女所谓的倾心,也不过那么一秒钟。而且,是在没见到杨过的前提下。她和杨过重逢时,是怎么想的呢?
小龙女此刻斗然与杨过相逢,当真是柔肠百转,难以自已,心想:“我既已答允嫁与旁人,还是装作不识得他,任他大怒而去,终身恨我。以他这般才貌,何愁无淑女佳人相配?如此我虽伤心一世,却免得他日后受苦了。”这个时候的小龙女,还对黄蓉的挑唆念念不忘。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杨过。面对杨过的一再恳求,小龙女是怎么表现的呢?
小龙女抬起头来,眼光与他相接,只见他脸上深情无限,愁苦万种,不由得心中摇动,心道:“我这就随着他!”但立即想到:“我与他分手,又非出于一时意气。好好恶恶,前后已思虑周详。眼下若无一时之忍,日后贻他终身之患。这个时候的小龙女,看到杨过楚楚可怜的模样,她已经动摇了。但她还是忍住了,其实就差一个契机。后来杨过和樊一翁动武,被困绝情谷,小龙女终于松了口。
小龙女微笑点头,道:“我决意跟了你去,自是不能再嫁旁人啦。过儿,我自然是你的妻子。”由此可见,小龙女对公孙止并无感情。她所有的冰冷,都是希望以此成全杨过,但是她终究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所以,她不可能嫁给公孙止。
假如小龙女真的嫁给了公孙止,杨过会怎样呢?
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杨过没找到绝情谷,再次见到小龙女的时候,她已经是公孙夫人了。他会怎么做呢?我认为,这个要分是什么时候的杨过。
如果是没断臂前的杨过,一定会用真情感动小龙女,至死方休
当时的杨过,对小龙女的离开并不知道原因。所以,他会不顾一切地,让小龙女回心转意。现在和小龙女的分别,就像小打小闹一样。你见哪个女朋友发脾气,假装离开,男朋友不去哄的?
如果是断臂后的杨过,他会自惭形秽,祝福小龙女,然后离开
杨过断臂后,才算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后遇到神雕,学到高超剑法,都是这个时期。这个时候的杨过,早就不像过去那样,意气风发。他变得更加成熟,对人世间的事情,他早就不挂怀,包括对郭芙的恨意,也都放下了。他的心里只有小龙女。只是他始终对断臂,自惭形秽。杨过和周伯通比武的时候,郭襄提议,让周伯通也用一只手,却刺痛了杨过的内心。看得出来,杨过是很在意这个缺陷的。假如他日重逢小龙女,看到小龙女虽然不快乐,却衣食无忧。公孙止家大业大,待她也不错。换你是杨过,恐怕也会默默祝福她后半生无忧无虑,然后转头离开吧。
小龙女是爱杨过的,杨过同样如此。按照正常逻辑来看,小龙女绝不会嫁给公孙止。即便杨过没出现,她也一定会关键时刻后悔。因为公孙止,可以带给她富足的生活,却永远不能让她快乐。公孙止也是悲哀的,他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爱。先是裘千尺、再是柔儿,最后是小龙女,他一直想的是拥有。而真正的爱,是小龙女对杨过那样,叫做成全。
今日话题:
你认为杨过会怎么做?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