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IP,时间长了,味道会变。
比如,现在说《变形金刚》,大家会想起真人版电影。迈克尔·贝乒乓嘿哈的大场面。想起梅根·福克斯的小蛮腰。想起爆炸、机器人大战、名胜古迹(金字塔)的大拆卸,震耳欲聋的枪声,总之一大锅火辣四射、鲜花着锦的大菜。
但在我心里,其实不是这样的。
怎么说呢?因为《变形金刚》电影版系列里大量真人演员的加入,《变形金刚》已经变得像交通器械版本的《环太平洋》了。
当然两者尺度不同——擎天柱大哥28英尺,853公分。其他铁皮671公分,救护车610公分,大黄蜂488公分,爵士457公分。大概也就是《海贼王》里头熊、白胡子、大妈他们级别的身高。《环太平洋》里头老几位可是五六十米都有,那是真正一座山的高度了。
但这两者,都是机器与人产生了密集交流的关系,其好看处,主要是从人类视角仰望巨大机器人们你来我往,人类帮帮忙。
但那不是我印象里的《变形金刚》。
展开全文
我童年时看《变形金刚》的连环画与动画片,听故事磁带。
印象最深的是:似乎故事总是绕着一个核心运转。威震天带的霸天虎总变着法子掠夺资源搞能量块,擎天柱统领汽车人总是及时赶到阻止;如此你来我往。每次最激动人心的,大概便是双方各自变形的瞬间:嘁哩喀喳,就变了。
——我还从中知道了一些奇怪的知识,比如某个故事里,霸天虎要去掠夺缅甸的红宝石矿来补充资源。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缅甸这个国家,以及红宝石这种玩意儿。
当时我最喜欢的角色,与大多数人一样,擎天柱,无他,主角嘛,大哥嘛,太酷了。
第二喜欢的大概是天火。说起来原因很奇怪:当时汽车人大多是汽车形态,难得有个大飞机模型,可以把大家一次性运载到战场,真好。第三喜欢的就是钢锁了——机器恐龙嘛,而且那会儿我们正在播《恐龙特急克赛号》呢。
十一年前,看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第一部,前半段我很出戏,心想我要看的是大哥们,你给我摆弄这些校园爱情戏,摆弄梅根的小蛮腰干嘛?后半段擎天柱们集体现形,而且嘁哩喀喳变身时,我才觉得年少时积累的感动,一起爆发了出来。
之后跟一个朋友说,我们看完电影,有类似的感受:出门看汽车,只觉得满街的车都要嘁哩喀喳地变身了。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个例,但从变形金刚开始,我喜欢上了机甲和变形模式。
因为《变形金刚》,我才开始追《太空堡垒》,完全是因为里头有变形战斗机;然后由此开始追《魔神英雄坛》和《宇宙骑士》,甚至《强殖装甲》这部漫画——说起来,都是为了机甲啦、机器人啦,之类。
甚或每次听评书说某某功臣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说某某英雄“威震天下”,说诸葛亮“愿以只手将天补”,总会一下子出戏,觉得又回到变形金刚了……
现在想来,喜欢《变形金刚》的什么呢?
并不是真人电影版那种人类仰望机器人的巍峨高大——如上所述,那属于《环太平洋》——而是一种,机器变形的仪式感吧。
就好像,后来各色如《宇宙骑士》,如《太空堡垒》,甚至《希瑞公主》和等,都有个从凡人变化形态的过程,变形金刚亦然:
平时大家是机器人,忽然一下子变成交通工具,又瞬间能变成机器人,这种身份的转化,莫名地让人着迷。
仔细想想,奥特曼的变身,克赛的变身(虽然没有巨大化),也是这种感觉。“哎一下子就进入战斗状态了好酷啊!”
所以真人版电影实在没法满足我对变形金刚的想象。毕竟真人版里,也就大黄蜂(活泼卖萌)和擎天柱(刚正不阿)略有性格,其他铁皮、爵士、救护车等一笔带过。至于霸天虎们清一色纳粹作风,就念叨威震天大王万岁,除了红蜘蛛的暗戳戳,其他都太单薄了。
大概我们那一代,许多人都如此:
人类有参与感,挺好;但我们最初知道的《变形金刚》,是纯粹的机器人vs机器人,看着天火啦、机器恐龙啦、补天士啦、大力金刚啦、宇宙大帝啦,一个接一个出场,一山还有一山高,那才过瘾呢!
到这里,实在得感谢上译的老师们。我是后来接触了港译,才知道他们把《变形金刚》分成了狂派和博派,擎天柱被音译成柯博文,威震天被音译成密卡登……港译自有其道理,但在我记忆里,《变形金刚》就是擎天柱、威震天、飞过山、铁皮、钢锁、红蜘蛛、音波、惊破天、浑天豹……每个大佬都很有性格,而不该是梅根·福克斯们的陪衬。
简单说就是:我理想中的《变形金刚》,就是好好看机器人对打——人类就不要去狗血啦!要看谈恋爱,我还不如去看林明美们的三角恋呢!我们要看的是《变形金刚》,而不是《汽车人是人类的好朋友》啊!
那,推下一个朋友写的书:《变形金刚·时代》。
这是一本变形金刚登陆中国30年的回忆录;
这是一部变形金刚中国爱好者们的成长史。
这里既有童年关于动画、玩具、学业,伙伴的幸福回忆;也有长大后,婚恋、养孩、上班与创业的烦恼过往。
向70后、80后那平凡又不失精彩的青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