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古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和王维写的诗作从风格上有何不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作为诗的国度,山水田园诗的出现很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已初现端倪,但真正意义上第一首山水田园诗是曹操的《观沧海》。第一位大力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是晋宋易代之际的陶渊明,他以自己亲自躬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打破了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王维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以来山水田园诗的精髓,同时由于时代的原因,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蔚为大观,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虽说陶渊明和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他们的创作“形似而神异“,在诗作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不同,经历不同
陶渊明处在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乱,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在其彻底归隐田园之前,曾经有过三仕三隐的经历,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出仕的时候想归隐,归隐的时候想出仕,在自我矛盾中度过大半生。最终他对仕途彻底失望,回归田园,亲身躬耕,体会农民的生活,以一种遗世独立的精神状态去观照自己在田园里的一切生活,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将之幻化成一篇篇优美的田园山水诗篇。
王维处在唐王朝不断上升的阶段,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与官场彻底决裂,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由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多的是从士大夫的角度,缺乏真实体验,呈现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艳羡之情。
2. 陶诗重写意,王诗重写境
写意是陶渊明最主要的创作手法,诗人要传达的是田园躬耕生活的情趣,喜欢用有限的语言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呈现出一副悠然自得的采菊图,仿佛与世隔绝,用具有启示性的语言,引发读者的思考。
与陶渊明相比,王维较少运用写意,而是大部分运用写境,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田园风光,表现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感受。如其名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场秋雨过后,处处一片清幽的景色,动静结合,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副美好的山村景象,后两句笔锋一转,既有陶渊明诗歌的写意手法,又兼具写境的特色。
3. 陶渊明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
陶渊明较多受到老庄“自然“思想的影响,并不断继承与发展,这些在他的作品里都有体现,如在《归园田居》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如《归去来兮》“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以上诗句中,后一句虽然没有用到“自然“的字眼,但也表现了自然之意。在这些诗句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遗世独立,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形象。
王维自幼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消极遁世的世界观和明哲保身的政治态度,始终与政权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有着“诗佛“的称号。当仕途得意的时候,他内心倾向于仕途的发展,当仕途失意的时候,他选择回归田园。到了晚年,他回归乡村,过起了怡然自得的隐逸生活,这在他后期的诗歌创作中可以充分体验到,在《鹿柴》中“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诗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但思想却是消极的。
综上所述,陶渊明与王维虽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他们的诗作“形似而神异“,各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陶渊明诗以平淡自然为美,王维以空灵幽美的境界取胜。
诗人王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用一句诗形容现在的你,会用哪一句呢
王维人生第一境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人生第二境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生醉高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下面这首写我自己的,是我的最高境界。
唐朝的几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你更喜欢谁
李白,他那不畏权势,豪气冲天的浪漫主义令人肃然起敬;他那运词巧妙,无比夸张的美丽诗篇使人心旷神怡。“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最崇敬李白,也很喜欢杜甫、白居易、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