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生之路》在电视一套开播以来,网上出现不少差评。主要集中在剧中错换自行车和拖拉机。有人认为,剧中反映的时代,我们农村,特别是大西北,应该还很贫穷,不应该有这些在当时算得上奢侈品的东西。再就是人物特点及故事情节与路遥的原著有很大不同。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评价本剧好新的依据。事实上,本剧反映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比原著《人生》要晚一些,那个时候,我们的变化在广大农村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村中涌现出不少致富能手,能买得起自行车、拖拉机,不说是稀松平常,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且本剧特别交待并不是由《人生》改编而来,只是部分内容取材于路遥的中篇《人生》。
1984年,黄土高原上高家村的后生高加林参加了高考。当时,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预考。因为这,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德、高家村的村主任高明楼受到了新任县长的接见,并奖励了一个暖水瓶。在距离高考100天的大会上,由高加林带领大家宣誓。
距离高考十天,班主任景老师又慷慨激昂地为同学们鼓劲,他说,“距离高考只剩下十天了。十天在生命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就是这一瞬对于今天的你们却格外的新的。高考不是人生的一切,但它是人生当中最新的的一个节点。你们今天都坐在这里,都是同学。但是十天之后呢?你们的人生将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多年以后,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也许会是天壤之别,会令你们生发出无限感慨。我今天说这句话,并不是说人生只有高考一条路,但是只要你们是要改变命运,要实现理想,要人生闪光,那高考就是最公正、最有效、最顺捷的一条路。不管你们的高考成绩如何,老师都希望你在今天做到无愧。将来能够对自己说我努力了,我拼搏了。即使落榜了我也无所后悔,我还会再做人生的选择,我还会再努力再拼搏。永远不认输,永远不倒下,永远不放弃希望。一定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
展开全文
不出所料,高加林考上了上海的大学。但录取通知书落到村主任高明楼的那一刻,高加林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高明楼以户口整理为借口,骗取高加林的户口簿,通过在县乡托联系,让自己的儿子高二星顺利顶替高加林到上海上了大学。
只是这一切,高加林及其家人还都蒙在鼓里。让他感到彻骨痛苦的是他没能把握住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让对自己充满希望的家人、老师失望了。高玉德夫妇、刘巧珍也进入痛苦的深渊。高玉德夫妇痛苦,情有可原,毕竟高加林是他的儿子。刘巧珍不识字,她却疯狂地暗恋有文化高加林。照常理,一旦高加林考上大学,刘巧珍的机会基本上就没有了。高加林没考上大学,她的机会就来了,她应该高兴才是。可她亦然十分痛苦,因为她看不得加林哥痛苦,从内心希望高加林能考上大学。这就是刘巧珍的善良。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高加林在刘巧珍的帮助下,终于从颓废中重新站立起来,决定来年再考。而且还要考上海的大学。不用说,这又让高明楼睡不着觉了。高加林若去了上海,高二星顶替上学的事不就露馅了吗。这不,高明楼赶紧托人给高加林找了个民办老师的差事,希望能留住高加林。
这部剧的时代感很强。剧中高加林考完数学后,就对本次高考失去了信心。事实上1984年高考数学确实是有史以来最难,全国平均分大约是30多分。当年我们县却出了个清华生,她的数学成绩是70多分。高考要预考、顶替上学,还有搞倒计时誓师会,充分展示了当年的特色。