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地球 背后 流浪 工业

《流浪地球2》背后:打造中国版“工业光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23:04: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17年,姜文参演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接受国内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这件事,说了一段话:要慢慢来,先把航母弄好,什么时候中国的航母比美国多一倍,什么都好聊。不是靠电影统治世界的,可能美国那电影拍得很烂,但是全世界就愿意接受,因为人是有航母做后台的,光有个IP有个屁用啊。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一是科幻片是高度工业化产品,当你的工业化水准能支撑科幻巨片的时候,航母就是必不可少的保护工业体系的力量(原油航线需要保护吧?大客户家里是不是还要修个导弹基地?);

二是航母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文化输出是和军事力量相辅相成的,没有军事力量做背书,就只能输出日韩那种不疼不痒的伪文化,无法输出带有民族价值观、政治观的文化。

(这里补充一句,文化输出本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有人认为日韩甚至以前港片都实现了输出,但那种文化输出是附加在美英价值观之上的,没有独立性)

现在我们有了三艘航母,《流浪地球2》也迈出去了第一步,在欧美都有小范围的票房。虽然主要面向华人和留学生,但反响不错,甚至很多知名影评人都去观影,大部分给与了比较高的评价。

科幻片工业化的鼻祖,是卢卡斯。当年他在拍摄《星球大战·新希望》的时候,发现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满足他的特效需求。当然了,因为那是1975年,当时的电脑游戏长这样:

展开全文

于是卢卡斯成立了一家公司,成员有些是搞建筑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广告的,有些是玩机械设计的,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

工业光魔不仅为无数的大片制作特效,也发明了视觉特效本身,公司成立以来,为300多部影片制作特效,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科幻大片都有工业光魔参与,全球没有任何同行公司与之比肩。

中国一些影片也有工业光魔参与,比如张艺谋的《长城》。虽然片子口碑比较差,但特效确实可圈可点。

《流浪地球》1、2最大的成绩,不仅仅是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里程碑,而是带动了一批相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郭帆和宁浩、陈思诚等年轻导演被电影局安排去好莱坞学习,全面学习了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的制作流程。

也正是因为这个经历,才有了后来郭帆的《流浪地球》(之后,宁浩拍了《疯狂外星人》,陈思诚拍了《外太空的莫扎特》,虽然科幻元素不高,但也都是制作精良的工业化电影,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电影之路)。

因为资金限制,《流浪地球》第一部只完成了导演组20%的设定(郭帆语),到了《流浪地球2》,投资到位后,郭帆开启了近乎疯狂的特效之旅。

特效的第一点是真实,所以《流浪地球2》里有很多真实的东西。为了搭建宏大的世界观,郭帆组建了包括中科院专家在内的科学团队,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背景资料,而这些背景资料在影片中大部分只是一闪而过。

再比如,某些国产大片花大钱请大牌演员的时候,郭帆花大钱去请了一些大家伙。

影片出现的运输车很多是从徐工定制的(想起当年《变形金刚》系列的运输车挖掘机都是卡特等美国品牌)。

徐工集团流浪地球项目现场执行总监、徐工传动党委副书记马鸣介绍:“近半年时间,徐工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从时间、涂装、设备、人员、物流、现场执行等各方面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

除了地上跑的,剧组甚至制作了一架1:1的歼20模型。

给《流浪地球》1、2制作后期特效的,是一家来自无锡的特效公司,MOREVFX(墨境天合)。

除了流浪地球系列外,公司参与制作《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明日战记》、《刺杀小说家》、《悟空传》、《唐人街探案3》、《一出好戏》、《征途》、《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等口碑作品,并多次荣获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及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等提名。

可以说,中国近年来最优秀的电影特效制作,都由这家公司制作。随着《流浪地球2》带动中国国产科幻片的推广,它有望成长为中国的“工业光魔”。

尽管流量明星加年迈名导的古装片还有市场,但就像燃油车时代手工打磨的劳斯莱斯一样,是旧时代最后的辉煌。

属于工业化电影的新时代,摧枯拉朽,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