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攻击个人容貌,到后来上升到对残疾人士的歧视,说“你们残疾人都这么恶心吗”,这样的遭遇发生在牛钰身上。这名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近日在微博上更新视频,自述遭遇网暴的经历。网络暴力一度让她情绪崩溃,并且已经影响到身边的朋友,她表示,遭遇网络暴力是应该说出来的,不应该沉默。
26日晚,对于牛钰自述遭网暴一事,四川残联在网友评论区表示已跟当事人联系,会继续跟进关注。
牛钰的经历有些特殊,11岁时因汶川大地震失去了右腿,当时她在废墟下被埋了三天三夜,最后能够幸存下来堪称奇迹。2021年10月,因为戴着机械腿在上海时装周走秀,牛钰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不过走红也给她带来了麻烦,从那时起,牛钰就陆续受到网络暴力。
攻击主要针对她的身体缺陷,只要一发视频露出假肢,有网友就认为她在博取同情。频繁的网络暴力让牛钰陷入崩溃,这个原本的阳光女孩,面对各种攻击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原本以为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为残疾人争取更多更好的声音,但其实好像做了一件相反的事情,自己的出现好像反而让大家对残疾人的误解更深了。
牛钰的经历让人惋惜且值得同情。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她通过自媒体进入大众视野,与陌生人互动,反而受到更多的伤害。这是因为,很多人习惯了过去那种残疾人形象,不自觉地带着歧视眼光看待他们,总认为他们低人一等。而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甚至走上舞台得到认可时,有的人也认为这是“博同情”所带来的结果。
过去我们看到很多“博同情”式的营销,这类视频通过虚构个人形象来吸引注意力,其实并不难辨别。而像牛钰所呈现的个人生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简单以“博同情”来评价她所做的努力,显然有失公允,而且这种有意无意的攻击对其本人也是一种伤害。
残疾人有融入社会的需求,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个人那些苦痛的经历,或者艰难的生活细节。你可以不喜欢这种私人化的“正能量”,但若搞人身攻击,就会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
牛钰的遭遇很有典型性,残疾人在社交媒体上活动,经常会遭遇各种歧视甚至攻击。如今她勇敢地站出来,正如她所总结的三点意义,第一,可以给到网友和那些恶评的人警示;第二,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三,我也想替残疾人说一些话。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同时,对于如何治理网络暴力,牛钰的行动也值得深入思考。很多批评已经反复提到,现有的法律规范中,对网络暴力已经有相应的条款,只是在实践过程中维权成本太高,很多人只能忍气吞声,像牛钰这样勇敢站出来的现象比较少见,而如果后续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相应的治理不能跟上,那么牛钰恐怕得不到她所想要的结果,甚至会加剧各种网络暴力。
而如果社交媒体平台能够积极响应,甚至牛钰的发声能够触发相应的执法行动,那么相信这种勇敢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牛钰所说的警示那些发出恶评的人,还有替残疾人说一些话,这都是可以期待的社会效果。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多方参与,从平台的配合到个人的维权,只有这些环节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运作,受害人才有信心对网络暴力说不,那些实施网络暴力的“有害垃圾”才会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