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钱多多
第一次知道“南厍”,是因为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是南厍人,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我们学校。当她在黑板上写下“南厍”这两个字的时候,学生们都调皮地说,原来老师家在“南库”啊。这位美丽的女老师,不愠不恼,温温柔柔地说:“不是南库,是南厍(shè)。 厍姓也是百家姓之一,只是现在极为少见了。在方言中,厍一般指村落。南厍的厍应该就是这个含义。”于是,同学们私下都爱叫她“厍老师”。
渐渐地,在“厍老师”关于家乡的各种描述中,南厍在我的印象中立体起来:
古时南厍别名简村,简村西南都是太湖水面。西望,太湖中洞庭诸山,湖畔苇柳丛生,鸥鹭齐飞,湖面上白帆点点。这就是“松陵八景”之一的“简村远帆”,正如一首诗中所写:“万顷洪波三面山,绕村芦荻白鸥闲。飞蓬百幅参差见,极目疑从鸟道还。”
南厍港东西向从村落中穿过,村民们沿岸而居,村西就是太湖。 据说南厍港曾经盛极一时,因为那里是吴江松陵一带入太湖的必经之路,也是渔船的栖息之地。
“厍老师”的祖辈也是渔民,儿时她常听家里老人说起,以前每逢开渔的时候,渔港就特别热闹,满载而归的渔船,一艘接一艘地开进南厍港。青虾、大闸蟹、白丝鱼、白对虾……各种生鲜水产应有尽有。码头上人头攒动,鱼贩们也忙得热火朝天。“厍老师”的爷爷常说,这些都是太湖的馈赠,大家要懂得感恩。虽然南厍往日的繁华,或许都仅存于耄耋老人的记忆之中,但“厍老师”说, 南厍渔港是每一个南厍人的眷恋所在。
聚龙桥
南厍村东侧有一座聚龙桥,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桥的东西两侧刻有对联,东向联为“文澜高壮银河色;虹势遥迎玉殿光”,西向联是“安梁累世朝金阙;凝秀千年映彩霞”。“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副对联,字迹娟秀。那一刻,我们都能感受到“厍老师”对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的眷恋和骄傲。村西侧还有一座永宁桥,和聚龙桥相比,显得小巧玲珑。“村里的人呀,就喜欢在桥边散步,唠唠家常话。” “厍老师”软软糯糯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温和、怀旧的韵味。
展开全文
沿河韵味
“不打不成器”,“厍老师”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这也是她小时候父亲常跟她说的一句话。 “厍老师”的父亲做过铁匠,更懂得“不打不成器”的意义。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语道出打铁这个行业的艰辛。“厍老师”说,无论春夏秋冬,父亲都要围在火炉边干活。流动的火星、飞舞的铁锤、抡起的臂膀……这些画面时常会在她眼前浮现,朴实而又生动。可惜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作坊式的打铁铺渐渐被流水线取代。
在“厍老师”的“锤炼”和“敲打”下,我们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很多年过去,偶然从同学那得知,“厍老师”因为爱情,远渡重洋去了海外。这一次,“厍老师”离她的“南厍”有些远了。 但没关系,只要南厍港还在,聚龙桥还在,石板街还在……她心中的“南厍”就一直在。
对南厍的感情再一次被激发起是因为朋友圈里一位民俗专家发的她和一对老夫妻的合影。这对老夫妻已有九十多岁高龄,在南厍村生活了一辈子,老先生每天买菜烧饭洗衣服照顾小脑萎缩的老伴。照片上老先生满脸笑容,老太太面对镜头有些娇羞地捂着嘴。 这样的画面让我心里一动,眼里一热。
于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我终于站在了聚龙桥上,想象着和“厍老师”一起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旧时码头的熙熙攘攘,听到沿河两岸人家的家常闲话……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她对这个村子的眷恋。
生活的日常
在老街上随意走走,见廊棚下坐着几位老人在话家常,便凑上前去搭话。从他们的口中,我对“厍老师”的南厍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80 多岁的秦大爷说原来南厍村西边沿太湖的堤岸曾铺满了石条,传说是仙人所筑,石条采自东山,每个石条下有个草把,石条便自己从东山漂过来垒砌而成。当然这都是传说,但已经深入南厍人的心了。 古老的南厍村,也因为有了这些传说而更添了些神秘感。
91 岁的沈老先生说,以前南厍街从东到西都是砖木搭建起来的廊棚,下雨天不用撑伞,烈日下不用遮阳。可惜现在只有一间老廊棚了,其他的都没能保留下来。 街上原来很热闹,有茶馆、裁缝店、剃头店、铁匠店、竹器店、药材店等店铺,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兴旺了。不过这几年村里进行建设,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也更舒适了。“我觉着我能长命百岁哦!”老人爽朗地笑起来。
廊棚下的家长里短
告别廊棚下的“家长里短”,顺着石板街往前走,沿路可见用旧砖旧瓦砌筑的花坛、路面等,简约古朴;随处可见的墙面涂鸦充满了乡村野趣。路过一处老理发室,内里摆设有些陈旧,旧式推子的声响更增加了些年代感。还有一处铁匠铺,招牌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风格,可惜关着门。另外敞开门板的几家小店,似乎等人聊天的意味更大于欢迎选购。一直走到村西的城隍庙,香炉有些东倒西歪了,香灰倾倒在土黄的墙面上,留下了灰色印记。
从老街往回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女孩,欢快地边走边跳,还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花香。“厍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吧。” 南厍,遇见的多为老人,这个小女孩的出现,给这个村落增添了些活力。
可爱的小女孩
更让这个村落充满活力的,应该是一处名为“白相里·绿水人家”的民宿聚落。这里由 15 栋农房改建而成,既有传统村落的静谧,又有必需的现代设施。听村里人说这里经常会举办摄影展、文化沙龙、民宿体验……在白相里,没有乏味,只有惊喜。“我们都是彼此的风景,和爱你的人一道来白相里。 ”很希望“厍老师”能带着爱她的人一道来南厍“白相”。
《今月邀我问古月——苏州传统村落守望录》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
文汇出版社 出版
WEN HUI YA JU
·文汇雅聚·
雅致和有尊严地生活
ONLINE BOOKSTORE
淘宝搜索我们的书店
“文汇雅聚十一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