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退出中国的美国Teradata,在北美也面临被取代危机
这家美国企业软件公司曾在中国金融数据仓库市场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它的遭遇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如果你赶不上时代,就很难不被时代抛弃
这家美国企业软件公司曾在中国金融数据仓库市场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它的遭遇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如果你赶不上时代,就很难不被时代抛弃
文 | 《财经》记者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今年2月,美国企业软件Teradata(NYSE:TDC)宣布,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商业环境的慎重评估,将逐步结束在中国的直接运营。Teradata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专注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整合营销的企业软件。Teradata于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中文名为“天睿信科”。
Teradata在全球范围内客户群包括电信、航空、金融、制造、零售行业。典型的客户包括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美国航空公司、波音、联合利华、台积电。在中国市场,Teradata的客户集中在金融行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都曾经是Teradata的重要客户。巅峰时期,Teradata曾占据中国金融业数据仓库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数据库领域行业人士看来,Teradata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曾是美国零售、电信、金融等行业进行战略规划、客户洞察时的重要服务商。企业获取Teradata的咨询服务、数仓软件时,还要搭配购买昂贵的硬件一体机。这套解决方案曾经被认为,“只有北美金融、电信贵族企业才能用得起”。
2014年以后,亚马逊AWS开启了全球IT产业的云转型。数据分析的经典解决方案变成了“云+数仓”。“咨询+数仓+一体机”这套捆绑方案变得昂贵、笨重且落伍。Teradata不仅在中国市场正被国内数仓产品替代,在美国市场同样在被Snowflake等云原生数仓产品替代。
展开全文
在亚太及日本市场,Teradata 2022年收入仅为2.9亿美元,在总收入中占比仅为16%,亚太及日本收入当年下滑11.5%。《财经》多方了解到,Teradata在中国市场目前以维保、售后服务为主。由于缺少新的增量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中国金融数仓市场,目前国内云厂商、国产数据库以及开源数据库均在实现国产替代。Teradata的市场空间进一步缩窄。《财经》记者查阅相关招标文件发现,包括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银行均发布过“对现有Teradata数据仓库平台实施迁移、整体替换,实现安全可信”的相关需求。
云厂商数仓包括阿里云的AnalyticDB、腾讯云的是CynosDB、华为云的GaussDB。国产数据库包括武汉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州通用等信创四小龙。开源数据库则包括PingCAP旗下的TiDB。PingCAP是一家国内开源数据库公司,业务覆盖北美、日本等全球市场。在国内,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甚至开始接受TiDB这样的开源数据库产品。
由于数据分析具备较强的专业属性,Teradata目前仍在北美金融、电信、制造等对行业Know-How要求较高的行业仍具备较强的影响力。但在零售、互联网、广告等行业,Teradata早已经被一批基于亚马逊、微软、谷歌云服务的数据分析公司取代。
Teradata在北美主战场正在面临挑战。Snowflake等一批云原生的数据仓库、数据分析企业对其形成了冲击。2018年,Snowflake营收仅为1亿美元,Teradata营收为21.6亿美元。4年后的2022年,Snowflake年营收将超过26亿美元,但Teradata营收不增反减至18亿美元。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下午收盘时,Snowflake市值为486亿美元,Teradata市值仅为42亿美元。
Teradata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是,2025年公有云ARR超过10亿美元。Teradata 2022年报预测,2023年公有云ARR 预计同比增长 53%-57%,总ARR预计将同比增长6%-8%,公有云ARR占比约为35%。
一位数据库领域资深人士评价,Teradata代表了“咨询+硬件+软件”的上一代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云计算让时代趋势演变成了“云+数据仓库”。未来5年随着AI技术成熟,下代方案甚至是“AI大模型+实时计算”。云厂商、开源数据库以及AI技术结合,可能会进一步挤压独立数仓产品的生存空间。
这家美国企业软件公司的遭遇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如果你赶不上时代,就很难不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