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车 王府 帽子 最后 祖墓

卖王府,掘祖墓,拉洋车,最后一位铁帽子王有多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18:17: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清朝有12位承袭爵位的“铁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也有4位是中后期立功而受封的王爵。

“铁帽子王”入世袭罔替之列,爵位不会随着代际传承而降低,所享受的待遇也比一般的亲王更加丰裕和优厚。

总体来看,“铁帽子王”是无法动撼的宗亲力量,除非犯了谋逆一类的严重错误而被削爵、降爵。当然,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了。

然而,“铁帽子王”并非铁板一块,也非一劳永固,在大时代面前,尤其是在清朝灭亡时,他们的命运也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清朝克勤郡王这一支原本是爱新觉罗·岳托发展起来的。岳托是满洲镶红旗人,早年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战,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立下了很大的军功,这才有了他去世之后的追封。

当时,岳托被追封的是克勤郡王,享受世袭罔替的权力,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克勤郡王爵位传了17代,到了最后一代晏森那里,正赶上清朝灭亡,所以晏森的命运自然好不到哪去。

展开全文

晏森14岁承袭郡王爵位,只享受了两年的生活,溥仪就被迫退位了,煌煌大清就画上休止符。

失去了皇族的庇佑,晏森一下子变得茫然起来。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也没有培养出一定的生存的能力,未来何去何从呢?

当家中积蓄花光时,晏森想到了变卖祖宅,也就是克勤郡王府。据说,晏森以不少于8万大洋的价格将郡王府卖给了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

这是一笔巨款,如果好好打理,安然富足过一生也是有可能的。可是,晏森大手大脚惯了,这笔钱被他很快挥霍一空。

囊中羞涩时,晏森又打起了祖坟的主意。祖坟是万万不可挖的,况且还有人严格的看管,晏森说,就砍两棵树卖钱了。

树再名贵、再古老,也是卖不了多少钱的。过了没多久,晏森又说,我拉几块砖瓦吧,后来就是拉石料。

掘自己的祖坟,时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件事后来还被申报进行报道,引得人们的斥责,晏森这才终止不道德的行为。

通过挖掘祖坟,晏森换得了五六万大洋。有了前车之鉴,但他并不知道珍惜,依旧花天酒地,莺歌燕舞,过着无限奢靡的日子。

等这部分钱也花光了,晏森实在不知道了可以做什么了。晏森年轻,有力气,无奈之下,他去车行领了“号坎子”,下海做了一名“车夫”。

王爷拉车,同样引起了轰动,京城一时传为奇谈。后来,同为宗亲的其他王爷觉得太丢人,就私下接济晏森。溥仪在满洲国任伪伪帝时,晏森还去跟他混了一段日子。

晏森其人脸长嘴小,长相奇丑,再加上四体不勤,不会打理,他的人生自然难有改观。

据说,他从溥仪那得到不少赏赐,甚至还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但没多久又挥霍一空,重回贫困潦倒的生活。

晏森的例子颇具代表性。清朝一批王爷、贵族原本就不思进取,在清亡之际,他们来不及角色转换,而只能变卖家产,坐吃山空了。

怡亲王毓麒把家产挥霍一空,还把王府卖给了洋人,30多岁的时候在一家京剧团打杂,后来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郑亲王昭煦为了混口饭吃,也是挖了自家的祖坟,后来还被警察抓了,随后在贫困交加中死去。

当然,以上列举的都是挥霍无度、坐吃山空的例子。清朝也有部分末代郡王,在军阀混战时期,跑到国民政府谋求职务,日子倒也过得去。

当然,更多的清朝宗亲,怀揣着财宝,投靠亲戚,改名换姓,过着相对低调而又富足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